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芝山岩遺址 的原始碼
←
芝山岩遺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芝山岩遺址''' </p> |- |<cente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5564/15001681777_c253514cce_z.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lickr.com/photos/goldentime/15001681777 圖片來自flickr] </small> |} '''芝山岩遺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芝山岩]]附近。面積約10公頃的遺址範圍除了包含芝山岩山麓及小丘頂部以外,並向山麓下方道路延伸。該遺址於西元一八九六年首度發現,它不但為臺灣壹處相當重要的遺址,也是臺灣地區發現的第壹個史前時代遺址。<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goldentime/15001681777 芝山岩遺址],flickr</ref> 1993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該遺跡為二級古蹟,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後,改制為直轄市定古蹟。後來經過一連串考古探勘,2000年12月8日於挖掘墓葬過程裡,在芝山公園旁的考古坑洞中,發現兩具完整的史前時代人類骨骸。 2004年,[[臺北市政府]]以官辦民營方式委託[[臺北市野鳥學會]]維護經營包含該遺跡的芝山岩,並定名為「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簡稱「芝山綠園」。 == 遺址發掘過程簡介 == 芝山岩為臺北市士林大直一帶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51.5m,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18世紀,大量[[中國]][[福建]][[漳州]]移民移居該山丘附近的臺北八芝蘭(今[[士林區]]),因其小山丘風景很像中國漳州[[芝山]],故以芝山岩為名,除此,一般來說,該地名命名方式與山頂上的[[芝山巖惠濟宮|芝山巖]]廟宇也有很大關係。(巖與岩同音。) 數百萬年前,芝山岩連同臺北盆地仍為海底世界。直至數千年前的史前時代,臺北盆地仍為一鹹淡水交接的大湖泊時,芝山岩成為一小島嶼。自1896年至2000年的多次考古挖掘後,發現芝山岩遺址為[[臺灣地區]]罕見的[[多文化層]]遺址。該遺址至少包含了[[漢人文化]](清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訊塘埔文化]]與[[大坌坑文化]]等一個歷史文化與五個史前文化文化層。 1896年該遺跡初發現時,依照國際通行的辦法,以最接近遺址的現代村落為該遺址命名的原則,因此將其遺址命名為「芝山岩遺址」。又因為1979年於該地地表下約兩公尺深處,挖到一層含有史前文化的貝層,經過挖掘,芝山岩遺址中文化層,遺物內涵與已知的文化都不同,因此又用將最先發現的遺址名稱為該文化命名的國際慣例,另給予一個「芝山岩文化」的名稱。 芝山岩遺址的發掘過程如下: * 1896年:臺灣[[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開始第二年,受[[臺灣總督府]]之託,[[東京帝國大學]]派出[[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及[[人類學]]四門學科專家到臺灣展開綜合調查。同年,陪同伊能嘉矩的總督府國語學校(今老松國小)教諭粟野傳之丞,前來臺北地區進行考古調查,在芝山岩山麓發現了臺灣第一個史前考古遺跡。 * 1979年:臺北市[[雨農國小]]興建教室時,在地表下約兩公尺深處,挖到一層含有史前文化的貝層,經過挖掘,該文物和臺北地區已知的文化都不同,因此另給予一個新文化的「芝山岩文化」名稱。芝山岩文化,經碳十四偵測後,證實其年代約在3600年至3000年之間,年代比稍早證實的圓山文化更早。 * 1981年:2月至4月再度於附近系統挖掘,發現更多遺址文物。 * 1989年-1992年:陸續於芝山岩山麓附近地表下挖坑深掘。 * 1993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芝山岩遺跡為國家第二級古蹟。同年,[[華梵大學]][[建築學系]]進行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規劃研究。 * 1996年:[[臺北市政府]]就文化史蹟公園進行相關植物、動物、地質、史前文化、歷史、視覺景觀等議題進行研究。 * 2000年12月: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率領六名年輕考古隊員進於芝山公園入口處旁挖出兩具完整人體遺骸,可以肉眼清晰分辨出頭骨、骨盆、腳骨等部位。兩人遺骸呈現九十度排列,由骨盆推斷,為一女一男,劉益昌推斷,是屬於圓山文化時期的人類,距今約兩千五百年至三千年。 * 2003年12月,官辦民營的芝山文化史蹟公園開幕。 == 芝山岩文化 == 芝山岩文化有其兩層定義,一則是指於芝山岩遺跡發現各史前時代文化層的總稱,此定義下,於圓山遺址出土的現有圓山文化包含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訊塘浦文化,大坌坑文化。此文化層的分佈為「垂直性重疊」。也就是於同一地點,依挖掘深度而有不同文化遺跡。 一般來說,芝山岩文化較普遍說法是指1979年,在地表下約兩公尺深處,挖到的新文化層。 該文化層的年代約在3000年至3600年之間。該因為挖掘建築基地所出現的遺址,出現在[[水平面]]以下,因此保存很多有機質遺物,如木製器具、繩索、[[稻]]穀及植物種子等。除此,還有充當農具的[[石器]],[[陶器]]和[[骨角器]]。比較特殊的是,該遺址還出現罕見的掘棍與裝飾品。 從遺址中出土人工栽培的帶穗稻穀及大量農具,可知當時已有精熟稻作,另外,從該遺跡大量的[[鹿]]、[[豬]]、[[羌]]、[[魚]]的食用殘骸顯示,可知當時人亦盛行[[狩獵]]與漁撈。這個文化於臺灣史載上,找不出它的源起,也與之前發現的圓山文化等史前文化不太相同,因此於1979年發現時,依照國際慣例,特別命名為芝山岩文化。以通行文化區分來看,芝山岩文化應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 另外,於2000年12月發現的完整史前時代骨骸,屬於芝山岩遺址多文化層中的圓山文化。 == 芝山岩文化的相關出土器物 == * 農作相關:木器、繩索、稻穀、植物種子 * 陶器:以灰黑色和紅褐色的泥質陶為主,表面大多素-{面}-打磨。打造出來的作品為少見的黑皮陶和彩陶。器型以外高口的罐形器為多。 * 石器:主要為農工用具,也有少見的礫石砍器。 * 骨角器:以骨角尖器、骨錘、骨鑿出現最多,可能是主要的漁獵具。 * 其他:掘棍、裝飾品。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zS1bPOvhc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士林芝山公園埋了6名日本教師?日本統治初期,有六名日本教師在這裡被遇害。芝山岩還有國民黨頭號情報頭子戴笠戴雨農的墳墓,更有紀念漳泉械鬥的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芝山岩遺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