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蛙 的原始碼
←
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蛙</big> ''' |- |<center><img src=http://www.kfzimg.com/G07/M00/5F/15/q4YBAFyrQziAD0mpAAKdTo9Ues4462_n.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book.kongfz.com/239154/1213982647 来自孔夫子旧书网的图片]</small>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wā</big>''' |- | align= light| '''书名''': 蛙 '''作者''': 莫言 '''类型''': 长篇小说 '''出版时间''': 2009-12 '''语言''': 简体中文 '''装 帧''': 平装 '''题材''': 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开本''': 650×958 |} <p style="text-indent:2em;">'''《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期的一部长篇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乡]]艰难推行的过程;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而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复杂的历史进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小说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p style="text-indent:2em;">小说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张力。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 创作背景 == <p style="text-indent:2em;">《蛙》选择题材是乡村医生与计划生育,不是莫言特意要写这个题材,莫言是被姑姑接生到人间,所以莫言写小说,总想有一天要把姑姑写到小说里,而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必须涉及到。 == 内容概述 == <p style="text-indent:2em;">《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p style="text-indent:2em;">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ref>[http://book.sina.com.cn/news/v/2012-10-11/1743344424.shtml 盘点莫言十部经典作品关注文学意义 超越获奖之争,新浪网] </ref> == 点评鉴赏 == <p style="text-indent:2em;">《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p style="text-indent:2em;">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读《蛙》,读者会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p style="text-indent:2em;">《蛙》里的一切无不指向“[[生命]]”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情节,甚至刊物的名称都在为生命鸣唱。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经营手法,把小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即关照生命、歌赞生命、敬畏生命。 <p style="text-indent:2em;">世人对莫言的作品且褒且贬,褒的多是其巧妙的构思,贬的是其语言不加节制。《蛙》则一反常态,语言干干净净,很少旁枝逸出。《蛙》的写作匠心独运,5个章节分别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写信式的讲述不仅方便了莫言的写作,也接近了时空的距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话剧则是对信件部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它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整部小说也因之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ref>[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10-01/22/content_19288324.htm?f_ww=1 《蛙》:对生命的敬畏和顶礼膜拜 ,中国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2013年《蛙》在[[德国]]出版,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书评说莫言的这本书“不仅改变了他的自我画像,也改变了人民对中国社会内部情况的认识。” == 作者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作家。 <p style="text-indent:2em;">[[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莫言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813 世界文學總集]]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