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辛白林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 的原始碼
←
辛白林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辛白林 112.jpg|缩略图|220px|右|[https://item.m.jd.com/product/10030155561836.html?cu=true&utm_source=baidu-juhe&utm_medium=kong&utm_campaign=t_1000151230_juhe 辛白林 ]]] '''辛白林'''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 剧中主要讲的是英国国王辛白林因听信后妻的馋言,而错怪自己的亲生女儿伊摩琴;伊摩琴的丈夫也因受人捉弄而对妻子的贞节产生了怀疑。最后,辛白林在早年失散的两个儿子以及女儿、女婿的帮助下战胜了罗马入侵者。剧终时父子团圆,女儿、女婿也解除了误会,破镜重圆。 全剧情节众多,交错发展,[[宽恕]]与[[和解]]是全剧的主题。<ref>[http://book.sbkk8.com/shashibiya/xinbailin/ 天涯知识库]</ref> ==内容简介== 奥古斯都·凯撒执掌罗马皇位期间,不列颠国王辛白林有一个女儿和两个从小就被偷走的儿子。国王的第二位妻子,如今的王后有一个儿子,名克洛顿,辛白林原打算将女儿伊摩琴许配给他;但是她已与一位平民波塞摩斯·莱奥那图斯私结连理。辛白林将波塞摩斯放逐到罗马,在那里他遇到了亚基莫。亚基莫打赌说自己可以勾引伊摩琴。他赶往不列颠,发现伊摩琴忠贞难犯,于是密藏在她的卧室中,得到了种种证据,让波塞摩斯不得不相信亚基莫赢得了赌注。波塞摩斯命令其仆人皮萨尼奥在米尔福德港杀死伊摩琴。皮萨尼奥没有照做,反而劝她女扮男装,化名为菲代尔。在威尔士境内,伊摩琴遇到了自己的两个哥哥,他们是二十年前被遭到放逐的大臣贝拉律斯从王宫里偷出来的。克洛顿穿上波塞摩斯的衣服,追逐伊摩琴到威尔士,一心要奸污她,并要杀死波塞摩斯。结果,他反而被伊摩琴的大哥砍头杀死。而伊摩琴吃下一剂迷睡药之后,被误以为已经丧命。二人葬于一处。伊摩琴(菲代尔)苏醒后,加入进犯不列颠的罗马军队,这次进犯的直接起因在于辛白林拒绝向罗马进贡。波塞摩斯和两位王子表现神勇,战功卓著,击退了罗马军队。最后一场,谜团一一解开,个人恩怨得到化解,国家间也恢复了和平。 《辛白林》约写于1608—1610年间,收在1623年刊行的第一对开本中。辛白林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公元初期一位凯尔特部落首领;剧中的辛白林与史实有较大的出入,威廉·莎士比亚主要依据的是霍林雪德所著的《编年史》(1587)。他还可能参照过托马斯·勃伦纳勒塞特所著的《权贵者的镜子》(1578)和约翰·希金斯所著的《权贵者的镜子》。 对于《辛白林》的故事来源,莎学家众说纷纭。从剧中的主线和副线故事中都可以看出16世纪出版的英国编年史和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的影响。有的评论家因发现该剧与同代剧作家弗莱彻的《菲拉斯特》有相似之处,而对《辛白林》是否出自莎士比亚之手提出了质疑。应该承认,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鲍蒙特和弗莱彻的影响,但《辛白林》是在他开始与弗莱彻合作之前独立完成的。 ==人物介绍== === 辛白林 === 在剧中,辛白林不仅仅是国王和父亲,他还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封建传统势力的卫道士的角色。他固执地相信,孝道和等级制具有天经地义的合理性,儿女理所当然要服从父母,婚姻自然应该门当户对。因此,当他得知女儿伊摩琴爱上了平民波塞摩斯之后大发雷霆,极力反对。根据他的推理,波塞摩斯只不过是个“叫化子”,伊摩琴爱他而不爱王子克洛顿便是对王室的侮辱,而且伊摩琴这样做就是违反了服从父母之命的封建教规。辛白林的抱残守缺与他的刚愎自用彼此相得益彰,甚至使他在到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地步时仍然毫无所知。他幽禁女儿、放逐女婿,将国家推入战争的深渊,自己也差点成为俘虏。另一方面,他的这些特点被王后毫不客气地充分加以利用,使他对她言听计从,而王后与克洛顿在这把保护伞下却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这一点正好从反面说明了封建传统势力虚伪而陈腐的本质。在人文主义精神深入人心的时代,辛白林的抱残守缺、刚愎自用只能使他显得过时、荒唐、与时代格格不入。最后,无情的现实使他幡然悔悟,由保守变为开明,由专横变为宽容。但是,这一转变与其说标志着辛白林的觉悟,或者是封建传统势力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其中暗含着莎士比亚美好而略显无奈的愿望:把人文主义的理想寄托于开明君主的道德改良之上。 === 伊摩琴 === 伊摩琴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她的善良因为机智而使她更显可爱,她的美丽因为忠贞而令人起敬。她出身豪门,却蔑视权贵与奢华。她爱其作为国王的父亲,却毫不屈服父王的权势。