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论语·尧曰 的原始碼
←
论语·尧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论语·尧曰</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kfzimg.com%2Fsw%2Fkfzimg%2F1120%2Fcb77e982c3a50aa4_b.jpg&refer=http%3A%2F%2Fwww.kfz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9591315&t=f2946623c69ced373348becc5def2c0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8%AE%BA%E8%AF%AD%C2%B7%E5%B0%A7%E6%9B%B0&pn=10&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1293190626%2C3737725800&os=2779813751%2C1080557016&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kfzimg.com%2Fsw%2Fkfzimg%2F1120%2Fcb77e982c3a50aa4_b.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kfzimg.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9591315%26t%3Df2946623c69ced373348becc5def2c01&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3c0000000000003c&dyTabStr=MCwzLDQsMSwyLDUsNi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论语·尧曰》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作品出处;《论语》 文学体裁;文言文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 本篇共3章,但段落都比较长。本篇中[[著名]]的文句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等。这一篇中,主要谈到尧禅让帝位给舜,舜禅让帝位给禹,即所谓三代的善政和孔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ref>[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38.aspx 论语·尧曰篇],古诗文网 , 2022-07-18</ref> 尧曰(1):“咨(2)!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3)执其中。四海困穷(4),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5),敢用玄牡(6),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7)在帝心。朕(8)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9),善人是富。“虽有周亲(10),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11),审法度(12),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13)。 ==注释== (1)尧曰:下面引号内的话是尧在禅让帝位时给舜说的话。 (2)咨:即“啧”,感叹词,表示赞誉。 (3)允:真诚,[[诚信]]。 (4)困穷:困,艰难。穷:尽头。 (5)履:这是商汤的名字。 (6)玄牡:玄,黑色谓玄。牡,公牛。 (7)简:阅,这里是知道的[[意思]]。 (8)朕:我。从秦始皇起,专用作帝王自称。 (9)赉:音lài,赏赐。下面几句是说周武王。 (10)周亲:至亲。 (11)权量:权,秤锤。指量轻重的标准。量,斗斛。指量容积的标准。 (12)法度:指量长度的标准。 (13)说:同“悦”,愉悦。 ==译文==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艰难到了极点,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谨慎的统一规范度量衡等器具,审查修订各项法律制度,重新修建起各项被废置了的官事,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愉悦。 ==评析== 这一大段文字,记述了从尧帝以来历代先圣先王的遗训,中间或许有脱落之处,衔接不起来。后来的部分里,孔子对三代以来的美德善政作了高度概括,可以说是对《[[论语]]》全书中有关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加以总结,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却无所耗费!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评析== 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这里,孔子讲了“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评析== 这一章,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出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主要作者==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w05201d6qn4|480|270|qq}} <center>论语诵读20-尧曰</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返回「
论语·尧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