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诏书 的原始碼
←
诏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诏书</big> ''' |- | [[File:诏书诏书圣.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bfeca8fc3ca66939.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诏书 外文名: Imperial edict 释 义: 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 出现时间:西周 使用者:皇帝 |} '''诏书'''(zhào shū)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ref>[https://wenda.so.com/q/1534112748217519 诏书,圣旨,中旨,手谕有何区别]360问答</ref> ==释义== 词目:诏书 拼音:zhào shū 基本解释:[imperial decree; imperial edict]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衣带诏书 详细解释: 皇帝颁发的命令。《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孙)坚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哲宗皇帝晏驾,新天子即位,颁下诏书,大赦天下。”陈白尘《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吕雉冷笑道:'陈平、周勃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樊哙,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账?'" == 解释 == 《[[说文解字]]》解释“诏”:“告也,从言从召。”郑玄为“诏”作注,谓“诏,告也”。诏书有一定的格式,比如清朝时的诏书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结尾语通常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亦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中间则通常叙述诏告天下事件的内容。清朝时,诏书多由内阁拟稿,经大学士定稿进呈皇帝,皇帝批阅后,以墨笔楷书,由右至左直写,写在大幅黄纸上,中间或有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制作完成后的诏书被称为“诏黄”,以极其隆重而繁复的礼仪,送至天安门城楼上宣读,象征着布告天下。宣诏礼成,由礼部接诏,誊写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驿道分送各地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而誊写的诏书,通常被称为“誊黄”,雕板印刷的诏书,又叫“搨黄”。 注:“奉天承运皇帝”为一个词,奉天承运为皇帝的修饰定语。 == 历史 == 西周 诏书在[[西周]]时分为“诰命”和“敕命”两种,原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秦汉 [[秦始皇]]于前221年一统天下后,自以为功绩胜过以往[[三皇五帝]],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秦亡后,汉朝继起,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制度。而其中诏旨的写作格式,汉代的开头大多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但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每几十年便更替一次,使皇帝都强调其统治乃天意,他人不得违天。 隋唐 唐代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其中有严格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唐六典》卷8门下省“事中”条)。所以在颁行的制书之首往往是“门下”两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归的话往往见于皇帝的即位诏令中,与魏晋南北朝时略同。而西周时的“诰命”与“敕命”在此时专指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 宋 宋代的诏令虽继承唐代,但有所变化。宋代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但此处二府系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诏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书门下议,学士为之,故许多重要诏令开头与唐代一样,都是“门下”二字。如《宋大诏令集》所载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八位皇帝的即位赦文均以门下置于篇首,同时,《宋大诏令集》中所存的诏令中,以“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亦占有相当比例。 元 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故以“国语训敕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诏书”。蒙文和汉文诏书开头都使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的套语。其中“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是蒙文,意为“天眷命”。 明 明代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天命”之说亦广加利用。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因而其诏书的开头就是奉天承运。 