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的原始碼
←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big> ''' |- | [[File: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574343477&di=0aaf823a0efa3bb1f0eb93fcd8e045fd&imgtype=0&src=http%3A%2F%2Fwww.qingda100.cn%2Fd%2Ffile%2Fgsc%2F2020-02-12%2Fe205f247215dd5aeeb104cc79b1262c0.jpg 原图链接][http://www.qingda100.cn/gsc/2020-02-12/2222.html 来自帝国模板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作者:苏轼 |} ==原文==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宋]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81695.html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诗词名句网</ref> ==译文==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4d7aac857d93.aspx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古诗文网</ref> ==作者简介==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举[[进士]],复举制科。治平中,入判登闻鼓院。熙宁中,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迁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诗讽新法,被捕入御史狱,贬黄州团练副使、安置黄州。元祐初,授翰林学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旋出知颍州,徙[[扬州]]。以[[兵部尚书]]召还,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哲宗亲政,出知定州。绍圣初,[[御史]]劾其讥讽先朝罪,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贬[[昌化]]。徽宗即位后赦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及《和陶诗》四卷等。<ref>[http://www.guoxuedashi.com/renwu/13679g/ 苏轼],国学大师网</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返回「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