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陳博生 的原始碼
←
陳博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陳博生</p>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0/%E9%99%B3%E5%8D%9A%E7%94%9F.jpg/200px-%E9%99%B3%E5%8D%9A%E7%94%9F.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8D%9A%E7%94%9F 圖片來自]</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個人資料</p> |- |<small> '''字''' 譜名溥賢,字明溥,號博生<br> '''號''' 號博生<br> '''別名'''筆名淵泉<br> '''出生''' 1891年11月5日(光緒十七年十月初四日)<br> '''逝世''' 1957年8月13日<br> '''配偶''' 鄭氏(舉人安徽政務廳鄭孝檉女)、陳淑貞<br> '''兒女''' 子陳體源、陳體立<br> '''父母''' 父[[陳伯謙]],母吳氏<br> '''親屬''' 姊陳醒華(子[[林徵祁]])<br> </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博生]](生1891年11月5日-1957年8月13日歿),譜名溥賢,字明溥,號博生,筆名淵泉,[[福建]][[閩侯]]人,中國記者、政治人物。他是[[五四運動]]前後將[[馬克思主義]]介紹入中國的重要人物。 </p> ==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早年,陳溥賢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在日本期間,他和[[李大釗]]均為留日學生總會文事委員會委員,並且均為1916年春設立的中國經濟財政學會責任委員(責任委員共有六位)。民國成立後,任國會眾議院任秘書。畢業後,他在歐洲和美國遊學。</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6年</b>前後,他歸國,和[[李大釗]]一起進入了《[[晨鐘報]]》(為《[[晨報]]》前身)社任編輯,後任《[[晨報]]》主筆。</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8年底</b>,他作為《[[晨報]]》特派員赴日本,觀察[[巴黎和會]]前日本朝野態度,採訪[[吉野作造]]等人的“黎明會”和[[日本]][[社會主義]]思想及[[工人運動]]的狀況。</li> </ul>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五四運動]]前夕,陳溥賢歸國,從1919年4月起以“淵泉”為筆名撰寫文章介紹日本[[社會主義]]思潮以及[[馬克思主義]]。</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19年5月</b>,他任《[[晨報]]》總編。1919年7月至8月,他再次以特派員身份赴[[日本]][[東京]]進行採訪報導。</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0年底</b>,他作為《晨報》駐英國特派員赴英國,他也因此而成為中國報界首位駐歐洲特派員。1922年他歸國,在北京《[[晨報]]》繼續任職。</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4年</b>,他因為抨擊[[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而遭到馮玉祥所部緝捕。1928年,《[[晨報]]》停刊,他隨[[張學良]]到[[中國東北]],此後任《民言報》主筆、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顧問等職。1928年6月遊學歐洲,入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0年</b>,他任[[北平]]《[[晨報]]》社社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0年1月30日</b>,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會北平分會成立,[[胡適]]、[[成舍我]]、陳博生、[[徐旭生]]、[[許德珩]]、[[任叔永]]、[[蔣夢麟]]、[[李濟之]]、[[馬幼漁]]當選執行委員。</li> </ul>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後來他加入了[[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1936年5月任該社駐[[日本]][[東京]]特派員([[劉尊棋]]為助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回國,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1938年到1948年,他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0年12月,他改任《[[中央日報]]》(重慶版)社長兼主筆。</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2年後</b>,他仍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抗日戰爭]]勝利後,他代表中央通訊社參加了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的[[受降儀式]]。</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6年</b>,他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8年後</b>,他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9年</b>,他隨中央通訊社撤往臺灣。1950年6月,他辭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職務。</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7年8月13日</b>,他在[[臺灣]]逝世,蔣總統提頌黨論流徽輓詞,以哀悼念。</li> </ul> </div> ==著作==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溥賢當記者和主筆時在各報刊登的文章非常多。以下部分文章經學者[[石川禎浩]]考證,認為均是陳溥賢的著作:</p>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淵泉,日本貴族院旁聽記,晨報1919年2月8日</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淵泉 譯,近世[[社會主義]]鼻祖[[馬克思]]之奮鬥生涯,晨報副刊1919年4月(原著為[[河上肇]],馬克思的《資本論》,載 社會問題管見, 1918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淵泉 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晨報副刊1919年5月(原著為[[河上肇]],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二,載 社會問題研究第2號,1919年2月)</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食力 譯,勞動與資本,晨報副刊1919年5月(原著為[[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根據河上肇的日譯本《勞動與資本》轉譯。馬克思著,河上肇譯,勞動與資本,載 社會問題研究第4號)</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淵泉 譯,馬氏[[資本論]]釋義,晨報副刊1919年6月-11月(原著為[[考茨基]]《[[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根據[[高畠素之]]的日譯本《馬克思資本論解說》轉譯。馬克思著,[[高畠素之]]譯,馬克思資本論解說,1919年5月)</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無譯者署名),馬氏唯物史觀的批評,晨報副刊1919年7月(原著為[[賀川豐彥]],唯心的經濟史觀之意義,改造1919年7月號)</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無譯者署名),馬氏唯物史觀概要,晨報副刊1919年7月(原著為[[堺利彥]],唯物史觀概要,社會主義研究第1卷第1號,1919年4月</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陳溥賢,英國下院旁聽記,晨報1921年6月2日起連載</li> </ul> '''他還有若干專著,比如:'''<br>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考茨基]]著,陳溥賢譯,馬克思經濟學說,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年9月</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陳博生,國家總動員方案與日本政局之動向,1938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陳博生,敵情研究,中央訓練團, 1939年</li> </ul>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博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