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菱科 的原始碼
←
菱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菱科.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8014a90f603738d3fd35713b11bb051f819ec6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菱科'''(学名:Trapaceae)是桃金娘目下一个科,只有菱属 Trapa 1属。 一年生浮水草本。叶二形,叶柄近顶部膨大成海绵状气囊。果实为角质坚果。一属,约30种;我国有15种和11变种,产于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亚热带地区分布与栽培最多。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长,黑色,呈铁丝状,生水底泥中;同化根(photosynthetic roots)由托叶边缘演生而来,生于沉水叶叶痕两侧,对生或轮生状,呈羽状丝裂,淡绿褐色,不脱落,是具有同化和吸收作用的不定根。茎常细长柔软,分枝,出水后节间缩短。叶二型:沉水叶互生,仅见于幼苗或幼株上,叶片小,宽圆形,边缘有锯齿,叶柄半圆柱状、肉质、早落;浮水叶互生或轮生状,先后发出多数绿叶集聚于茎的顶部,呈旋叠莲座状镶嵌排列,形成菱盘,叶片菱状圆形,边缘中上部具凹圆形或不整齐的缺刻状锯齿,边缘中下部宽楔形或半圆形,全缘;叶柄上部膨大成海绵质气囊;托叶2枚,生沉水叶或浮水叶的叶腋,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膜质,早落,着生在水下的常演生出羽状丝裂的同化根。花小,两性,单生于叶腋,由下向上顺序发生,水面开花,具短柄;花萼宿存或早落,与子房基部合生,裂片4,排成2轮,其中1片、2片、3片或4片膨大形成刺角,或部分或全部退化;花瓣4,排成1轮,在芽内呈覆瓦状排列,白色或带淡紫色,着生在上部花盘的边缘;花盘常呈鸡冠状分裂或全缘;雄蕊4,排成2轮,与花瓣交互对生;花丝纤细,花药背着,呈丁字形着生,内向;雌蕊,基部膨大为子房,花柱细,柱头头状,子房半下位或稍呈周位,2室,每室胚珠1颗,生于室内之上部,下垂,仅1胚珠发育。果实为坚果状,革质或木质,在水中成熟,有刺状角1个、2个、3个或4个,稀无角,不开裂,果的顶端具1果喙;胚芽、胚根和胚茎三者共形成一个锥状体,藏于果颈和果喙内的空腔中,胚根向上,位于胚芽之一侧而较胚芽为小,萌发时由果喙伸出果外,果实表面有时由花萼、花瓣、雄蕊退化残存而成各形结节物和形成刺角。种子1颗,子叶2片,通常1大1小,其间有一细小子叶柄相连接,较大一片萌发后仍保留在果实内,另一片极小,鳞片状,位于胚芽和胚根之间,随胚茎伸长而伸出果外,有时亦有2片子叶等大的,萌发后,均留在果内;胚乳不存在。开花在水面之上,果实成熟后掉落水底;子叶肥大,充满果腔,内富含淀粉。 == 分布 == 本科仅有1属,约30种和变种。分布于欧亚及非洲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有引种栽培。我国有15种和11变种,产于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亚热带地区分布与栽培最多。 == 相关物种 == 关于菱科的分类归属,历史上各学者曾有不同的看法。1828年比利时分类学家Dumortier在Anal. Fan.学报上曾正式采用Trapaceae科名。1879年由英国植物学家Hook f.在《英属印度植物志》(Flora of British India)中曾归在柳叶莱科(Onagraceae)中。1898年由Engler和Prantl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类志》(Die Naturliche Pflanzenfamilien)曾采用Hydrocaryaceae科名。1921年在 《印度支那植物志》(Flora Genealed'Indochina)中又改为Oenotheraceae科名。但由于菱属Trapa L.植物子房2室,每室1胚珠,果为坚果状之差异,所以不少学者主张把它独立出来而自成一科,如1951年后有美国康奈尔大学Lawrence, 1969年英国J. Hutchinson在《有花植物志属》(Genera of Flowering Plants),前苏联A. Takhtajan(1980),美国A. Cronquist(1981)等及我国多数学者都沿用Trapaceae科名至今。 菱科、桃金娘科、千屈菜科和柳叶菜科均属于桃金娘目。菱科植物花单生于叶腋,两性,整齐,四基数,子房半下位且稍呈周位,在第三纪上新世北半球地层中曾发现过化石。而千屈菜科Lythraceae花既有单生,也有构成聚伞或圆锥花序,两性整齐或不整齐,一般为4、6或8基数,子房明显周位,化石见于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故Miki认为菱科植物最早是由桃金娘科Myrtacee和千屈菜科逐步演化过来的。从这三个科的特征来看,三者的共同点是:异被花、离瓣、雄蕊多数、萼管状及心皮也完全合成一花柱。应该说,它们是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但从地史年代、习性、形态特征,菱科植物应较千屈菜科为进化。而柳叶菜科花四基数、子房下位、胚珠多数、陆生等特征不同于菱科,而在某些方面又较菱科为进化。 <ref>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Trapaceae/index.htm 菱科Trapaceae 植物通]</ref> == 下级分类 == 仅有[[菱属]]1属30种,分布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亚、非两洲的温带和热带。中国常见的有自生的[[野菱]](果小,具4个刺状角)及栽培的[[三角菱]](果两角水平展开),[[乌菱]](果两角水平展开,尖端向下弯曲),[[南湖菱]](果无刺状角)等。 == 用途 == 菱肉(子叶)富于淀粉,供生食或熟食,制成菱粉,作营养品服食,可健力益气。花、菱壳以及茎、叶亦供药用。 本科和柳叶菜科有密切关系,过去曾归入柳叶菜科。 本科的化石见于北美、阿拉斯加及西伯利亚的晚白垩世至第三纪。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菱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