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萬和宮 的原始碼
←
萬和宮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萬和宮2.jpg|缩略图|500px|thumb|有框|右|[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building?uid=33&pid=3 照片來自萬和宮-臺中觀光旅遊網Taichung Tourism]]] '''萬和宮'''又稱犁頭店聖母廟,係因地當昔日打製犁頭等農具店舖聚集的「犁頭店街」(今南屯)而得名。 清[[康熙]]年間,有卸任[[浙江]]定海總兵張國等人至貓霧捒社一帶開墾,並由[[福建]]湄洲恭迎[[媽祖]]神像護身,平安抵達社地後,感於媽祖靈佑,於是草創一祠,供奉膜拜。其後,犁頭店墾成,肆街漸次繁榮,乃由張國獻地發起建廟,旋由居住犁頭店一帶張姓以外之廖、簡、賴、黃、江、何、楊、戴、劉、陳、林等十一姓居民踴躍捐貲,得款一萬圓,於雍正4年(西元1726年)建成,名為「萬和宮」,供奉俗稱「老大媽」的聖母媽祖寶像。<ref>[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building?uid=33&pid=3 萬和宮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古蹟]</ref> ==歷史沿革== *清[[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因震災損毀,廟殿修復;清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及日據大正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重新粉刷;昭和七年(西元一九三二年)宮廟正殿柱子改為水泥柱;復於民國五十二年重修內外殿,廟宇煥然一新。 *早期萬和宮因欠缺專責管理單位,廟埕被侵佔,民國五十年間,經當時[[南屯區]]長林劉連炳、市議員林錫三、地方士紳廖朝樹及里長陳舜仁等籌組,完成「財團法人台中市萬和宮」登記手續,廟務推動步上正軌。 *萬和宮原左右廂房與本殿不對稱,影響廟貌整體觀瞻,經第十一屆第十八次董監事聯席會議通過,委託建廟專家林煥廷先生設計,改建為五門院殿宇,顯示五福臨門之意,民國八十三年開工,至八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大功告成,總工程費四千一百餘萬元。 *民國七十四年,萬和宮經內政部評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民國八十八年,政府撥款四千餘萬元辦理古蹟修復工程,九十年底竣工,並於九十一年十月廿九日舉行「三級古蹟工程竣工啟用及天上聖母等眾神尊入火安座大典」,盛況空前。 *萬和宮為推展地方文化工作,仍由第十屆董監事發起興建文化大樓,由於地方各界人士善信大德踴躍解囊襄助,組成興建委員會,於民國八十年二月五日,由董事長林劉連炳主持動土大典,儀式莊嚴隆重,民國八十二年六月落成啟用。<ref>[http://www.wanhegong.org.tw/html/about/index.aspx?num=16 財團法人台中市萬和宮全球資訊網-歷史沿革]</ref> ==建築特色== [[File:萬和宮3.jpg|缩略图|500px|thumb|有框|右|[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building?uid=33&pid=3 照片來自萬和宮-臺中觀光旅遊網Taichung Tourism]]] *漳泉傳統建築 萬和宮坐西朝東略偏南,平面佈局呈「日」字型,結構體系完整,層次分明,自三川殿(過水廊)、拜亭、正殿、後通廊(過水廊)、後殿,形成「三落二院」配置。三棟獨立等寬的殿宇,沿中軸線縱向整齊排列,前後落之間各有可供採光的天井,左右邊以墻廊圍成封閉的空間,呈左右對稱的組合。 萬和宮立面,雖然屬於較小的「三開間縱深式」廟宇,但巧思佈局,仍可感受到氣勢之宏偉不凡,特徵之一為三川殿三開間的門面,全部往後退縮形一凹字型,台灣地區稱之為「凹壽」(亦稱塌壽、疊壽),在坐四朝,面迎旭日的方位,隨著光影轉移變化,更加襯托出立體深邃效果。 帶拜殿的正殿,除奉老大媽外,還有嘉慶時期的老二媽、光緒時期的聖二媽、聖三媽及二戰後時期的聖母老二媽等。後殿主祀觀音菩薩,左祀註主娘娘,右奉張國及賴清標祿位,左廂配祀關聖帝君,右廂配祀神農大帝。 *萬和宮文物館 萬和宮董監事會基於取之於地方,更了解歷史溯源,首重保存先民文物,以及闡揚、提昇地方本土文化的重要性,經由前董事長林劉連炳、程代勒教授與洪樹欉先生等人倡議,在萬和文化大樓四樓規劃設置文物館,致力蒐集歷代及先民文物珍寶,獲得南屯在地耆老與農民保存鄉土文化,熱烈響應,捐贈舊時農耕器具、農家生活用品與禮俗節慶使用的器皿文物無數。結合犁頭店歷史,更富含在地文化資源的「萬和宮文物館」,於民國84年4月誕生。 「萬家爭知前代事 和顏靜閱古人言」「萬姓同心恢禮義 和諧一致守綱常」南屯書法前輩吳慶厚先生與竹雕名師黃清標先生聯手創作、收藏於文物館的竹雕名作中,首揭櫫「萬和宮文物館」設立的目標,讓後代子孫得以緬懷先人遺物,激發思古幽情,進而懷抱愛鄉情懷與根植土地情感。 *[[麻芛]]物館 民國93年10月24日,萬和文教基金會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導,在萬和文化大樓五樓設立「麻芛文化館」,成為文建會指導的全島第32座地方文化館,亦為台中市第一座民間地方文化館,定位為地方歷史暨常民文化館。常態展示五大項,即南屯區的歷史軌跡、珍品典藏、黃麻輝煌史、麻芛文化在南屯,及創意藝廊。 當年設置麻芛文化館時,即明確揭櫫設立的目標,蒐集整合南屯當地的歷史、文化、藝術、觀光生態資源;鼓勵社區民眾與地方藝術文化工作者,結合地方資源,發揮創意;進而希望成為足以永續經營的文化據點,肩負起將此一在地麻芛文化傳承下一代的使命。「麻芛文化館」每逢農曆初一及十五 ,以及周休假日開放參觀,由導覽志工隊派員解說服務。 *創意藝廊 麻芛文化館內的「創意藝廊」,民國94年間設立,規劃出展演空間,提供南屯在地及知名藝術創作者展出,為推動與發揚鄉土文化藝術盡棉薄力量。「創意藝廊」設置迄今,每年規劃五至六個檔期,展出油畫、膠彩畫、書法、陶藝、攝影、押花等多元主題作品,每一檔期均呈現獨特的藝術風格,吸引藝文同好參觀,經過多年耕耘,已逐漸打響「創意藝廊」的名氣。<ref>[http://www.wanhegong.org.tw/html/about/index.aspx?num=17 財團法人台中市萬和宮全球資訊網-建築特色]</ref> ==詳細資訊==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南屯里萬和路一段51號 *開放時間:每日AM5:30~PM7:00 *交通資訊: 仁友客運30路、40路(南屯市場下車) *連絡電話:04-23893285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vOzMh9Ws4}} ==參考資料== {{Reflist}} ==外部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anhegong.org/ 台中萬和宮- Facebook]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萬和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