在她纯真的心目中,美丑、善恶,良莠分明,因此她能够软中有硬、针锋相对地与奸诈的王后进行周旋,巧妙而断然地拒绝了王子克洛顿的纠缠,只有在她面对平民和大自然时才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对爱情大胆而执著的追求,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为了爱情,她可以跨过等级的鸿沟,抵御来自各方的诱惑与压力,为了爱情,她不惜辞父离家,抛弃富贵荣华。她与波塞摩斯的爱情充满了历经坎坷的艰辛与终成眷属的甜蜜,谱写了一首追求平等与自由的浪漫曲。在伊摩琴的身上体现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与希望。 === 波塞摩斯 === 波塞摩斯是一个才貌双全的青年,他品德高尚,受过良好教育,成为受人赞美,敬爱的人物。但由于他从小父母双亡,被人收养长大,论社会地位只不过是一个“有才的贫士”,国王辛白林甚至讲他是一个“叫化子”。波塞摩斯追求人文主义的人格平等、爱情自由的理想,认为人的价值不决定于社会地位、头衔或爵位,而取决于个人的品德和才智,因此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跟地位比他高贵得多的公主伊摩琴秘密结婚,即使为此激怒国王,遭到放逐,他仍然忠于自由结合的爱情。在和伊摩琴分别时,他信誓旦旦地说: “我将要信守我的盟誓,永远做一个世间最忠实的丈夫。”当然,他性格中也存在着奥瑟罗那样的轻信的弱点,相信阿埃基摩捏造的伊摩琴失贞的谎言,甚至要仆人去杀死贞洁的妻子,但是这种做法纯粹是激于渴望替受侮辱的爱情进行报复,而且事后他又十分后悔,谴责自己不该仓卒决定杀害无辜的妻子,想用一死来抵偿杀妻的罪行。 ==作品鉴赏== === 主题思想 === 《辛白林》一剧在其强烈的传奇和浪漫色彩背后,体现了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信念与理想。剧本突出了宽恕与和解的主题。这是一个带有空想性质的主题,是莎士比亚在当时封建王朝的腐败与暴政下茫然无措的必然产物。在宽恕与和解的思想指导下,莎士比亚在创作这一剧本时赋予了剧中人物如辛白林、伊摩琴和波塞摩斯等以道德上的改观,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莎士比亚在剧中还写到了仇恨、欺骗与战争,它们与宽恕、和解相比,显得那么渺小和丑陋。宽恕与和解的思想为整个剧本奠定了乐观主义的基调,使之洋溢着浪漫和欢乐的气氛。剧本还歌颂了平等、坚贞的爱情。作为公主的伊摩琴爱上了平民波塞摩斯,这一行动本身就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有力的挑战与抨击。可贵的是,他们的爱情不仅顶住了来自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重压,而且在阿埃基摩——一个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代表——的破坏中也经受了考验。对于平等、坚贞的爱情的歌颂,既是对青年一代的礼赞,也是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剧本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国王到平民,从宫廷到乡村,从日常生活到重大战争,纵横捭阖,细致生动,从中流露出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气息。 === 艺术特色 === 在这部剧中,莎士比亚充分运用了误会巧合等喜剧、传奇剧中常用的手段,将传奇剧中的从“悲剧性冲突”到“喜剧性结局”转变的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丰富的情节因素和场景的迅速转换保证了剧情的持续紧张性,使全剧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中获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辛白林》的结构安排复杂而巧妙。剧中交织了三条情节线索,一是伊摩琴公主与波塞摩斯的爱情故事,二是英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故事,三是辛白林的两个儿子失而复得的故事。这三条情节线索分别来自《十日谈》、贺林希德的《编年史》和童话。它们相互平行又彼此交错,张弛有度又扣人心弦。最后一幕的处理尤其匠心独运。在这一幕中,所有的人物都汇集一起,所有的线索都缠结一团,主要人物的命运几乎都在生与死的钢丝索上摇摆不定,就在悲剧即将发生的一瞬间,潜伏的悬念得到了解释,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戏剧在惊喜与欢乐的气氛中导致了大团圆的结局,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 作品评价 === 近代文学家梁实秋:《辛伯林》的重点在布局,其故事穿插之离奇变化已近似闹剧。因在布局上刻意经营,在人物描写上未能充分深入。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otpsrd1l15neg7a.html 威廉·莎士比亚 简历 - 名人简历]</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900_藝術總論]] [[Category:984 西洋戲劇]]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辛白林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