另外,明朝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天眷命,统驭万方”或是“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天永昌”,皇帝郊祀称自己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乐]]头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皇帝结婚的纳采制词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字样等等,都认为明朝政权的统治出自天意。此时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而对于民间的祭拜天地行为则视为亵渎神明,须杖七十,真似“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清 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为主文,结尾则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为多。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 清代诏书多用大幅染黄纸书写制成。所谓染黄纸,是将纸放入黄柏树汁浸染至灭白为止,以达到防虫灭菌的效果。诏书纸高约八九十厘米,横宽视文字内容长短而定,长者可达五六米,表里二层成长卷式样,虽大却十分坚固,不容易破损。 诏书文字为墨笔[[楷书]],均为满汉合壁,汉文位于右方,竖行往左书写;满文位于左方,竖行往右书写,多用朱圈句读,与一般文书不加标点不同。纸张接缝处正面正中位置盖有骑缝印,印用“皇帝之宝”,正文之后另起一行偏上位置书写年号及年月日期,并骑年盖月钤用“皇帝之宝”。 == 诏书拟写 == 诏书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结尾语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中间则叙述诏告天下事件的内容。诏书由内阁拟稿,经大学士定稿进呈,皇帝批阅后,以墨笔楷书,由右至左直写,写在大幅黄纸上,中间及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制作完成后的诏书称为“诏黄”,以极其隆重而繁复的礼仪,送至天安门城楼上宣读,象征着布告天下。宣诏礼成,由礼部接诏,立即誊写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驿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誊写的诏书,称为“誊黄”,雕板印刷的诏书,称为“搨黄”。 注:“奉天承运皇帝”为两个词,奉天是一个词,承运皇帝是一个词,都是为“皇帝”的修饰定语。 注:以上为清代诏书格式,清代之前,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格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头是从明朝才开始使用的。 古代的诏书又称为圣旨 重要圣旨的发布通常由礼部安排专门人员传达,只有极细小的事才会经过太监办理,而且不会是“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这种正式的圣旨。 == 退位诏书 == 中国历史上除十六国之外,通过皇帝退位改朝换代,并由官方正史可查的退位诏书,谨见这十份。之所以在此归纳总结,是因为这是在世袭制社会中,一个特殊存在的禅让制度。集中存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个较长的大分裂时期以及改时期前前后后的时间内。在权臣当朝,皇室暗弱的年代,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一般禅让诏书应有三份,第一份是由皇帝在禅位前首发退位诏书,自责罪过,宣布退位,然后在禅让大典上由主持仪式的大臣拟定一份禅让宝册(就是祷告祭文、史称奉册、或宝书等),而且是必须的一个程序。新的皇帝登基后,再下一道诏书,宣布登基,内容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自谦,然后册封百官,大赦天下一类。 == 其他信息 == 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命(题目为录者所加)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袁可立题封复印件(局部) 袁可立题封复印件(局部) 妖气未扫于榆关,海邦实要害之地。草创宏开于栢府,长城壮犄角之雄。陆运水输,策远之肤功立奏;相机制变,讧内之巨患以消。庆既,覃于流虹恩,宜颁于秉钺。尔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李署牵丝,冤早清于肺石;栢台焚草,直益奋于埋轮。因门震而进鲠言,纠绳切挚,触严谴而同蠖伏。创艾滋深,云壑之梦亦清。甘销沉于二十载,风雨之鸣不己。 效涓埃,以千金朕求故剑,于先朝命典符玺,而跄陛棘寺。竹刑露湛,银台花判云敷。当辽广继陷之时,忧水滨之可问,值登莱匮亟之会,命飞挽,以专征。而尔振迅宏才,旌旗立为色变。展张尽力,舳舻顿见尾衔。察属国之情形,务令受我戎索;壮孤岛之声实,恒使奋其长缨。外攘全赖于内修。指顾而莲妖荡扫;中权有资于后劲,擘画而榆镇立通。嘉此戎功,晋秩枢佐。既颁延世之赏,更覃流虹之恩。兹特授尔阶通议大夫,锡之诰命。 鸣乎!夷氛敛而鸷藏,绸缪当先于未雨;海扬波而鲸恶,转输有难于上天。况物力罄竭之秋,何以弥呼庚癸?而人心惊扰之后,尤宜坐镇仓皇。惟尔运筹师中,坐看有截海外。朕宽东顾,尔无西归,益壮!乃猷以需特简。 钦哉 初任 直隶苏州府推官 二任 山西道监察御史 三任 尚宝司司丞 四任 本司少卿 五任 太仆寺少卿 六任 通政使司左通政 七任 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兴防 赞理东征军务兼管粮饷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八任 今职 铃阁宣劳,海上着安攘之绩;兰闱申儆,闺中宏静好之音。功德贤均,内外恩并。尔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妻,累封宜人宋氏,禀柔成性,蕴粹含章。叶沼沚之芳猷,茂频繁之雅韵。晨昏奉盥,承尊孝以无违;拮据力操,治阃严而有则。 尔夫鸿冥遁迹,能偕隐以灌园;迨其鸿渐升阶,尚履约而秉杼。足兵足食,节钺之绩烂焉;将翱将翔,佩环之助远矣。嘉兹懿范,宜霈宠纶,是用加封尔为淑人。荷天之宠光,弥耀于鱼轩。惟德之行儆,益勤于鸾壶。 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570 政治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诏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