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阅读徐晶(王友明) 的原始碼
←
阅读徐晶(王友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阅读徐晶'''<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8584803/pexels-photo-2858480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阅读徐晶》'''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友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阅读徐晶=== 盛夏之日,闲暇之余,我翻看旧照,无意中看到与徐晶老师的合影,不禁想起了往事。 早先,我就听说过中国化妆界的领军人物,中央[[电视]]台首席化妆师徐晶老师的名字,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也多次看到过她的光辉形象。由此,对徐晶老师的敬佩和仰慕之情,一直充溢在我的心间。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见到她,并和她相处三天时间。 那是2004年夏日的一天上午,徐晶老师应邀来到山西临汾,为全市广播电视系统播音、主持人员培训班授课。我作为主管培训工作的人员之一,一大早就来到临汾通讯培训中心宾馆等候。 8时15分,徐晶老师风尘仆仆地来到宾馆。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赵小平秘书长向我介绍了她:“这就是徐晶老师。”我急步上前,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激动地说:“徐老师,您好!您辛苦了!”她谦逊地笑了笑,说:“您好!您也辛苦了!” 借着宾馆室内暗淡的灯光,我以最快的速度打量着她:40多岁年纪,个儿不高,脊背挺直,脸上充满着十分甜蜜的微笑,一双眼睛明亮有神,头上的短发梳理得很整齐。上身内着蓝色鸡心领T恤,外套宽松的米黄色夹克衫,下身着一条暗白色裤子,脚穿一双蓝色旅游鞋。她穿着得体、朴素,俨然一副[[普通]]教师的打扮。如若不是赵小平秘书长的介绍,我简直不敢相信,面前的这位就是曾经给江泽民、胡锦涛、布什等国内外领导人化过妆的国家一级形象设计师,中央电视台著名化妆师,第三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徐晶老师。 洗漱完毕,我便陪同徐晶老师一起下楼吃早餐。在雅座包间,她说啥不肯坐上座,非要坐偏座不可。见她那么随和,没有一点大腕的架子,我顿时从心理上消除了与她的距离感。各就各位后,徐晶老师看着满桌的菜,却不动筷子。我疑惑不解,刚想开口问个究竟,睿智的徐晶老师便自我介绍道:“我这个人吃饭有一个习惯,必须先喝汤。”我问她有什么讲究,她微微一笑:“吃饭之前先喝汤,能养胃,对整个身体健康亦有好处。另外,还有减肥的功效,我坚持多年,瘦了10斤,效果好,又没有任何痛苦,何乐而不为呢?”她反复告诫我们,吃饭之前一定要先喝汤。她的话,让我想起了故乡老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吃饭先喝汤,气死开药房。这的确是养生之道,经验之谈。 徐晶老师指着桌子上的各种菜肴,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什么人可以吃什么,什么人不能吃什么;先吃什么,后吃什么;饭后应当注意什么等等。看似是闲聊,实际上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膳食课,让大家受益匪浅。 边吃边聊中,我得知徐晶老师的父亲是浙江人,母亲是贵州人,她生于重庆、长于重庆,12岁离开重庆来到北京,现年52岁。我和在场的同事们都很惊讶,从面相上看,她根本不像是年过半百的人。我打趣道:“徐老师,您显得年轻,是吃饭先喝汤的缘故吧?”她笑了笑:“很有关系。” 当天下午起,徐晶老师便开始了每天近8个小时的讲课。无论是电视制作与整体屏幕形象设计,无论是现代职场整体形象设计,无论是主持人形象设计个案展示,她都讲得异常精彩,不时博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说实话,我不仅被徐晶老师那渊博的电视制作与整体屏幕形象设计知识、精湛的化妆技艺深深地折服了,更被她那“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才能有好形象”;“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100人的梯队,你不想做,会有人去做”;“善待自己,迈好三个台阶:自强、自立,自我、自信,自然、自在”;“工作着的人是最美丽的”;“要面对太阳而站,不要背着太阳而站,那样只会看到阴影”;“要读万卷书,也要走万里路”等等做人做事的道理,深深地触动了、震憾了。尽管徐晶老师讲课之后很累,但我总要利用陪同她的便利条件,见缝插针地聊一些问题。每次一入话题,竟是那么的投缘。 阅读徐晶老师,在很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有着男人性格的人。举止洒脱、气派豪爽,心胸豁达。中央电视台的同行们,年龄比她小的管她叫“徐哥”,属于晚辈的管她叫“徐爷”。生性[[善良]]的她,待人宽厚,遇事总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不记恨别人。