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通感 - 修辞手法 的原始碼
←
通感 - 修辞手法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通感 - 修辞手法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3bf2358942efcdd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650433&sid=2798767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通感 外文名称; Synaesthesia 别名; 移觉 文学属性; 修辞手法 转换对象;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 运用文章; 《荷塘月色》、《琵琶行》 =='''简介'''==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温暖的红色"和"清冷的蓝色",仿佛视觉和触觉相通,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仿佛触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历史记载'''== 通感中之一是"以听类形"。马融《长笛赋》:"尔乃以听类形,状似流水,又像飞鸿。"(《文选》)这样的通感是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闻乐来的:"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杜预注:"论其听。"按在"曲而有直体"下又称"曲而不屈"。孔颖达正义:"季札或取于人,或取于物,以形见此德。每句皆下字破上字而美其能不然也。……物有曲者失于屈桡,此曲而能不屈也谓王者曲降[[情意]],以尊接下,恒守尊严,不有屈桡。"此则听《大雅》之乐,有类于王者以尊接下之形。《礼·乐记》:"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正义:"止如槁木者,言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槁之木,止而不动也。倨中矩者,言其雅曲,感动人心,如中当于矩也。勾中钩者,谓大屈也,言大屈曲,感动人心,如中当于钩也。累累乎端如贯珠者,言之状,累累乎感动人心,端正其状,如贯于珠。言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形状如此。"都是以听类形。 "以听类形",又如嵇康《琴赋》:"状若崇山,又像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琴有时如高山峨峨,有时如水汤汤。如山是以听类形,如水是以听类听。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莺语、幽咽泉、银瓶破裂、刀枪相击、裂帛来比琵琶,是以听类听。按《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说琴如太山,是以听类形;说琴如流水,是以听类听。钟子期说像太山时,心目中有太山的形象;说"汤汤乎若流水"时,耳中既有流水,眼中也有流水形,所以在以听类听时兼有唤起流水形的感觉。因此,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莺语、幽咽泉、银瓶破裂、刀枪相击、裂帛里也会唤起各种形象,像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直到刀枪相击和裂帛的形象,即在以听类听中也会唤起以听类形,即听觉通于视觉了。再像"莺语花底滑"、"水泉冷涩","滑"和"冷涩"是触觉,即听觉通于触觉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幽"是感觉,是听觉通于感觉了。 这种以听类听,又能唤起别的形象的,《文心雕龙·比兴》称:"王褒云:'优柔温润,如慈父之畜子也。'此心比心者也;马融云:'繁缛络绎,范(雎)蔡(泽)之说也。'此以比辩者也。"这里把柔和比慈父畜子,繁响比辩士游说,也是以听类听,但同时又唤起慈父畜子和辩士辩论的形象。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儿女语"是以听类听,又唤起儿女谈情。"勇士赴敌场",是以听类形了。浮云柳絮的飞扬,既指琴的纵横变态,更是以听类形。从百鸟的喧啾到忽见孤凤凰,是类听和类形的结合。"跻攀分寸不可上"到"失势一落千丈强",可以和"上如抗,下如坠"印证,指肌肉通于肌肉运动觉:随着上下起伏,身体里起一种"抗""坠""攀""落"的感觉。 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这里的"玉碎凤凰叫",是以听类听,但也可以唤起形象。王琦注:"玉碎状之冰冷;凤状之和缓。"又称:"蓉泣,其状之惨淡。兰笑,状之冶丽。"就是以听类形了。又注"融冷光":"言其能变易气候",注"动紫皇":"言其能感动天神。"是听觉通于触觉与感觉了。 通感还有曲喻的作用。[[曲喻]]是由一个比喻转到另一种感觉。韩愈《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香随翠笼擎初到,色映银盘写未停。"樱桃是红的,说它香,是视觉通于嗅觉。但樱桃并不香,这个香是从它像红花,由红花唤起的香。又韩愈《南山》诗:"或竦若惊雊(雉鸣)","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这就把眼中所看到的石头,由竦立像雉,由雉引出雉鸣来,即曲喻,也即视觉通于"惊雊"的听觉。有的石头相"背"或相"向",由相背或相向引出"相恶"或"相佑"来,是曲喻,也即视觉通于"相恶""相佑"的感觉。石头不会相恶相佑,通过通感,打通了视觉与听觉感觉的界限。 宋祁《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窥词管见》七则:"此语殊难着解。争斗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七:"'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说"境界全出"表示写出了作者的感情,即感到春意的蓬勃。钱钟书在《通感》中指出:"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形象,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通感要求的是全身心地去感知生活,或审美对象,从而捕捉到完整的艺术形象。 =='''修辞作用'''==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植物;清淡的味道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 =='''经典范例'''==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详细解释如下: 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可见,通感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就像你看着满园的春色,会哼起"春之歌"一样。现实生活的文字的印记也不可避免地打下了"通感"的印记。例如,"摇曳的节奏"、"表情冷漠"、"一弯寒月"等词语中,视觉、触觉、听觉构成了通感。 人们常用"甜美"形容笑容,"甜"本属于味觉印象,"美"和"笑容"属于视觉印象。人的五种感官,"通"得最普遍的,是视觉。运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通感哲学基础就是自然界普遍相通的原则,客观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感同样也可以用视觉色彩等等手段去表达人类的感情,它成了写作实践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ref>[https://kuai.so.com/a896e8005f3657dd23dad55d56835e7d/wenda/Selectedabstracts/www.51dongshi.com?src=wenda_abstract 什么是修辞手法],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通感 - 修辞手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