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除虫菊 的原始碼
←
除虫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除虫菊'''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 https://p1.ssl.qhimg.com/t01b5b78fc047c62d79.jpg |- |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48299&sid=6261316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除虫菊</br> 汉语拼音:Chú Chónɡ Jú</br> 性味:味苦;性凉</br> 功能:杀虫</br> 主治:主疥癣;并用于灭蚊;蝇;蚤;虱;臭虫;又为农用杀虫剂 |} </div> '''除虫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除虫菊的头状花序和全草。性味味苦;性凉。功能主治杀虫。主疥癣;并用于灭蚊;蝇;蚤;虱;臭虫;又为农用杀虫剂。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除虫菊 拼音名:Chú Chónɡ Jú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 [Chrysanthemum cinerariifolium (Trev.) Vis.]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除虫菊的头状花序和全草。 ===采收和储藏=== 春播第2年在花完全开放时采收,其质量最好。采收应选晴天,采下后风干入药。 ===原形态=== '''除虫菊'''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浅银灰色,被贴伏的丁字毛或顶端分叉的短柔毛。 叶互生,银灰色,有腺点;基生叶长达20cm,宽1-2cm,卵形或椭圆形,沿有翅的羽轴作羽状全裂,一回羽片羽状或掌状再浅至深裂,末回羽片条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钝或短渐尖。 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排成疏伞房状;总苞片约4层;舌状花白色,先端平截或微凹;管状花黄色。 瘦果有纵棱,冠状冠毛不不足1mm,边缘截齐或齿缺。花、果期5-8月。 ===生境分部=== 原产欧洲。我国南北各地区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气候,适宜生长在10-25℃左右的温度条件,如温度超过30℃,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性强健,耐寒,但怕霜寒。喜潮湿,如土壤干旱,单株开花数和干花产量均明显减少。宜中性或微碱性的砂壤土,粘土和低洼地以及酸性或碱性强的地区不宜栽种。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在可以越冬地区,秋播比春播好。秋播于处暑至白露间,用干种子播种。春播于春分至清明间,用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播种。催芽处理方法,是在播种前1星期,将种子用水浸泡5-6小时,种子吸水膨胀后取出,在湿布上铺开,在室温15-20℃,保持5-6天每日翻动,约有2%种子萌发,此时即可播种,穴播,行距 45cm,株距30cm,每1hm2播干种量约3.75kg,播后覆土,浇水。也可采用春季育苗移栽的方法。分株繁殖:分株时期以秋季9-10月间为宜;或早春将植株分开,根据植株生长年限、大小可分为4-7株不等。但这种方法生产中很少采用。 ====田间管理==== 定植后,在9月间行松土、除草,次年4月中旬结合培土再行松土除草。在生育期间用人粪尿,硫酸铵作追肥,4月中及7月中旬各施1次。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萎缩病,多发生在每年5月份。 *选排水良好的地块,忌连作。 *及时除草,使田间通风、透光。 *拔除病株,于病穴施入生石灰(碱性土不宜施)。 *发病前喷波尔多液(1:1:120)。虫害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苗期为害严重,可采用毒饵诱杀。 ===性状=== ====性状鉴别==== 头状花序呈扁球形,直径约1cm,总苞片40余枚,覆瓦近排列,2-4层。苞片近披针形,淡黄绿色,被短毛。花托扁圆形,边缘为一层舌状花,15-30朵,雌性,花冠淡黄色,先端3裂。中央管状花200-300朵,两性,花冠黄色,先端5裂,雄蕊5枚,具冠毛。气微香,味苦而辣。 以干燥、一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棕黄色。①花粉粒圆球形,直径30-35m,外层呈刺关突出,萌发孔3个。②花粉囊细胞壁薄,具点状,条状或螺旋状增厚。③苞片纤维状细胞壁木化而厚,具壁孔。④舌状花冠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有明显的角质层纹。⑤腺毛无柄,头状2-8个细胞,顶面观的长圆形。⑥非腺毛丁字形,壁为单细胞,柄2-4个细胞。 ===化学成分=== 花序主要含4种杀虫成分,除虫菊素(pyrethrin) Ⅰ、Ⅱ及灰菊素( cinerin)Ⅰ、Ⅱ;还含水苏碱(stachydrine),除虫菊醇(pyrethrol),除虫菊内酯(pyrethrosin,chrysan-thin),β-环除虫菊内酯(β-cyclopyrethrosin),另外含倍半萜内酯成分:(11R)-11,13-二氢塔揣定[(11R)-11,13-dihydrotatridin]A、B,(11R)-6-O-β-D-葡萄糖基-11,13-二氢塔揣定B[(11R)-6-O-β-D-glucosyl-11,13-dihydrotatridin B],塔揣定(tatridin)A、B,二氢-β-环除虫菊内酯(dihydro-β-cyclopyrethrosin);黄酮类成分:棕鳞矢车菊黄酮素(jaceidin),芹菜素-7-半乳糖醛酸甲酯(apigenin-7-galacturonic acid methyl ester),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apigenin-7-glucuronic acid),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 ===药理作用=== 杀虫作用:除虫菊对多种昆虫如蚊、蝇、臭虫和蟑螂等有毒杀作用。昆虫接触除虫菊素后1-2分钟内即出现过度兴奋,运动失调,迅速被击倒和麻痹。但亦有部分昆虫可于1天后复苏。除虫菊是典型的神经毒,直接作用于可兴奋膜(ex-citable membranes),干扰膜的离子传导,主要影响神经膜的钠通道,使兴奋时纳传导增加的消失过程延缓,致使跨膜钠离子流延长,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轴突反复活动,短暂的神经细胞去极化和持续的肌肉收缩。高浓度时则抑制神经膜的离子传导,阻断兴奋。 ===毒性=== 除虫菊口服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它对昆虫和哺乳动物的毒性比其他大多数有机杀虫剂都低,并且在体内被迅速代谢,实际上不留下残余物。除虫菊内酯对温血动物有毒,兔52mg/kg皮下注射,可于48小时内死亡。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杀虫。主疥癣;并用于灭蚊;蝇;蚤;虱;臭虫;又为农用杀虫剂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注意=== 《[[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常作蚊香原料,亦作粉剂或乳油剂。敏感者接触或吸入后,可出现皮疹、鼻炎、哮喘等。吸入较多或吞服,则可引起恶心、呕吐、胃肠绞痛、腹泻、头痛、耳鸣、恶梦、晕厥等。婴儿还可出现面色苍白、惊厥等症。"<ref>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c/chuchongju.html 除虫菊]中医世家 </ref>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375 植物分類學]]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除虫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