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赤尾噪鹛 的原始碼
←
赤尾噪鹛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赤尾噪鹛001.jpg | thumb | 300px | '''赤尾噪鹛''' <br> [https://kknews.cc/news/93j23el.html 原圖鏈接] ]] '''赤尾噪鹛'''<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news/93j23el.html |title=關於赤尾噪鶥的知識|date=2018-02-19|work=每日頭條}}</ref>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鳥類, 棲息於溝谷濕林中矮竹叢或灌叢間,常結小群活動,作喧鬧的舞蹈炫耀,抖動尾部並扑打兩翼。以[[[昆蟲]]、果實為食。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形态特征== 雌雄<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4%E5%B0%BE%E5%99%AA%E9%B9%9B |title=赤尾噪鹛|date=|work=百度百科}}</ref>羽色相似,头顶至后颈红棕色,眼先、颊、眉纹黑色,颊后部和耳羽灰白色或银灰色沾褐色,在头侧形成一块灰色块斑。背橄榄灰色或橄榄绿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或橄榄黄色,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颜色大致相似,初级覆羽黑色,外缘赤红色,大覆羽和飞羽表面概为鲜红色,内翈黑褐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内翈具白斑;尾羽表面鲜红色。颏、喉黑色,上胸暗棕褐色或橄榄黄色、具灰色羽缘,下胸、腹等其余下体暗灰褐色,腹隐约具黑端,尾下覆羽近黑色。 虹膜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或紫褐色,趾、爪亦为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6~93克,♀67~93克;体长♂220~272毫米,♀238~256毫米;嘴峰♂19~22毫米,♀18~22毫米;翅♂94~106毫米,♀93~102毫米;尾♂108~134毫米,♀110~128毫米;跗蹠♂38~44毫米,♀37~41毫米(瑶山亚种)。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带,冬季也下到山脚和沟谷等低海拔地区。 ==生活习性==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善鸣叫,鸣声嘈杂,稍有动静即藏入浓密的灌丛内,常常听其声不见其影。 *迁徙:留鸟。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种类主要有土蚕、蝉幼虫、甲虫等昆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地: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上或小树上。巢呈杯状,主要由竹叶、枯草和混杂一些细根构成,内垫有竹叶。卵白色、被有少许红褐色或近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30毫米×20~21毫米。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在原产地被描述为极罕见或稀有物种(del Hoyoet al. 2007)。中国约有100~10,000繁殖对(Brazil 2009)。赤尾噪鹛在中国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赤尾噪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