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袁黄 的原始碼
←
袁黄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袁黄 | 外文名 = Huang Yuan | 图像 = [[File:MAIN201605041011000447025127273.jpg|缩略图|center|[http://theory.people.com.cn/NMediaFile/2016/0504/MAIN201605041011000447025127273.jpg 原图链接]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504/c403894-28324400.html 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图像说明 = 袁黄 |center | 出生日期 = 1533年 | 出生地点 = 浙江嘉善 | 逝世日期 = 1606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袁了凡 | 职业 = 思想家 | 知名作品 = 《了凡四训》<br> 《皇都水利考》 <br> 《评注八代文宗》 <br> 《祈嗣真诠》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袁黄</big>''',(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黄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ref>[http://www.liaofansixun.com/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网</ref>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 个人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 <p style="text-indent:2em;">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辟书院,令高材生从袁受经学。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五年(1577)会试,初拟取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考官而落第。 <p style="text-indent:2em;">十四年(1586)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奉命清核苏松钱粮,上《赋役仪》,又请减免额外加征米银10余条款,被豪绅所阻而作罢。万历十六年(1588)授河北宝坻(今属天津)知县,任职五年,业绩辉煌。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二十年(1592),调任兵部职方主事,适日本侵略朝鲜,朝廷大举东征,蓟辽经略宋应昌上疏请袁黄到军营赞画,与刘黄裳浮海渡鸭绿江。平壤战役时,提督[[李如松]]以诱兵迎战日军获胜,袁黄禁止李部下诸将割首级报功,李深为恼恨而引兵东去,派袁黄守平壤,不增拨一兵一卒。后突遇日军攻城,袁黄率领部下及3000名朝鲜兵击退之。不久,李如松兵败碧蹄馆,兵部尚书石星主张拨款议和,袁黄上书提出将骄应罢兵。李如松诬袁黄以十大罪状,袁黄遂罢归家居,闭户著书。 <p style="text-indent:2em;">卒年74岁。 == 主要贡献 == [[File:Timg (1)ggswgghhjjjjjhjg.jpg|缩略图|lsft|[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0842313854&di=cfbad837f09d498bebef5e31c6c38ed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big5.tjjw.gov.cn%2Fpic%2F0%2F10%2F00%2F57%2F10005724_914767.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A2%81%E9%BB%84&step_word=&hs=0&pn=12&spn=0&di=225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904733950%2C3692020952&os=3432553400%2C3512834056&simid=5554741%2C664676915&adpicid=0&lpn=0&ln=445&fr=&fmq=1550832152685_R&fm=result&ic=0&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big5.tjjw.gov.cn%2Fpic%2F0%2F10%2F00%2F57%2F10005724_91476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kt2c_z%26e3Bp33o_z%26e3B25e_z%26e3BvgAzdH3FszxoAzdH3Ffyfpj4AzdH3Fda8mAzdH3FabAzdH3FddAzdH3Fa8aa80cac_z%26e3Bf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 <p style="text-indent:2em;">1.博学多才、涉足极广 <p style="text-indent:2em;">袁了凡是“文理全才”的人物。他是明朝著名的农学家、水利学家及历法学家。譬如,他所著《历法新书》涉及46种历法,有岁差总数积算、五纬总数积算、推天正冬至五星自行限度、求第一东西差、求太阳食甚定分、求日月出入带食所见分秒、求朔望交会约率、四平方求弦术、太白黄道南北纬度、黄道南北各像内外星经纬度等,共150多种求算方法,学问深邃。 袁了凡善于总结。譬如,他结合自己的经验探讨研究举业之道,组织编纂了《群书备考》等参考书。明朝末年,是嘉善历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如在万历年间,嘉善有状元国相[[钱士升]]、名臣[[魏大中]]等进士29人,占明清两朝进士总数的六分之一。嘉善是全国26个巍科大县之一,这也与袁了凡等人在教育上的贡献分不开。 <p style="text-indent:2em;">2.江南善举运动的倡导者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朝末年,江南社会变动剧烈,道德体系紊乱。作为社会精英的士绅阶层,为了教化民众,将劝善惩恶的诸多事例刊刻成“善书”,通过小说、说唱而流行于民间,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通俗的形式将“民众的道德”具体化。 在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袁了凡的言行经历对善书思想的兴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袁了凡的《了凡四训》是善书中的经典之作,劝善是全书的重点和宗旨,“积善篇”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它阐明了善的含义、明辨善恶的标准、行善的道理和方法。 崇祯十四年(1641)又建立同善会馆,作为经办善业的常设机构和公所。同善会馆是江南最早兴起的民办慈善组织,是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雏形,成为后来风行全国的乡村社会团体,引发了清代民间力量组织介入慈善机构的浪潮,具有重大意义。 <p style="text-indent:2em;">3.功过格的积极实践者 <p style="text-indent:2em;">功过格是最具中华文明特色的事物之一,它把每日所做之事,按其善恶增减记数,是一种道德自律的工具。功过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人认识到可用自己的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吉凶,这是精神生活中划时代的成果。 <p style="text-indent:2em;">袁了凡提倡以记“功过格”的方法,“隐恶扬善”、“迁善改过”,进行道德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修养、完善人生的目的。袁了凡作为功过格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强调个人改变命运的力量,用善书来鼓动社会流动和提升社会地位,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他的言行经历对后世道德伦理思想的变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诗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鹧鸪天 题村叟屋壁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代:袁黄 <p style="text-indent:2em;">数叠烟林散翠鬟,莫嫌此地少青山。酒逢社日添酬应,花到开时费往还。 <p style="text-indent:2em;">松老大,竹平安,柴门虽设不曾关。旁人方讶茅斋窄,鹤栅蜂房割半间。 == 参考文献 == [[Category:明朝重要思想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袁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