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足太阴脾经 的原始碼
←
足太阴脾经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writer | 姓名 =足太陰脾經 | 圖像 =足太陰脾經1.jpg | 圖像大小 = 400px | 圖像說明 =[https://www.toutiao.com/a6739291840714899975/ 足太陰脾經之圗 原圖連結] | 原文名稱 =[[足太陰脾經]]<br /> | 體裁 =《[[黃帝內經]]》<br /> | 主題 =[[十二經脈]]之一 }} '''足太陰脾經''',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本經穴位主治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 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於[[手少陰心經]]。 =='''循行原文:'''== 《[[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經絡循行:'''== 該經自足大趾的內側端(隱白)起始,經核骨(第一蹠趾關節)後面,向上到達內踝骨的前邊(商丘),在三陰交穴處與足厥陰、足少陰兩經交會,再沿脛骨內緣,向上交叉淺出足厥陰肝經的前邊,經過膝關節,沿大腿內側前邊,進入腹腔,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再向上貫穿膈肌,挾食道兩旁,連系舌根,散佈舌下。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通過膈肌,流注心中。脈氣由此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足太陰脾經主治:'''== 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便溏、黃疸。身體沉重無力、舌根強痛、膝股部內側腫脹、厥冷等病證。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病機分析:'''== 脾經之脈連乾舌本,病則舌本強痛;脾病及胃,胃氣上道則嘔;氣機阻滯,則胃脘痛;健運失職,升降失司洲腹脹善噫;濕困脾土則身重乏力,活動不利;脾脈起於足(足母)趾上行膝股內廉,經氣不利,則股膝內腫脹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動欠佳;脾與胃相表裡,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測食不下,煩心;脾虛水濕內停,傳化失司,則大便溏薄或泄瀉;水濕氾濫則水腫;脾虛水濕影響肝膽,肝失疏泄,膽汁橫溢,則黃疸。 =='''本經脈腧穴有:'''== [[隱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三陰交穴]]、[[漏谷穴]]、[[地機穴]]、[[陰陵泉穴]]、[[血海穴]]、[[箕門穴]]、[[衝門穴]]、[[府舍穴]]、[[腹結穴]]、[[大橫穴]]、[[腹哀穴]]、[[食竇穴]]、[[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大包穴]],共21穴,左右合42穴。 =='''經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隱白在足大指頭。<br /> 大都太白公孫盛,商丘三陰交可求。<br /> 漏谷地機陰陵穴,血海箕門衝門開。<br /> 府舍腹結大橫排,腹哀食竇連天溪。<br /> 胸鄉周榮大包隨。<br /> ===脾經五腧穴歌:=== 隱白雲中一老僧,大都離俗少人憎,<br /> 幾回太白商丘過,汲飲陰陵泉幾升。<ref>[ https://www.toutiao.com/a6430227320576934146/ 中醫骨科筆記2017-06-23 ], 今日頭條,2021-03-06</ref>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運化:<br /> ①含義:脾氣將水穀化為精微,並將精微輸送到全身的作用。<br /> ②過程:運化水穀的過程:“中央土以灌四傍”,通過經脈和三焦的通路,將水穀之精輸送到心肺肝腎四臟;運化水液的過程:“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及肺氣宣降以行水。<br /> ③意義: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br /> (2)主統血:<br /> ①含義:脾氣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運行而不逸出脈外。<br /> ②機理:氣的固攝作用的體現。<br /> ③意義:虛氣出血的治療。<br /> =='''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氣主升:①主升清;②升舉內臟。<br /> (2)喜燥惡濕:①脾氣與濕的關係;②脾氣下陷的病機分析。<br /> =='''脾與形竅志液時的關係:'''== (1)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br /> (2)脾在竅為口。<br /> (3)脾在志為思。<br /> (4)脾在液為涎。<br /> (5)脾氣通於長夏,脾主四時。<br />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br /> 人體非常強調脾胃的重要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有時候很難補,先天不足後天補,就是通過補後天之本來調理全身。 脾經疏通了之後,就會吃東西香,胃口好,消化吸收好,運化水濕好,精神好,加強後天之本。 脾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位於人體中焦,心肺居其上,肝腎居其下。所以人體氣機升降運動,皆以脾為其樞紐。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心陽下降,腎陰升騰,也以脾為升降之樞。五臟之精,悉運於脾,脾旺才能清氣上升布散。肝氣升於左,肺氣降於右;肺氣通調水道,腎之氣化蒸騰,無不以脾為樞紐。故脾胃互相配合,升降協調,則使氣血水津布散通利,氣機升降得宜,生髮之機旺盛。若脾虛氣弱,樞機不利,則種種病變莫不由之而生。對此種病變,總以調整脾胃,轉動樞機為要。就是說脾胃不但管運化水穀精微和水濕,對全身氣機的調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ref>[ https:// https://www.toutiao.com/a6725245127809303044/ 中醫科林博士2019-08-15 ], 今日頭條,2021-03-06</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Category:413 中國醫學]]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Category:十二經脈]]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writ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足太阴脾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