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最得利的是自己,不会有痛苦。几天的接触中,我未发现她有半点世俗之气,有的尽是师长之风;她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说话直出直进,从不拐弯抹角。第一堂课时,她发现听众中有不良的言行举止,立即毫不留情地当场提出批评。她风趣幽默地说:“如果对方是完全错误的,我也不能够没有原则,我有我的一些处理的方式,我属于该出手时就出手。”她的得意门生王勇说,徐晶老师是个直心眼儿,水晶石一样透亮,胸怀里边,一点点藏着掖着的东西都没有;她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不论干什么工作都是一丝不苟,治学勤奋而严谨,对她的学生要求特别严格,有了问题呲起人来也很厉害。她说:“这就是用针扎了,我觉得如果用针扎不出血来就没有办法了。”“是啊,严师出高徒嘛!”我对徐晶老师“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做法,深表赞同;她是一个谦虚的人。她常说,我们都是站在地面上的一个普通人,三人之行必有吾师。她对技术精益求精,从未有过丝毫的马虎。说话办事时,她非常客气,要别人帮忙,总要说“请您”二字;打扰别人,总要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了忙,总要说句“谢谢”;她是一个既敬业又富于感情的人。每天除了繁忙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四处奔波着到全国各地去讲课,属于她自己支配的时间极少。仅春节联欢晚会的排演活动她就参加了10多年,没有同家人一起过过一个团圆的春节。去年,她挤了点空闲,终于和已86岁高龄的母亲过了一次团圆的春节。在她的记忆里,仅仅是这么一次。说起这件事,我看到她的眼睛里有闪亮的泪珠在滚动。她深有感触地说:“对待家庭的这种状态,就我个人来讲,亲情和事业放到一块我都要。” 于是,我感觉到,情感是[[艺术]]创作与审美中最重要的心理内容。情感是无法详尽言说的,人们很难在时间或空间的两个点上体验完全一致的激情,在记录或描述时,它已经改变了强度和方向。可徐晶老师费尽心机地去追求和把握完美的表现,尽最大可能去表现事业和亲情的节奏与律动。这是我由她讲课之中阅读出的气质、性格、修养和情感的变化。她那自信和豪迈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我,教育了我。 徐晶老师是当今一位大度、奋进的化妆家,她审美的最高极至是和谐。她以为,只有和谐才是永恒的。在主持人形象设计个案展示现场,我格外注意到,她对形象设计中“形、色、韵”三要素的正确把握,已经有意识地突破了传统化妆的情调,而自然融入了她那人格力量和[[时代]]要求铸就的气质。这充分表现出自我的气度、胸襟、见识和人格,更给我以豪情和大气的感染。 曾经从事春晚化妆工作20余年的徐晶老师,化妆运笔沉稳,实虚结合,轻重相间,自然活泼,像是信手拈来,足见其笔下功夫的不同凡响。说起化妆,徐晶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我不仅仅是在脸部化妆,而且是为生命化妆!”是啊,那种显而易见的视觉效应的“震憾力”,使我感知到的是[[美丽]]的塑造,是气势的升腾,是生命力的高扬! 我深知,审美境界的达到是十分不易的事,需要有对古今形象设计技法运用的审美阅历,需要有形象设计以外的多种审美经验的阅历,还要有历史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阅历。对此,徐晶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说:“一个人的阅历深厚了,做出的事情就会与众不同。‘阅历’这两个字是可以分开来解释的,‘阅’就是要有视野,是可以自己去塑造的。像我有时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非常少,但我到各地去出差、采访、做节目时,都会抓紧点滴的时间去学习,去发现美,这是一个阅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历’,就是从小事做起。在做电视中间帮人家收线,帮人家拿三脚架,帮人家送带子,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积累。”对她那种善于学习,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我感佩至深。 相聚三天后,就要分别了,一股眷眷之情袭上心头。我将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岁月如歌》赠送给徐晶老师,她也在我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美的真谛:[[自然]]、和谐、简洁”10个大字,并郑重地签上了她的名字。 怀着深挚的敬意,我们一起合了几张影,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纪念。随后,我又把徐晶老师送上北上的火车。目视着渐行渐远的列车,我在心中默默地为她祝福:徐晶老师,祝您一生平安!<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阅读徐晶(王友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