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翘鳞蛤 的原始碼
←
翘鳞蛤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翘鳞蛤</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7252200/da1e7ddae1fe47aebf7641eabb33fdfe.jpe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meipian.cn/32leaeyq 来自 美篇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目:帘形目 亚 科:缀锦蛤亚科 属:翘鳞蛤属 中文名:翘鳞蛤 拉丁学名:Irus irus (Linnaeus,1758) 科:[[帘蛤科]] 门:软体动物门 纲:[[双壳纲]] 亚 纲:异齿亚纲 |} '''翘鳞蛤'''(学名 Irus irus (Linnaeus,1758))是[[帘蛤科]][[翘鳞蛤属]]的一种动物。 <ref>[http://www.iplant.cn/info/%C7%CC%C1%DB%B8%F2 翘鳞蛤], 海洋生物, 2020-01-18</ref> ==翘鳞蛤形态特征== 形态贝壳呈长方形,十分膨胀。由于在岩石缝隙或在珊瑚礁中生活,以致体形有许多变化。壳顶小而且平,有时呈橘红色,位于贝壳前方1/3处。由壳顶往前方、往后方均平,前后几成一直线。贝壳前端截圆,腹缘平直,与背缘构成两条平行直线,后端由于鳞片的翘起成为不规则形。 壳面灰褐色,同心生长纹翘起成薄片状、锐利。个体小的标本通常可见排列较规则的生长肋,数目少而稀;成长个体壳中部的肋通常被磨损,仅在壳前部见有略为翘起的肋。壳后端、肋翘起甚高,并略呈卷曲状。有的贝壳可见到极细的放射肋、排列十分紧密。小月面和楣面都不清楚。 贝壳内面白色。由于膨胀,从壳内面观,两壳凹陷深。铰合部很小,三枚主齿排列紧密、互相挨靠、平行排列。左壳中央主齿和右壳中、后主齿有裂纹。前、后闭壳肌痕、外套痕明显,外套窦长舌状,弯人中等深度。 ==翘鳞蛤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在潮问带泥质岩中或珊瑚礁块、营钻穴生活。 Fischer—Piette等认为Irus irus应是世界性分布的种。他们把Deshayes(1853)发表的Venerupis planicosta、V.delicta、V.pulcherrima、V.mitis和V.macrophyl—la;Sowerby(1874)在Conch.Icon.,发表的V.attenuata;Dunker(1882)发表产于日本的Rupellaria semipurpurea统统并入Irus irus这一种作为同种异名,并指出这一种在欧洲,非洲地中海,非洲大西洋沿岸如摩洛哥,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Tener—ife),非洲的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佛得角(Cape Verde),塞内加尔,加纳,喀麦隆和刚果有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有南非的纳塔尔,莫桑比克,达累斯萨拉姆,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塔朱拉湾(Gulf of Tadiourah),红海,阿丁,阿曼的马西拉湾(Masirah),波斯湾,卡拉奇,印度的孟买,马德拉斯,新加坡和泰国湾,越南,印度尼西亚(爪哇、帝汶),菲律宾,多列士海峡,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新喀里多尼岛,富纳富提(Fumafuti)等地都有分布。他们还指出,日本报道的Irusishibasianus可能是这一种的中间类型。 ==翘鳞蛤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我国南、北均产,青岛、浙江南麂列岛、福建平潭、广东大陆沿岸和海南三亚都有分布 国外分布: 日本房总以南亦有记录。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翘鳞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