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陳錫如 的原始碼
←
陳錫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姓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陳錫如'''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名'''天賜''',字'''鍾靈''',別號'''近市居士''',晚號'''紫髯翁'''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66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928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教育背景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從文石書院山長俞秉文學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留鴻軒詩文集》 |} </div> '''陳錫如'''(1866~1928),本名'''天賜''',字'''鍾靈''',別號'''近市居士''',晚號'''紫髯翁'''。清澎湖馬公人。 ==生平== 曾從文石書院山長俞秉文學,繼入閩縣,以監生赴闈試,不第。日人治臺後,欲授以澎湖廳參事之職,辭而不受。[[中華民國]]建立後,1913年發生「[[討袁之役|二次革命]]」,陳錫如慨然投筆從戎,遠赴[[長江]]南北,後被捕受困於[[上海製造局]]。脫困後致力於教育工作,以保存漢文。[[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創「澎瀛吟社」於澎湖文石書院<ref>王玉輝《日據時期高雄市詩社和詩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陳錫如首創於文石書院的澎湖詩社。」然,據《[[臺灣日日新報]]》,「詞林」欄,有「遙祝澎瀛吟社成立」的報導,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見首創詩社應為「澎瀛吟社」。 </ref> ,因日人干預而停辦。其後復與地方仕紳[[蔡汝璧]]、[[陳梅峰]]等廣招澎湖文士[[陳鑑堂]]、[[吳爾聰]]、[[蔡錫三]]、[[鮑迪三]]等重整,易名為「西瀛吟社」,以詩文獎勵後進。[[大正]]九年(1920)應高雄旗津青年團之聘,擔任漢文夜學講師,在旗津富商葉宗祺宅,成立「留鴻軒書房」,教授漢文,並集結門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大正十四年(1925)陳氏澎湖女弟子於留鴻軒成立「蓮社」,為全臺第一個閨秀詩社。次年(1926)又集澎湖後輩文人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應[[陳皆興]]之邀,在高雄苓雅寮傳授漢文,並主持「苓洲吟社」。終其一生致力,陳錫如皆致力於漢學之推廣;創立多個詩社,並倡女學,及門弟子除陳皆興、王天賞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禪]]、[[蔡月華]]、[[蔡錦雲]]等女詩人。<ref>參考《澎湖縣誌‧人物志》,馬公:澎湖縣文獻委員會,1972年,頁61;王玉輝《日據時期高雄市詩社和詩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為例》,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胡巨川〈陳錫如的從軍史〉,《? 石》,澎湖縣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頁50至59;胡巨川〈陳錫如的澎湖詩〉,《? 石》,澎湖縣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頁70至82;胡巨川〈陳錫如與其「留鴻軒詩文集」〉,《南臺文化》第4卷,高雄:南臺灣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頁31至41。 </ref> ==著作== 陳錫如作品有《留鴻軒詩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為文,下卷收詩作,並附女弟子詩鈔。陳氏個人詩作共二五七題,四一六首,按照古風、排律、律詩、絕句等體裁排列編輯。今即據此為底本,並參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東寧擊缽吟前後集》、《臺灣詩海》等輯錄編校。<ref>(余美玲撰)</ref> ==[[七言律詩]]== 奎璧山晚眺<br> 奎璧聯輝地勢嵬<ref>奎璧聯輝地勢嵬:嵬,音ㄨㄟ ˊ,山高而不平的樣子。由海上眺望奎璧,若海龜趴臥海上,故早期稱之為龜壁山;昔月圓時,奎璧以東海面佈滿小島,漁火若繁星般,與月色相映聯輝,為澎湖八景之一。</ref>,登臨晚眺異天臺<ref>登臨晚眺異天臺:言奎璧地勢迴異於天臺。蓋天臺山為澎湖望安島最高峰,山頭四周草原平坦,視野遼闊,可以遠眺虎井島、花嶼,「天臺遠眺」為澎湖八景之一。 </ref>。 