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青藏高压 的原始碼
←
青藏高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389/4c70719a6e892c8d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A4%A9%E6%B0%94%E5%AD%A6%E5%8E%9F%E7%90%8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nN1Z2dlc3QiLCJzZWFyY2hfcG9zIjoxLCJzZWFyY2hfa2V5Ijoi5aSp5rCU5a2m5Y6f55CGIn0=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青藏高压'''是天气学一个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ref>[https://www.sohu.com/a/328054718_120104890?_trans_=000019_wzwza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ref>,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a/522146935_121124216?_trans_=000019_wzwza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f>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南亚高压,又称青藏高压,是夏季对流层上部全球最强大、最稳定和范围最大的高压。它虽然生成于副热带,但与一般的副热带高压的动力性质和生成机制并不完全相同。 它是由于夏季[[高原]]上低层为热低压,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空气]]质量堆积产生辐散而形成的高压。据研究,它的进退活动与中国东部地区的旱涝关系十分密切。 南亚高压,也可称为大陆副高、青藏高压和亚洲季风高压,是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存在的庞大高压系统。南亚高压在七月份最强,它在100hPa图上的范围,西起非洲西海岸,东至西太平洋,约占所在纬度带的1/2面积。在它的南面伴有一支东风急流,它们的存在是与高原的特定地形相联系的。 南亚高压仅是夏季对流层中上层的环流特点。7月份600hPa环流上,整个高原为热低压所控制。在这个热低压南北两侧各有一条东西向高压带存在,其轴线均向高原内部倾斜。所以,热低压控制的范围随高度缩小,大致到400hPa附近,热低压消失,开始转变为暖高压。在150hPa~200hPa,南业高压达到最强。 夏季南亚高压是一个热力性高压,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加热(地面的感热加热和季风雨的潜热加热)对其形成和维持有决定性作用。朱抱真等(1985)在分析了十多年的资料后认为,南亚高压的形成多源于副热带西风带动力不稳定长波脊发展所形成的副热带动力性高压单体,当它们移动到高原上空时,强大的高原热力作用使其变性,从动力性高压转变为高空的热力性高压,而在中、低空形成热低压。 夏季高原加热引起的旺盛的对流活动以及相伴随三维气流结构是维持南亚高压涡度、水分和温度平衡的机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散度场是维持南亚高压涡度平衡的主要因素。低空辐合带来较大的水汽流入加上地面蒸发量,与高空辐散较少的水汽流出及降水量之和相平衡,从而维持夏季青藏高原的高湿气柱。而高原地区的感热、潜热之和与气柱通过长波辐射及大型涡旋交换向外输出的热量平衡。 虽然对南亚高压的成因有高原加热作用和西风带长波调整等不同看法,夏季青藏高原热力作用是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上空形成和维持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青藏高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