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邛崃石塔 的原始碼
←
邛崃石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邛崃石塔</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af857837a486d9c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61219&sid=2655079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邛崃石塔 地址;四川省邛崃县西南约50公里 原名;大悲寺 始建;南宋乾道五年 |} '''邛崃石塔'''坐落在[[四川]]省[[邛崃县]]西南约50公里的镇西山南麓高兴乡石塔寺内。寺原名为[[大悲寺]]。寺内有座石塔,故塔名称邛崃大悲院石塔,塔的全称是“释迦如来真身宝塔”。<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414/c172318-26843611.html 专家解读邛崃石塔寺石塔:南宋时供有真身舍利(图)],人民网 , 2015-04-14</ref> ==简介== 寺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为[[唐宋古刹]],曾经历代多次改建修缮,面目全非,只有正殿是[[明代建筑]],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 ==建筑特点== 塔在寺前山门外,距山门约8米,处于寺内建筑中轴延长线上,通高17.8米,全部用红色砂岩砌筑,平面四方形,为13层密檐式。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高约4米,分基台和基座两部分。基台由于平整的条石砌成正方形平台,露出地面部分约0.5米,边长约6米,分立四天王像,含有四大天王托塔之意。基座双重须弥座,高约3.5米,中间是束腰,以间柱分为三间,柱间浮雕海堂曲线形壶门三个,内有阴刻牡丹、莲荷等线条的花卉,繁简相宜,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宋代花卉图案雕刻佳品。双重须弥座上雕有纹饰和佛龛,须弥座束腰上面装饰着仰莲瓣花纹,上层须弥座直接叠在下层的须弥座的上枋上。这种佛塔基座是典型的宋塔风塔,高大的须弥座上托着第一层塔身的附阶回廊,回廊同须弥座一样宽大高耸。座上有回廊,四面用12根八方形石柱托起微翘的四角攒尖房盖。第一层塔身的龛门上,以石刻叠涩8层挑出,与须弥附阶檐柱共同支托起第一层宽大的塔身,塔檐为石砌四角反翘。这种建筑结构,国内佛塔所罕见,表现了南方建筑的特点。第一层塔身以上,出密檐12层,相距很近。塔檐均以石刻叠涩挑出。塔身底层较高。约4.1米,四面均有佛龛,龛内供四方佛,龛楣题匾:“[[释迦如来真身宝塔]]”,佛塔四面都一样,东、西、北三面上款题:“勅赐大悲院兴建石塔僧安静记”,南面的上款为:“大宋壬辰乾道八年秋兴建石塔僧安静记”。第二层以上塔身伸出,腰檐由整石凿成,四角反翘。每层间均辟有3个小佛龛,用以替代门窗。整个塔身外观,从第二层起到第六层每层略为增大,而从第七层到十二层逐层收小。塔身中段微凸,略呈梭形,显得格外流畅挺拔,塔刹高1米。在塔顶置覆钵两重,上置葫芦宝瓶。唐宋塔的塔刹本是十分讲究的,但大悲院石塔的塔刹与整座宝塔的建筑风格极不协调。[[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因“寺殿凋零,塔顶毁败”,寺僧荣昌“自己衣食之资,竭志用心修整”。这个塔刹是明代配装,其质量尚差。 ==建筑价值== 邛崃石塔在造型和雕刻艺术,以及寺塔布局上均有独到之处,对研究我国佛塔建造史与构造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x0367hpej71|480|270|qq}} <center>悠游邛崃高何南宋石塔</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邛崃石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