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阴平道 的原始碼
←
阴平道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q9.itc.cn/q_70/images03/20241115/2c8f0a11865447228d82537ae6bd5ba9.jpeg width="32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827027495_121106869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阴平道'''古代自秦陇入蜀道<ref>[https://www.sohu.com/a/820665978_122004016 探秘汉中古蜀道:不仅仅是荔枝的快递之路 ],搜狐,2024-10-26 </ref>路。自阴平县(今甘肃[[文县]])穿越岷山,经平武等地而达成都。[[三国]]时魏将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 《三国志·邓艾传》 )足见此道之险阻。明洪武四年(1371)傅友德平明玉珍,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阶州(今甘肃武都)等地入成都,亦由此道。 ==简介== 阴平古道,蜀道的一段。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从此留下了阴平古道的历史遗迹。 ==发展沿革== 载于《汉书·地理志》的“阴平道”,是受广汉郡管治的下设[[行政区划]],为西汉朝廷专门针对氐族聚居区而置。当地居民的成分是那时设置行政区的依据,称之“道”的地方以[[少数民族]]<ref>[https://www.neac.gov.cn/seac/mzwh/201607/1078532.shtml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ref>为居住主体。后来,阴平道的名称随着朝代更迭发生变化,但作为郡、县一类的行政区域机构,它一直存在并延续至宋代。 阴平道为“秦蜀出入之道”的说法由宋人祝穆提出,使其成为一条[[道路]]的最早文字见于《方舆胜览》。这一说法延至明代,得到了学者王炜在其《大事记续编》中的肯定,到清代相继被《读史方舆纪要》《甘肃通志》和《三国疆域志》所认同。于是,阴平道经过复杂的演变,颠覆性地成为古蜀道中的一条路。 ==地理位置== 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郡,即今甘肃陇南文县的鹄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镇),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 ==区域特色==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明代将领傅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红军长征时,李先念曾率领[[红军]]走过此路,后来人民解放军青川时曾走过此道。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 在摩天岭上,[[海拔]]2730米处,有一大草坪,其草特异,每年夏季,遍开红花,山风吹过,像一面巨大而鲜艳的红旗在山上招展。有人说这草原来是不开红花的,自从红军在这里打仗后,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这些草才开出红花来。因此,当地农民便把这片草坪取名叫“红花草地”,实际原名叫“大竹垭子”,可见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摩天岭之巅曾有诸葛亮孔明庙,由于多年失修,如今庙已倒塌,只存墙垣。当年的孔明碑也曾立于此地,《龙安府志》记载:“摩天岭今有孔明碑,字迹磨灭不可识。”《[[三国演义]]》第117回说:“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到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亮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但诸葛亮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他或许也预见到魏军从阴平道攻蜀的可能,在摩天岭设防戍守,这是诸葛亮天才的表现。李先念1935年在这里打仗时曾见过此碑,在他的回忆录中有所记载。如今虽然碑已无存,但确可证实其在这山巅上曾历经千年风雨。 折转九倒拐,过摩天岭桥,便到了南天门,此处群山环抱,深谷幽壑,流水淙淙,鸟语蝉鸣,大有登临仙境之感。南天门之下有一石壁,像一屏镜,据老年人讲,在这块石壁上,邓艾曾写下“邓艾过此”四个大字,只要用水洗其壁,便显出字迹,水干字隐。可惜被修[[公路]]时毁掉了一部分。 阴平古道沿途还有许多邓艾留下的[[遗迹]],如邓艾磨刀的磨刀石,盖印的印合山,邓艾士兵歇息时抖鞋土的鞋土山,邓艾丢失衣服的落衣沟,邓艾练兵的射箭坪,几乎每处都有可以探寻的遗迹,也有许多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阴平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