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雨水节的红棉带(彼岸蒹葭) 的原始碼
←
雨水节的红棉带(彼岸蒹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雨水节的红棉带'''<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307204/pexels-photo-1630720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雨水节的红棉带》'''是[[中国]]当代作家彼岸蒹葭的散文。 ==作品欣赏== ===雨水节的红棉带=== 每年正月雨水节前几日直到雨水节当天,[[都江堰]]市(原称“灌县”)街头和乡间集市都有各色人等在贩卖“红棉带子”(或称“红带带”),这是什么讲究呢? 1991年版《灌县志》卷二十三《社会民俗》第四节《岁时习俗》“雨水节”条云:“已婚女子为娘家父母送‘罐罐肉’,有的插上茶花或兰花,并送红棉带,表示为[[父母]]接寿。”都江堰等地,[[尤其]]在农村,至今犹存此俗。雨水“送节”,女子女婿将两根同长一丈二尺的红棉带分别拴在娘家父母腰间,据说棉带寓意绵长,[[希望]]长辈的“寿缘”长,可以[[长命百岁]]。父母则回赠大米,女子女婿用洗净的罐罐带回自家,寓意这一年有吃的、不愁吃。 接寿,古人谓之“延寿”或“续命”。《宋史·礼志》记载:“大中祥符元年,诏以正月三日天书降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两京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节日,士庶特令宴乐,京师然灯。又以六月六日为天贶节,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又以七月一日圣祖降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降延恩殿日为降圣节,休假、宴乐并如天庆节。[[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改御[[崇德殿]],赐百官饮,如圣节仪。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绯彩罗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礼毕,宴百官于锡庆院。”在宋代降圣节这一天,百官都[[佩戴]]皇帝[[颁赐]]的“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绯彩罗延寿带”、“彩丝续命缕”等,顾名思义,也应该都寄托了健康长寿的[[寓意]]。 由此上溯到东汉,在应劭《风俗通义》一书中可以找到类似的东西: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五色续命丝”、“长命缕”、“朱索”等,“俗说以益人命”,又“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其中“朱索”一名,借都江堰方言翻译,刚好就是“红带带”,这非常有意味。 以上三者,其实[[大同小异]]。小异是佩戴于身的时间不同,分别为:雨水节、降圣节、端午节;大同在寓意,一致为:避灾延寿。 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而非屈原),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代,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凡此种种,显然比川西平原的红棉带更接近东汉的风俗。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彼岸蒹葭,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雨水节的红棉带(彼岸蒹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