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罗利军 的原始碼
←
罗利军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罗利军</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1.xinmin.cn%2Fxmwb%2F2021-11-03%2F71103_p22.jpg&refer=http%3A%2F%2Fimg1.xinmin.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2471825&t=91196bf1224da54942e655a215ef7baf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paper.xinmin.cn/html/xmwb/2021-11-03/7/120974.html 来自 企业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罗利军''',[[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989325379314244&wfr=spider&for=pc 我的科学观|罗利军:立足于实际应用的科学研究更有生命力 ],百度, 2022-09-26</ref> 、[[博士]]、[[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ref>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69880223&ver=4199&signature=D00P003ioNLmnPiQlTSLGD62UKNAWLMc0jTkavc-yeZEA0Qy41zfFG2by3uhdJLmV65XD65qv7dN2OCyLuIIz5N4*0flciuMGNFxjC-cmt9apUpW-gjosydjxQiR2nCv&new=1 人才说 | 罗利军:以道育“稻”,才创未来 ],腾讯, 2021-09-27</ref>、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他长期从事水稻遗传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973” 项目、国家“948”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农委重大项目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和比尔盖茨基金项目。研究领域涉及遗传资源的考察收集与保存,优异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重要基因的定位与种质创新、水稻杂种优势的理论与实践、节水抗旱稻的研究等。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61年7月 出生地点----[[湖北省]][[崇阳县]]沙坪镇堰市村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f>[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2051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罗利军:非水稻主产区的“稻种科学家” ],上观网, 2021-11-03</ref> ==人物简介==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1年7月 出生地点:湖北省崇阳县沙坪镇堰市村 工作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工作职务: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研究员; 所在行业:科学研究 所在学科: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专业领域:植物 任教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1.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创新与利用; 2.重要基因分离、功能研究与种质创新; 3.节水抗旱稻研究。 ==研究成果== 国家奖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罗利军</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4443851988%2F1000&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2471894&t=40c7aa5ac49cf1036361e72ad6146b5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qq.com/rain/a/20220120A06JRM00 来自 腾讯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海市奖 《节水抗旱稻不育系、杂交组合选育和抗旱基因发掘技术》获2010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水稻基因资源创新和分子技术育种》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栽培稻节水抗旱种质评价、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研究》获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所获荣誉== 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 2021年10月,入选拟表彰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第七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初审通过候选人名单<ref>[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1/10/c5922219.html?colID=1275&firstColID=1371 胡培松赵久然罗利军尼玛扎西入选!中华农业英才奖初审公示 ],农财宝典网, 2021-11-10</ref>。 ==人物经历== '''情系母校 共谋发展''' 2008年10月1日晚上七点半,华中农业大学82届农学专业校友,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为植科院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名为“农业基因资源研究”讲座。他长期从事水稻遗传的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在稻种资源研究方面作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带着对这位校友的敬佩与好奇,记者在会后对罗教授进行了专访,罗教授热情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且于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母校的回忆。 '''三十年母校情深''' 华中农业大学110年华诞,相信对于所有的华农学子都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专程回到母校的罗利军教授感慨万千。罗教授说:“记得三十年前,我进入华农时才十七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三十年后,再回到母校,感受已经完全不同了,华农真的变了,非常漂亮。”谈到学校的种种变化,罗教授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我那时进校时只有十七岁,是最小的,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进化,我们都很有吃苦精神。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我们那时考虑的不是以后能不能挣钱,只是一心想着学本事。想当年我们在食堂,大家一起排队吃饭,比起不知要艰苦多少倍。不象食堂的吃饭条件那么好,你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罗教授语重心长说。 '''科研合作,共谋发展''' 谈到与华农的科研合作,罗教授说:“华农是我的母校,我在这里七年了,我对华农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如此,华农也有着非常优秀的研究平台。”据了解,罗利军教授不仅是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在种质资源的研究方面也与华农的许多专家教授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年罗教授所在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都会招收一批优秀的华农毕业生到该中心研究深造。 '''寄语华农学子''' 当谈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华农的大学生该如何利用大学时光时。罗教授很认真的告诉我们说:“第一,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并非是世故的做法,而是学会融入社会,而且要做正直的人;第二,要学会做事。很多大学生毕业了,认为自己学会了许多东西,是天之骄子,直到研究生毕业,才知道自己知道的并不多。的大学生应该有踏实生活,勤奋学习的精神,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点。大家可以在大学期间好好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抓紧大学时光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十年一剑汗如雨洒向田间皆是情''' 2006年夏天,江南高温干旱,老百姓在经受酷暑煎熬的同时,田间的农作物更是经历着生死煎熬。在旱情最严重的四川、重庆地区,天干地坼,不少水稻抵挡不住严重干旱的打击,几乎颗粒无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栽种的节水抗旱稻却依然生机勃勃,预计亩产仍达500公斤以上!与此同时,安徽、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捷报频传,各地试种的节水抗旱稻都取得良好的节水丰产效果,在较普通杂交稻节水50%-60%的情况下,预计亩产均达600公斤以上,产量和品质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前各地主栽的杂交稻品种。