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论语绝句一百首·有道不妨三见黜 的原始碼
←
论语绝句一百首·有道不妨三见黜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论语绝句一百首·有道不妨三见黜.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qn-4.51miz.com/preview/element/00/01/09/58/E-1095830-0E970FA6.jpg!/quality/90/unsharp/true/compress/true/format/jpg/fh/320 原图链接][https://www.51miz.com/so-sucai/1909685/p_17/ 来自 51miz 的图片]]] 《'''论语绝句一百首·有道不妨三见黜'''》是[[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之一。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是两宋之际重要的思想家,因其主张“心即理”,思想带有明显的[[心学]]倾向,被朱熹大力批驳。张九成67岁去世时,[[朱熹]]年仅29岁,加之张九成晚年主要居住在偏远闭塞的[[江西]]南安,与外界鲜有往来,因而二人并没有直接交流和论辩。但朱熹一直将张九成作为重要论敌,尤其是在《杂学辨》中,对张九成《中庸说》<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7ca91f01014pfx.html 张九成:《中庸说》],新浪博客,2012-07-21</ref>给出了多达52条批评。《杂学辨》作于乾道元年乙酉(1165),张九成已经过世六年,朱熹思想尚未成熟,但二人思想的差异已经十分鲜明。这些差异正体现出了心学和[[理学]]在工夫论上的重要分歧。 <center>论语绝句一百首·有道不妨三见黜</center> {{Cquote| 有道不妨三见黜,当时人恨以为多。 从来一向贪婪辈,读此其如愧耻何。 |[南宋]张九成}} ==与朱熹慎独工夫的分歧== 慎独作为[[儒家]]重要的修养工夫,宋代理学和心学对其各有阐发。朱熹将《[[中庸]]》中的慎独和戒惧解读为两种工夫,慎独是已发之后为善去恶的工夫,戒惧是心存敬畏、主敬存养的工夫;张九成认为慎独与戒惧相同,都是对天理本心的体认,是一种直取本体的工夫路径。 二人慎独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理学和心学对本体理解不同<ref>[https://www.fx361.com/page/2018/1226/4653467.shtml 张九成与朱熹慎独工夫的路径及分歧],参考网,2018-12-26</ref>。朱熹之“性即理”,是寂然不动的形而上本体;张九成之“心即理”,是贯穿形上形下、已发未发的本体。因而朱熹的工夫论中必须要有心的[[思维]]作用,为学与主敬并重;张九成的工夫论中心即本体即工夫,以心识心。朱熹与张九成慎独思想的差异,正是心学与理学工夫论的根本分歧。 ==视频== ===<center> 论语绝句一百首·有道不妨三见黜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会(上) 宋词音乐专场</center> <center>{{#iDisplay:m0856v4bh88|560|390|qq}}</center> <center>01第一集 宋词概览</center> <center>{{#iDisplay:s0929dnf0o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论语绝句一百首·有道不妨三见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