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贤人 的原始碼
←
贤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贤人]]== 所谓的[[贤人]],就是有才[[有德]]的人,所爱好、[[厌恶]]的情感与人民完全相同,想要选择与[[舍弃]]的事物与人民完全一致。行事完全[[顺应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处理问题能够[[标本兼治]],尤其注意从根本上解决。所说的话能够作为天下人的[[行为准则]],按照他说的话去做就能成功。身为平民时有[[志向]]、有抱负,希望能够身居高位为人民[[造福]],成为王侯将相时也不[[积攒财物]]。这样的人,被人们称作贤人 中文名 [[贤人]] 外文名 Sage 解释 有才有德的人,德高望重的人 行事 完全顺应天地人三道客观规律 文献 《易·系辞上》 另有 浊酒贤人,清酒圣人 [[晏子]] 贤人,是古代被崇尚敬仰的人。拼音xián rén. ==引证解释== 有才德的人①《[[易·系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②《[[孟子]]·万章下》:“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986414/6e72gZtw8V-q71WJgK9oJKhW3E5iyywBDS8EcDaTcsF_oqsAm_iknjN67zaeJynDHlynUFnelQ35otK3yLGCSq955iC8zzLdLP69yw5pOrQ .百度,引用日期2015-11-27] </ref> ③《[[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④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⑤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一个贤人若是甘心受苦难而一声不出,一个凡人就必须说出自己的苦难,以便自居为贤人。”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986414/6e72gZtw8V-q71WJgK9oJKhW3E5iyywBDS8EcDaTcsF_oqsAm_iknjN67zaeJynDHlynUFnelQ35otK3yLGCSq955iC8zzLdLP69yw5pOrQ .百度,引用日期2015-11-27] </ref> 浊酒的别名①《[[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②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莳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③宋 [[陆游]] 《[[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参见 贤人酒 ”。 ==孔子论贤人==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黄帝内经描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晏子论贤人== [[独到见解]] 贤人,是古代被崇尚[[敬仰]]的人。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贤人?世人的廉洁和标准就不同了。晏子对贤人的评判自有独到之处。 [[隐士和勇力非贤人]]据《[[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二十八记载:曾子曾问晏子隐士算不算贤人,曾子曰:“[[古者]]尝有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以成行义者也?”晏子认为,观察一下那种人,没有什么才能,却推托不愿意劝谏君王,这叫荒诞虚亡,君王昏愦,不行德,不施义,坏人成帮结伙,贤才不被任用,士不修养自己的品行,却顺从邪恶求得晋升,所以有退隐的有不退隐的。所以晏子回答说:“夫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婴不识其何以成行义者也”。据《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记载:[[齐庄公]]鼓励勇士们动武,不顾及行仁义,武士们在国内横行无忌,贵戚们不敢进谏,近臣们也不敢规劝。晏子去见庄公,庄公问“[[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听说行冖义而不怕叫做勇,诛伐暴虍不怕强敌叫做力。所以勇士能在世上立身,是因为他们不算贪婪,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合乎仁义之道。诛伐暴君不怕强敌,废弃罪孽不怕势众,这是勇士的行为。“今公自奋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要未闻有。” ==有道行道才是贤人==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贤人呢?在晏子看来,所谓贤,只能是有道行道。因为道是治世的根本,也是治身的根本。据《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二十五记载:当[[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时,[[晏子]]回答说:“婴闻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则正,不可以正则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伦;其曲也,不失仁义之理。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不以傲上华世。不以枯槁为名,故道者,世之所以治,而身之所以安也。”意思是说:古代遵行事理的人,世道可以匡正就匡正,不可以时就委婉处世。他匡正世道时,不失掉上下的顺序;他委曲处世时,不丢掉仁义道德。主张被采用时,就跟世人一道安居乐业:主张不被采用时,也有所归从。不拿傲视上司的做法向世人炫耀,也不以贫困为荣。所以说事理是用来达到治世安身的凭借。 ==怎么观察人的品行== 晏子还主张从处上位、处下位、为政、交友、显贵时、困厄时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分析人的品行。据《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十九记载:叔向问晏子:“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 晏子认为:正直的人做了官,不徇私偏袒,治国不忘成规,国家养备充足;通达显贵就事奉上级,使之体恤下民;困厄时就教导下民,使之顺服上级;事奉君王能尽礼尽忠,不为求得爵位和俸禄;不被重用时,就离开,也没有什么怨言。正直的人交朋友讲冖讲诚信,不随便亲近,观点不同就分开,并不诽谤对方;不靠底毁手段求得君王重用,不靠苛害百姓而七取高位。所以,这样的人被上级重用时,百姓就能安定,在下面办事时,能让君王受尊重;所以下得民心上得信任,被重用不违背原则,因此,做官时不会失掉官位,退隐时也不会危及自身,这就是正直人的德性。奸邪的人就不是这样,被上级重用时就残害人民,在下边行使职权时就违背上级的命令,靠不正当的手段求得进用,事奉君王不尽忠;交朋友随便迎合不讲信义;用七取诌媚的手段求禄位,勾结同类以示富贵;统治人时就炫耀官爵俸禄,夸耀自己有礼貌来向世人取宠;不在上边任职时就亡加诽议,对朋友不真诚,好讲别人坏话。所以,这种人被重用时,百姓就忧患;在下边行使职权时,君王就危险。这种人被重用时,百姓就忧患;在下边行使职权时,君王就危险。这种人事奉君王能让君王犯罪,交朋友能让朋友忧患。这种人在上位,百姓就要受罪受屈辱;这种人掌握生杀大权,百姓就要被刑法折磨倒;这种人在上就会大肆杀伐,在下就会弑上弑君。所以跟这种人结交要受耻辱,要遭到忧患和危险,这就是奸邪人的行为。 ==君子的标准== 晏子还阐述君子的标准,并论述一些罪人的表现。 据《[[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二十记载:叔向问宴子说:“事奉君的标准,闲呆着时的礼义是什么?”晏子回答说:“事奉君王的标准,才智大足可以让国家安定,威望高足可以训导百姓,温和柔顺足可以让民众怀恋,对上级不沽名钓誉,不违背民意办事情,这是上等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掩饰过错求得先进,不靠谗毁和逢迎来得重用,不曲从私情,不欺骗,这是中等的;尽力守职不懈怠,奉公守法不懒惰,车上级所以不敬且,害怕犯罪所以不邪僻,这是下等的。这三点,是事奉君王的标准。至于最贤德的人,闲着和有事时没什么两样,时时都处理得适当。”接下来,晏子还论述了三种有罪的人。他说:“有点儿才智却不足以给君补缺,有点儿能力却不能为民操劳,苟且偷安地闲呆着,这叫傲视上司;不择手段地用不正当办法求得进用,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不该得到的,这叫乱贼;自己不能事奉君王,又不能为民操劳,假托闲呆的名义,彰扬傲视官位的美名,这叫乱国。圣明的君主在位,这三种人都不能免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五记载,[[景公问晏子]]:“请问为臣之道。” ==五个标准== 晏子回答道:“贤臣必须具备荐贤才、量功利、明贵贱、不夸功、不为私等五方面的标准。要看见好的一定通报上级,不私自得到利益,推荐贤人不为得名;量力就职,不靠不正当的手段求进;量功受禄,不靠不正当的手段求得利益;地位高的为主,地位低的为次;不违背顺序;排列有才的和无才的,也不能乱了次序;肥活的土地,不归为私有;贤良的士人,不归为己用;君王采用他的建议,百姓得到他的好处,却不自己夸耀。” ==视频== {{#iDisplay:p0519bpmf1b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830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贤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