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金星面庄中福德祠 的原始碼
←
金星面庄中福德祠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金星面庄中福德祠'''<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9/06/26/2834074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Taichung/breakingnews/2834074 圖片來自ltn]</small> |} '''金星面庄中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石岡區]]金星里的[[土地祠]],有多顆當地人收集的球狀溪石。 ==金星石珠== 石岡社區文化協會理事長呂理全表示:過去金星村的[[食水嵙溪]]下坑溪常氾濫成災,居民就地取材把溪石疊成堤防,完成後發現疊成魚兒形狀,從此就取名「美人魚堤防」,堤防完工不久,溪中陸續出現多顆圓石頭,小有一、二十公斤,大的重達百餘公斤,地方人認為拜美人魚堤防所賜。一次山洪暴發時沖毀美堤坊,從此再也沒有新的圓石浮到金星村。 這類石體稱為「金星石珠」、「金星之珠」、「石岡石珠」。據一些村老之言,後來偶有外人經過該村,無不爭相撿拾回去作紀念,甚至有人專程開車來撿拾,稱要點綴園藝。居民為防剩下的十七顆也被偷走,將其餘石珠用水泥砌在溪旁的金星面庄中福德祠,另一部分移至[[石岡農會碾米穀倉]]展示。 當地有解釋石珠成形與不再產出的風水看法,一說堤壩成了「美人魚吐珠」、「鯉魚吐珠」的脈穴,但堤防損壞,風水也消失。另說,金星溪上游有名為「金鴨母神穴」的風水,上面「金鴨母」定期排卵,後因源頭的二坪頂附近興建高爾夫球場,傷到地理,所以石珠不再出現。還有一說是下坑溪駁坎施工完整後,山上不再有大石頭滾落到土地公廟附近。 在1981年報導時,一位七十七歲的詹姓老媼回憶說婆婆生前曾告訴她,當年嫁到金星村時才十七歲,當時金星溪散列大大小小的石珠。當地村民回想金星溪的流量已無法與之前的水量相比。記者林元輝認為石珠停產的真正原因,或許與土地墾闢過烈,導致溪源乾涸,有很大的關係。 作家[[蔡東照]]讀了林元輝在1981年於《民生報》報導後,投稿表達地質學家會解釋形成是熔岩結晶沉澱在河床底,並介紹了南美洲神秘的大石球。 2001年廟宇整修時,尚未嵌入水泥內的石頭則放置在居民家中暫時收藏,等到土地公廟落成之後再放回。新廟前有安置石珠的座台,讓民眾撫摸大石珠。 這些石頭也是[[東豐自行車道]]鄰近的景點。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化大革命|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ref>[https://religion.moi.gov.tw/Goods/Content?ci=3&cid=2&id=26 信仰自由],religion</ref>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傳播媒體|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复兴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室|祠]],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福德老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金星面庄中福德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