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的原始碼
←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2.ssl.cdn.btime.com%2Ft016bf43c4b6c42f091.jpg&refer=http%3A%2F%2Fp2.ssl.cdn.btime.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1831148&t=dd7d953eda82d3fbcf845b1e89bda242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BA%AB%E7%98%A6%E5%B8%A6%E9%A2%91%E5%87%8F%2C%E5%8F%91%E7%A8%80%E5%86%A0%E8%87%AA%E5%81%8F%E3%80%82 图片来源]]]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ref>[https://so.gushiwen.cn/mingju/juv_7ae4acd79fdb.aspx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古诗文网]</ref>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 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注释 [[File: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mp.sohu.com%2Fupload%2F20170525%2F67fbc1c7fc2c4ee8ba17300985051d25_th.png&refer=http%3A%2F%2Fimg.mp.soh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1831241&t=01a53dff2943a5bbfca7668e9ae63847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BA%AB%E7%98%A6%E5%B8%A6%E9%A2%91%E5%87%8F%2C%E5%8F%91%E7%A8%80%E5%86%A0%E8%87%AA%E5%81%8F%E3%80%82 图片来源]]] 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顾:念,指考虑。 怜:怜惜,爱惜。 带:腰带。 频减:多次缩紧。 冠:帽子。 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谙(ān):熟悉。 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赏析== 此诗阐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二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6c8b5b2badd245fb817d46aaa22d1420&from=kg0&highlight=%E8%BA%AB%E7%98%A6%E5%B8%A6%E9%A2%91%E5%87%8F%EF%BC%8C%E5%8F%91%E7%A8%80%E5%86%A0%E8%87%AA%E5%81%8F 酬乐天咏老见示 百度汉语网]</ref> [[File: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3.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2971342112%2F1000&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1831313&t=d7e9f4545f4a1e464deaeb0ff7a24b66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BA%AB%E7%98%A6%E5%B8%A6%E9%A2%91%E5%87%8F%2C%E5%8F%91%E7%A8%80%E5%86%A0%E8%87%AA%E5%81%8F%E3%80%82 图片来源]]]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慨。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ref>[https://www.gushimi.org/shiju/65021.html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古诗大全网]</ref> ==创作背景== 公元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参考文献==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10 文學總論]]
返回「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