香爐起霧<ref>香爐起霧:澎湖外海尖山、龍門一帶有「香爐嶼」,其上有三根石柱,遠望如插著三支香的香爐;「香爐起霧」為澎湖八景之一。</ref>暮煙捲,西嶼落霞<ref>西嶼落霞:西嶼位於澎湖本島西方海域,有漁翁島與小門嶼二島,其西海岸可欣賞落霞,西嶼落霞變化多端,自來即為澎湖著名景點,亦為臺灣八景之一。</ref>夕照催。 漁火案山<ref>漁火案山:「案山仔社」本位於測天島,1896 年日本闢建軍港,將村落遷至馬公市以前,測天島因沿海避風,漁船一年四季都能出海作業,每至夜晚,沿海漁火點點,景觀別緻,「案山漁火」遂成為當時澎湖八景之一。 </ref>看散去,樵歌太武<ref>樵歌太武:太武山高約47 公尺,或曰昔山頂山嵐籠罩,流水終年不斷,居民多於山麓耕作,閒時隨口哼唱「四句聯」,久之即成為眾所週知之「太武樵歌」。道光年間《澎湖續編》有詩云:「疊巘層巒蘚逕深,風傳樵唱出霜林。丁丁伐木聲相應,戛戛敲枰響共沉……」光緒年間《澎湖廳志》亦有歌曰:「迴環太武迥嵯峨,樵採行行唱浩歌……」然澎湖東北季風強,雨量少,林木難存,十四世紀汪大淵《島夷志略》稱澎湖:「有草無木,土瘠不宜禾稻」,十八世紀澎湖通判胡健偉亦曰「澎湖獨無木焉」;故「太武樵歌」是真有其景?亦詩人想像之作?近來學者頗質疑之。</ref>聽歸來。 澄淵虎井<ref>澄淵虎井:虎井嶼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舊稱為船篷嶼、檯嶼;島嶼中央為一地峽,與東、西兩大玄武巖塊連接、並排於險峻的海崖邊,氣勢雄偉。天氣晴朗且退潮時,自其東山海岸俯瞰,水面淺靜而澄澈,可見城牆建物的影像,有「虎井澄淵」之稱,為澎湖八景之一。 </ref>深深見,鼓浪龍門<ref>鼓浪龍門:龍門位於澎湖本島東部,由於水域深,礁石險峻而密佈,冬季時,東北季風強力吹襲,怒濤拍岸、亂石擊破巨浪,捲起層層白色浪花,極為狀觀,這就是澎湖八景之一的「龍門鼓浪」。</ref>亦壯哉。<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律詩。奎璧山在澎湖馬公本島東北方北寮地區,是一處典型的陸連島,其東有一岩脈出露於海蝕平臺上,延伸至東方海域的赤嶼,岩脈中間部分因平移斷層而呈雁行排列,其東、北、西岸海崖為不規則柱狀玄武岩壁,景致奇特而壯觀。全詩透過眺望奎璧山,勾勒澎湖八景之景觀特色(奎璧聯輝、天臺遠眺、香爐起霧、西嶼落霞、案山漁火、太武樵歌、虎井澄淵、龍門鼓浪)。<br><br> 【延伸閱讀】<br> 1. [[高拱乾]]〈臺灣八景• 西嶼落霞〉,《全臺詩》第壹冊。 2. [[劉伯琛]]〈澎湖八景〉,《全臺詩》第肆冊。 3. [[呂成家]]〈澎湖八景〉,《全臺詩》第肆冊。 <br><br> ==[[七言絕句]]== 自由女 <br> 世情<ref>世情:世間的種種情態。意謂人情冷暖,世道現實。</ref>兒女未通曉,雅慕<ref>雅慕:雅,很、甚。慕,愛戀。意謂崇尚自由。 </ref>自由常不少。秋扇一經被棄捐<ref>秋扇一經被棄捐:即秋扇見捐,涼爽的秋天一到,扇子就被棄置不用。比喻女子失寵而遭受冷落。典出班倢妤〈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ref>,始知鑄鐵<ref>鑄鐵:鐵,比喻男子的心腸剛硬如鐵,不易打動。意謂戀愛中的女子不察男子善變的心,執意要苦守一段戀情,直到無情被拋棄後才有所領悟。 </ref>錯非小。<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拾陸冊。二十世紀初,前往日本內地求學回臺的臺灣學生吸取日本西化的開放思想,在男女交往方面開始引進「戀愛結婚」、「婚姻自主」的概念。強調婚姻應建立在真愛的基礎上,即使是媒妁之言,也要歷經婚前交往、相互瞭解的過程,而且尊重男女雙方本人的意志。因此女性也展現了有別於傳統的主動性,敢於實現自我、追尋真愛的勇氣。本詩以傳統保守的觀念奉勸時下追求自由戀愛的男女,特別是一廂情願的女性,由於年輕人涉世未深,對於愛情婚姻有著過於美好的想像,常常一頭熱地栽進自由戀愛的情況中,殊不知當熱戀期或蜜月期一過,新的誘惑一一出現,戀情往往禁不起現實的考驗,如果女性又不知潔身自愛或矜持自保,在被愛情沖昏頭之際,已經鑄下大錯,無法回頭,其悲慘的後果將比傳統婚姻來得更為嚴重。<br><br> 【延伸閱讀】<br> 1.[[張玉書]]〈自由女〉,《高雄苓洲吟社徵詩初集》。<br> 2.[[張麗俊]]〈空中結婚〉,《全臺詩》第拾捌冊。<br> 3.[[林維朝]]〈文明結婚〉,《怡園吟草》。<br><br>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320 愛詩網] *[http://libwri.nhu.edu.tw:8081/Ejournal/4023002105.pdf 陳錫如的澎湖地景詩─一個文化地理學的觀點] *[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dynasty=Qing&author=%E9%99%88%E9%94%A1%E5%A6%82&lang=t 搜韻]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6_002_0000295762&lang=chn 台灣記憶] [[Category:台灣人]] [[Category:詩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錫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