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钢琴协奏曲《黄河》 的原始碼
←
钢琴协奏曲《黄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黄河(钢琴协奏曲) | 圖像 = [[File:黄河.jpg|缩略图|center|[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a/ad/%E9%BB%84%E6%B2%B3..jpg 原图链接]、[https://m.baike.so.com/doc/326419-345776.html 圖片來自img.baidu]</small>]] | 圖像說明 = 黄河(钢琴协奏曲) | 生日 = | 國籍 = 中国 | 原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黄河'''(钢琴协奏曲) </br></br>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1970年5月1日,由李德伦担任指挥,钢琴家殷承宗与中央乐团在北京民族宫剧院首演了《黄河钢琴协奏曲》。<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17821cc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4c.html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ref> </br> 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较有影响力的一首中国协奏曲。<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616/22/6795100_663766073.shtml 为何要说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一部交响曲?]</ref></br> == 创作背景 == '''创作起由'''</br>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ref>[https://www.xzbu.com/8/view-9013392.htm 浅析钢琴协奏曲《黄河》]</ref> </br>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br>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br> '''发展历程'''</br> 《黄河大合唱》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这部声乐作品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br> 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从中央乐团到中央音乐学院来看大字报。殷承宗有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之经验,便想在“钢琴革命”的步伐上再迈出新的一步。这时中央音乐学院二楼西墙上,正有陈莲女士的大字报贴出。(陈莲于1964的上书毛泽东,获毛支持,批复“信是写得好的。”之后,曾由江青接见。) </br> 陈莲在此大字报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对她说:“《黄河大合唱》很有气势,可以写成钢琴协奏曲。”从那次以后,殷承宗便向江青写信,拟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写为钢琴协奏曲,江青阅信后批复《黄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词。光未然的歌词,当年启发了冼星海的创作冲动与灵感,也同样自然而然地启迪和萌发《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组成员的想象力和乐思。</br> 《黄河》创作组的成员,从1969年2月成立之后,始终在不断地变化。杜鸣心离去之后,殷承宗从中央音乐学院借调了作曲家盛礼洪先生来主持乐队配器工作。</br> [[File:黄河黄.jpg|左|缩略图|黄河]] 许斐星则是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的钢琴伴奏演员,曾是殷的学生,殷留他在组内,请他协助一些事务性工作,亦部分地参加创作组的讨论。后来几个月中,石叔诚也部分地加入到创作组的活动中,因为他是担任《黄河》钢琴协奏曲的B组独奏演员,了解《黄河》创作意图,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该作品。他们二位凭年轻人的聪慧敏感,也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不过他们并不担任任何实际创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组建《黄河》创作组的过程中,又请来另一位女士刘庄参与创作。 </br>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严良堃(《黄河大合唱》的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br>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慧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br> 这部作品的问世是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审查钢琴协奏曲“黄河”,乐曲刚完,周恩来总理评论称:“冼星海复活了。”中央决定《黄河》先试演几个月,以征求工农兵群众意见。</br> 1970年5月1日,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公演。之后,有更多的国外乐团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包括正当盛年的指挥大师阿巴多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来华访问演出。</br> == 乐曲鉴赏 ==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br> 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由钢琴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出了钢琴的华彩乐段,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出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br> '''第二乐章《黄河颂》'''</br>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独奏钢琴的反复呈述,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在黄河两岸住着善良勤劳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块富饶土地辛勤地劳动、生活、斗争。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了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铜管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 </br> '''第三乐章《黄河愤》'''</br> 清脆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的引子旋律,独奏钢琴模仿古筝,轻快的奏出民族风格的主题。在乐队明亮宽广的发展后,钢琴深沉压抑的和弦与铜管乐的阻塞音表现了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深重苦难。在苦难音调的进行,音乐中同时酝酿着反抗斗争的音乐情绪,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独奏钢琴激动地奏出象征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最后乐队以辉煌的气势再现民族风格的主题音调,这是黄河滚滚的怒涛,这是中华民族满腔的悲愤。 </br>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br> 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br> == 作者简介 ==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br> == 社会评价 == 《黄河大合唱》诞生在抗战年代,而《黄河钢琴协奏曲》诞生在文革的年代,两者都是动荡的年代,作品都具有很深刻的内涵,也饱含着时代的激情。对于《黄河钢琴协奏曲》来说,自1970年起,就如同黄河水从源头流入大海,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9] 该作品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民族魂”在里面,因此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普通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涵,这是其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群众喜爱它的根本理由。除了高度的技巧之外,演奏这首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饱满的激情。《黄河》这首作品本身就蕴涵了浓厚的感情,对演奏者感情能量的要求自然也就很高。</br> == 社会影响 == 作为世界音乐史上较有影响力、演奏次数较多的一首中国协奏曲,近半个世纪以来《黄河》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拼搏奋进。殷承宗、孔祥东、周广仁、刘诗昆、郎朗、李云迪……中国历代钢琴家均都有过演奏黄河的版本。其史诗般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让《黄河》的旋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 热点视频 == 殷承宗 四乐章钢琴协奏曲《黄河》——2018美国亚文交响乐团金秋音乐会。</br> {{#ev:youku|XMzg0MTc4OTcwOA|alignment=left}} == 參考文獻 ==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钢琴协奏曲《黄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