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闻诊 的原始碼
←
闻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闻诊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51112%2Fmp41403931_1447320451703_1_th.jpeg&refer=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1917037&t=5875da77c8b88f2e43fd7b202a470b72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1403931_222911 来自搜狐网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闻诊是中医诊断学名词,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闻诊 外文名称; wen zhen =='''概述'''==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听声音包括诊察病人的声音、呼吸、语言、咳嗽、心音、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响声。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及病室的气味。人体的各种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鉴别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诊病、辨证提供依据。 =='''历史及发展'''== 闻诊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早在《内经》中就有根据病人发出的声音来测知内在病变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以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素问·脉要精微论》以声音、语言、呼吸等来判断疾病过程中正邪盛衰状态。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以病人的语言、咳嗽、喘息、呕吐、呃逆、肠鸣、呻吟等作为闻诊的主要内容。后世医家又将病体气味及排出物等气味列入闻诊范围,从而使闻诊从耳听扩展到鼻嗅。正如清代王秉衡所说:“闻字虽从耳,但四诊之闻,不专主于听声也。”现代还可借助听诊器等,帮助提高对内脏声音的听诊水平。 从声音的高低强弱,从气味的酸臭腥腐,可以[[辨别寒]]、热、虚、实,在四诊中也属重要的一环。 =='''闻声音'''== 人正常的声音,应是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如声音变异,则多属病态。从下面几种声音的变化,结合其它表现可诊断一些病证。 (一)语言:语声响亮,言谈多,属实证;烦躁或胡言乱语,多为实热证,可见于高热或狂躁型精神病人;如沉静少言,或少气懒言,语音低沉、断续无力,则多属内伤虚证。 (二)呼吸:呼吸增快,声音较粗,发病急而气促的,多属于实证、热证,可见于肺脏热盛;呼吸微弱、声低气短,发病缓,多属虚证、寒证,可见于肺肾气亏;呼吸音粗急,呼出之后感到舒服,多为实喘,可见于高热肺炎或痰多胸闷的痰饮证;如呼吸音低促,吸气后较舒适,则多为虚喘,可见于肾不纳气之证。 (三)咳嗽:咳声重浊,痰多清稀的,多为风寒犯肺;咳声不畅,痰黄浓浊,多是肺有痰热;咳呛咽干,干咳无痰,多是肺燥(秋季气候干燥,感冒咳嗽);咳有痰声,喉头痰响,多是痰饮,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咳嗽,连声不断,咳时气急,弯腰伸舌,面红眼赤,甚至呕吐,咳有回声,则为顿咳(百日咳);暴咳声哑,多是肺实(为风痰所致的声带麻痹);久咳声嘶,多是肺损(为久咳伤肺、如肺结核、喉结核)。 (四)呃逆:呃逆连声,响亮有力,发作较频的,多为[[热证]]、实证;呃声轻微,不连续,发作不频的,多为寒证、虚证;久病、重病而呃逆不止的,常见于脾肾阳亏,多预后不良。 (五)呕吐: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有物为呕吐,皆是胃气上犯所致。呕声高亢,声物同出的为胃热,可见于急性胃炎;干呕多为肝胆之热犯胃;伴有涌吐痰涎的多为呕声低浊,倾胃而出,其热较缓的,多属脾胃虚寒;叶如喷射,则多为胃气上犯,可见于脑病引起的呕吐。 (六)嗳气(打饱嗝):为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嗳气无味,多为胃虚或寒气侵于胃中;嗳气不止,胸腹不舒,多属气郁胸腹;嗳气吞酸,是宿食不化。 =='''闻气味'''== 中医还注意对病人的呼吸气息或排泄物进行闻嗅,以通过闻及的异常气味协助诊断有关病证。 口气:正常人的口腔,一般无特殊气味,如有[[口臭]],常为胃热或由于肠胃功能障碍,胃排空时间延长,常有食物停留,但发出的气味多为酸臭。尿毒症时有尿素气;严重肝功能不全时有特殊的腥气;口臭特别重的,应考虑脏腑有否化脓性病变或癌症。此外,溃疡性牙龈炎、口腔糜烂、消化不良等也可发生口臭。 (二)痰、涕:痰有脓血、有臭气的,为肺热,多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没有臭气的,多为肺阴虚,可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鼻涕稠浊腥臭,多为肺胃郁热,可见于鼻渊。 (三)大、小便:大便有酸臭气,多是肠有积热,可见于肠道炎;大便稀薄而气腥的,多是肠中有寒,可见于肠结核、节段性小肠炎等。小便混浊而有臊臭的,多为下焦湿热。 (四)月经、白带:稠粘秽臭的为湿热,稀薄而有腥气的属寒;清稀而无气味的,多属虚。 =='''四诊中意义'''==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患者病情的诊察方法,早在殷代就已有“疾言”,即语言方面的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 而<难经>则将闻诊与其他三诊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诊在四诊中的位置,强调了闻诊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四诊之一的闻诊,在当今中医界渐有被忽视的势头,无论教学或是临床,闻诊的重要性均难以得到重视,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不能四诊合参,使许多疾病漏诊、误诊,从而造成失治、误治。本文对中医闻诊内容加以简要阐述,以使有志中医者对闻诊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重新重视起来, 使中医诊断体系更臻完善。<ref>[http://www.a-hospital.com/w/%E9%97%BB%E8%AF%8A 闻诊], 医学百科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闻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