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苦槛蓝 的原始碼
←
苦槛蓝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苦槛蓝</big> ''' |- | [[File:123223.jp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51411.htm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苦槛蓝 拉丁学名:Myoporum bontioides 界:植物界 |} 苦槛蓝(学名:Myoporum bontioides(Sieb. et Zucc.) A. Gray)是苦槛蓝科苦槛蓝属植物,常绿灌木,高1-2米。茎直立,多分枝,小枝圆柱状,直径3-5毫米,具略突出的圆形叶痕,[[淡褐色]]。叶互生,无毛;叶片软革质,稍多汁。聚伞花序具2-4朵花,或为单花,腋生,无总梗。核果卵球形,长1-1.5厘米,先端有小尖头,熟时紫红色,多汁,无毛,干后具5-8条纵棱,内含5-8个种子。花期4-6月,果期5-7月。 分布于日本(九州、本州)、琉球、越南(北部沿海地区)和中国。生于海滨潮汐带以上沙地或多石地灌丛中。 苦槛蓝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护堤功能,在海岸生态环境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繁殖方法'''<ref>[https://www.docin.com/p-1134705635.html 苦槛蓝],搜狗, 2016-05-30</ref>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茎直立,多分枝,小枝圆柱状,直径3-5毫米,具略突出的圆形叶痕,淡褐色。叶互生,无毛;叶片软革质,稍多汁,狭椭圆形、椭圆形至倒披针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常具小尖头,边缘全缘,基部渐狭,中脉在上面微凹,于下面稍凸起,侧脉每边3-4条,不明显;叶柄长1-2厘米。 聚伞花序具2-4朵花,或为单花,腋生,无总梗;花梗长1-2厘米,先端增粗,无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5毫米,先端急尖,质厚,微具腺点,无毛,宿存。花冠漏斗状钟形,檐直径约3厘米,略反曲,5裂,白色,有紫色斑点,外面无毛,内面从裂片下方至筒部散生短柔毛;筒长12-15毫米,口部直径5-6毫米,基部上方直径约3毫米;裂片长8毫米,卵形至宽长圆形,先端钝圆。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基部上方约1厘米处,无毛;花丝长15-18毫米;花药宽卵形,长2毫米,开裂时基部极叉开,黄褐色。雌蕊无毛;子房卵球形,长约2毫米,具5-8个分隔室,先端渐尖;花柱长达25毫米,丝状,柱头小头状。核果卵球形,长1-1.5厘米,先端有小尖头,熟时紫红色,多汁,无毛,干后具5-8条纵棱,内含5-8个种子。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苦槛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高潮带的常绿灌木,常出现于红树林陆岸外滩,属于半红树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可在均温5℃下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对黏土和盐土的适应性都很强,且耐积水,在pH值为5.5-8的黏质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发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九州、本州)、琉球、越南(北部沿海地区)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洞头)、福建(长乐、莆田、龙海、厦门、东山、诏安)、台湾(澎湖、台中、台南、高雄、屏东)、广东(廉江、台山、珠海)、香港、广西(合浦、防城)、[[海南]](万宁、西沙群岛)。 =='''生长习性'''== 苦槛蓝通常花期在4-6月,果期在5-7月,中国广西山口地区苦槛蓝部分会在10-11月开花,具有双花期现象,且部分植株有开白花的现象。 ==''繁殖方法''== 人工:苦槛蓝大多为灌丛匍匐状或者大灌木,具营养繁殖特性,其枝条着地可以萌发新生成为独立的个体。苦槛蓝除了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枝条接触土壤进而生根发育成为独立的个体,通过营养繁殖来扩大种群。通过扦插繁殖的方法对苦槛蓝的繁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其生根大约需8-10天时间。野外压枝成活率达90%,而扦插则未发现存活。 自然:苦槛蓝自然繁殖方式主要以肉质核果吸引鸟类和其他动物传播,还可借助水流散布,但种子和幼苗保存率很低,极低的繁殖成功率导致苦槛蓝种群自我更新能力较弱。 =='''主要价值'''== 苦槛蓝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护堤功能,在海岸生态环境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苦槛蓝还可与真红树植物配置组合成高效的消浪红树林带,提高防护功效。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苦槛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