一时间,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重庆说要一万斤节水旱稻种子,浙江东阳说要五千斤种子,浙江义乌干脆说有多少马上要多少……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罗利军</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ed1b18793911bbd6871c997f79cfeef4.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629284295745928&wfr=spider&for=pc 来自 潇湘晨报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这是什么样的水稻,居然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其实,它们正是以罗利军博士为核心的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培育的 “旱优2号”和“旱优3号”,是罗利军博士在育成世界上第一个节水抗旱稻不育系“沪旱1A”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它们能在较普通杂交稻节水50%-60%的情况下,产量潜力接近常规的杂交水稻。农民只要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时刻保证一两次供水,除除草,就可以高枕无忧,省力,省工,省能源。同时,由于具备良好的节水效果及抗病虫害能力,农田化肥使用量小,农药使用量少,从而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大为减少。因此,“旱优2号”和“旱优3号”在农业生态环保方面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正是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的原因。 然而,科学的研究“成似容易却艰辛”。“旱优2号”和“旱优3号”是罗利军博士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十年磨一剑的汗水中才取得的成果。 水稻生产对水的消耗量十分巨大,而与此相对的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水资源正日益匮乏。面对这一全国乃至世界性问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罗利军博士还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的时候,他就开始致力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水稻的节水抗旱性研究。2003年来到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工作之后,他在这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使节水抗旱稻的鉴定首先有一个标准和规范,罗利军博士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各类抗旱鉴定设施优缺点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在上海建立了国际一流的作物抗旱性研究专业设施及配套的科学评价方法——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最大程度地去除了处理与对照间的环境差异,解决了历来抗旱性鉴定准确性不高的技术难题。 鉴定标准建立了,但节水抗旱稻的培育却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成千上万棵水稻,哪一棵具有良好的节水抗旱性呢?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唯一的路径只有下田试验。一棵棵水稻的种植,一块块田地的试验。工夫不负有心人,在长期实验室——田间的奔走中,终于,罗利军博士利用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筛选出86份节水抗旱种质,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中旱1号”,由此选育出了我国南方稻区第一个国家审定的旱稻品种“中旱3号”。 然而,如果水稻光节水抗旱而不能丰产丰收那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如何使所培育出的水稻既节水抗旱又丰产丰收呢?这是罗利军博士做节水抗旱稻研究以来一直在思考的核心问题。如果能够选育出一个节水抗旱稻不育系,再与其他具有一定抗旱性的高产水稻杂交,就一定能够培育出兼有节水抗旱和丰产丰收特性的水稻新品种。寒暑易节,风雨更替,上海、海南、四川、浙江、广西、广东……一处处的田间考察,一次次的资源筛选,一年年的杂交转育,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注定了研究者们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从资料的收集到节水抗旱稻的培育,整整八年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3年,罗利军博士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节水抗旱稻不育系“沪旱1A”并实现三系配套!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地培育出了今天这广受欢迎的“旱优2号”和“旱优3号”。 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身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当2001年罗利军博士所带领的研究小组被以团队的形式引进筹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之时,其成员只有梅捍卫、余新桥和他自己三人,但五年后的今天,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已吸引了15名科研骨干在此工作,每年还有不少在校研究生来此从事科研。认识罗利军博士的人无不钦佩他那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宽厚大度的人格魅力。基因中心的一研究员说:“作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罗博士成就突出,很有远见卓识,对待科研一丝不苟,但他从来不会让人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也从不急功近利,对我们研究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更多的是理解、宽容与鼓励,因为他知道,科研的道路正是在不断错误中走向成功的道路。”这话正揭示了罗利军博士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优良品格和他所领导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团结奋进、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原因。 十年一剑汗如雨,洒向田间皆是情。在罗利军博士长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背后,是他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在浙江东阳考察时,当他看到自己培育的水稻在当地农民免耕法播种条件下却能获得丰收时,平时言语不多的他兴奋地说:“我们培育的节水抗旱稻能够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真是让我感到万分高兴。”在黄浦江源头浙江安吉考察时,当他听取了节水抗旱稻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防止河道污染的成效之后,他又充满憧憬地说道:“要是浦江两岸的稻田种上的都是我们这种节水防污的旱稻,上海人民可就有福了。”在场听者都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水稻研究''' 罗利军博士被称为“从稻种资源宝库中不断挖掘金矿的农业基因专家”,他选育出我国南方第一个旱稻品种和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逐步完成三系配套,实现了节水抗旱杂交稻零的突破。 旱优3号:罗利军研究员育成的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已于2006年在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乡、柳州市融安县大洲村试种成功,2007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该品种在来宾、融安两地均表现出了长势好、抗性强、米质优,抗旱性、后期抗倒伏能力突出的特点,特别是融安县大洲村采用"水种旱管"的栽培方法,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当地种植的主栽杂交水稻品种"中优253",得到了当地农户、大洲村干部认可。2008年柳州市计划在柳北区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目前正在筹划和落实中。 '''故乡情''' 2009年5月27日,湖北省崇阳县沙坪镇堰市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上海农业基因研究中心主任罗利军为合作社揭牌,上海市旱优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为合作社捐资30000元。该合作社以引导农民扩大旱稻种植面积(2009年已发展500余亩),形成节水、节能、减污和水土保持四大经济社会效应。 ==视频== ===农科先锋人物 罗利军 2020年5月12日发布=== {{#iDisplay:i0965xawbx9|寬度|高度|qq}} ===大国“粮”策丨“节水抗旱稻之父”罗利军的科研“稻”路 2022年6月16日发布=== {{#iDisplay:v3343o7r1vz|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植物学家]]
返回「
罗利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