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陪聂华苓引出的打油诗(姜祚正) 的原始碼
←
陪聂华苓引出的打油诗(姜祚正)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陪聂华苓引出的打油诗'''<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4730098/pexels-photo-1473009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陪聂华苓引出的打油诗》'''是[[中国]]当代作家姜祚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陪聂华苓引出的打油诗=== 近日,《三峡晚报》副刊主任冯汉斌,买了一本聂华苓所著的《三辈子》(台湾出版),书上有聂氏姐弟1986年在三斗坪故居前的合影。冯问及我与聂华苓交往之事,是以翻出日记,找到信件,再记其事。 聂华苓,美籍华人,著名女作家。祖籍湖北广水,l925年出生于[[湖北]]宜昌,原名聂宜生。今己九十有六,人尚健在。 抗日时期,聂隨母住宜昌三斗坪数年。三斗坪是她母亲的老家。因此聂说宜昌是她的第二故乡。 聂华苓的丈夫是美国著名诗人,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文学顾问保罗.安格尔。 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所创建的“国际写作计划”,已邀请世界 l50多个国家的1500多位作家、诗人,在美國爱荷华进行创作。其中就有大陆作家巴金、丁玲、莫言、余华等五十多人。 1976年,世界各国三百多位知名作家,集体推荐她们夫婦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86年6月4日,聂华苓和她的弟弟,[[清华]]大学髙等[[研究]]室主任聂华桐,在重庆市文联主席黄济人陪同下,自渝来宜。 黄济人是我老友。他的《九头鸟夜歌》中的“九头鸟”,是一位烟厂书记,原型就是我。 我在烟厂抓销售时,在火车上写过数十首纪实诗,集为“商贾行”。“夜歌”中的二十多首歌,都是来源于那册“商贾行”'。 1986年6月5日,我和宜昌县副县长张克让,陪聂华苓等作寻迹之旅,去了三斗坪。 是晚,宜昌县委和政府为聂举行招待会,髙秉琔、邹学勤、彭明吉[[参加]],我和张克让[[自然]]去作陪。 聂等六日离宜,我送她们上了火车。 1986年8月5日,聂华苓从爱荷华给我来信,再次表示了[[感谢]]。 二十年后的2006年夏,我和张克让[[重逢]]。张提起了陪聂之事。 张说,那次陪聂华苓,我们都给她写了诗,你记得不? 我说,我只记得我的,记不得你的了。 张说,“我的好记呀: “古有王昭君,今有聂华苓, 一个是美人,一个是文人。” 你怎么把我的[[忘记]]了呢? 我说,“忘记了不要紧,马上给你和一首来弥补。”' 这时,张正陪几个老干部打麻将,几人都[[鼓励]]我和。 于是我即兴和以打油诗: “古有诸葛亮,今有张克让; 一个打胜仗,一个打[[麻将]]!” 这首脱口而出的打油诗,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聂华苓来信,个别字迹看不清了,汉斌还[[帮忙]]作了抄录。 2022/12/18深圳 1986年聂华苓从[[美国]]致姜祚正信 祚正先生: 我于6月28日离京,去了[[新加坡]]香港等地,回到爱荷华已是七月中旬了,一到家,人就病倒,至今未愈。因此,迟迟未能写信,请[[原谅]]。 在宜昌,您浓情厚意,我与华桐十分感激[[感动]]。听到您乡音,就如同听见我们[[母亲]]的乡音一样,格外[[亲切]]。 等我出院了,当寄上书几本。 [[希望]]早日再见。您到车站送行以及种种亲切的关照,永不会忘记。 祝健康! 聂华苓 8月5日 (1986年祚正鉴)<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63477962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姜柞正,宜昌夷陵龙泉人,1934年生。。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陪聂华苓引出的打油诗(姜祚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