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韩钢 的原始碼
←
韩钢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韩钢 | 图像 = [[File:韩钢2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9%9F%A9%E9%92%A2&src=tab_www&correct=%E9%9F%A9%E9%92%A2&ancestor=list&cmsid=57e88a23672437265d2aecc5fd223175&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4#id=7f59e5fd146a551aafbdbea5c88afe16&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4b45f8d1ee3deab5?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 来自 快资讯 图片]]] | 图像说明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生日期 = 1958年10月 | 出生地点 = 湖南古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韩钢''',1958年10月生。[[湖南]][[古丈]]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ref>[https://www.tuiyang.com/article-10332-1.html 韩钢- 人物名人简历 ], 推扬网 , 2014-06-27</ref>。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东方历史学会理事<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hangang/ 韩钢 ],豆瓣, 2010-05-30</ref>。 == 人物经历 == 韩钢,1958年生,湖南古丈县人。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系,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研究所。1985年9月至2001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供职。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从教。 学术团体任职有: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东方历史学会理事。 龚育之《党史札记末编》特约编辑。 == 学术活动 == 讲座预告:中印边界争端与中国战略决策 北京大学李剑鸣教授来历史系作"新史学语境下的方法论取向"讲座 巴黎高师Jean Estebanetz博士讲座《动物园中的人与非人有关动物界限的界定》 系史系列讲座之三暨诚之讲坛第三讲:周武研究员《史学良知的当代之旅--陈旭麓先生与中国新史学》 系史系列讲座之二暨诚之讲坛第二讲:张根华教授《吕思勉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校庆六十周年讲座: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普莱斯教授:《宋教仁剪断无形辫子: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文化背景》 校庆系列讲座:李磊副教授《"索虏"与"岛夷"--他者与南北朝中华意识的塑造》 系史系列讲座之一暨诚之讲坛第一讲:胡逢祥教授《谈谈李平心先生》 校庆系列讲座:贾菁菁博士《海军肇建与晚晴政局--以李凤苞贪污案为中心》》 校庆系列讲座:崔丕教授《美日返还冲绳谈判中的核密约问题考》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历史、中国当代史。 == 研项目 == 在研课题简介(八):《清末民初江南士人的城乡流动与城乡认同研究》; 在研课题简介(七):《建国初期中共对城市社会闲杂人员的处理研究》; 在研课题简介(六):《纽约市犯罪问题的历史考察(1980-2004)》; 在研课题简介(五):《冷战起源研究》; 在研项目简介(四):《20世纪德国劳资和谐关系演进研究:以企业代表会体制为中心》; 在研项目简介(三):《美国对华情报评估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在研项目简介(二):《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 在研项目简介(一):《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 == 主要贡献 ==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概要》(合著,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中共八大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李富春传》(合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韩钢</big>''' |- |<cente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10801/Img31511664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cul.sohu.com/20110801/n315116643.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第二卷(独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于光远著述,韩钢诠注,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共产党史的论争点》(独著,日本岩波书店2008年版); 即将出版《革命的终结-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1976-1978),为香港中文大学十卷 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第九卷。 == 主要论文 == 近三十年来党史资料的整理、编纂和利用,《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七期; 美国外交顾问视野中的中国 ,《北京日报》 2009.12.21; "两个凡是"的由来及其终结,《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1期; 权力的转移: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领导者》(香港)2009年第1期; 关于知识分子的属性--《我的父亲齐燕铭》序,《炎黄春秋》2008年第12期; 农村改革的前前后后,《红岩春秋》2008年第6期; "五七干校"是个什么学校,《杂文选刊》(下旬版)2008年第5期; 赶超苏联:"冷战"格局下的另一种竞赛--关于"大跃进"目标的解读,《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 龚老师,您的心愿可以了却了吗,《炎黄春秋》2008年第3期; 龚育之和他的"党史札记",《炎黄春秋》2007年第12期; 龚育之与党史研究的三件大事 ,《湘潮》2007年第8期; 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下),《晚霞》2007年第6期; 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上),《晚霞》2007年第4期;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近代中国与文物》2006年第2期; 民间档案和实证研究,《北京党史》2005年第4期 党史的写法--读龚育之《党史札记二集》,《炎黄春秋》2005年第2期; 陈云与中共八大研究述评,《党的文献》2004年第4期; "八大悬案"释疑,《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2期; 于光远与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2期; 新近发现邓小平与胡耀邦等三次谈话记录,《百年潮》1999年第3期; 最初的突破--1977、1978年经济理论大讨论述评,《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 一份邓小平珍贵手稿的发现,《百年潮》1997年第4期; "毛传"主编谈"毛传"--访金冲及教授,《百年潮》1997年第1期; 1958年北戴河会议,《党史天地》1994年第3期; 毛泽东与"大跃进"前后的经济冒进和调整研究述评,《理论前沿》1992年第5期; 对《彭德怀》一文的更正,《湘潮》1991年第6期; "文革"前十年我国政治体制演变的主要特点,《党史研究与教学》1989年第2期; 对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的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2期; 关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5期; 醴陵农民暴动初探,《湘潮》1987年第6期;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与改革展望,《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6期; 延安整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对中国革命性质问题的再认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也谈瞿秋白在共产国际"六大"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与孙武霞同志商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2011年第2期 炎黄春秋杂志 发表《 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 一文; 《改变中国命运的四十一天》(副主编,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五卷本(与郭德宏、王海光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百年潮》精品系列"《史事探幽》上、下册(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参考来源== [[Category: 教授]][[Category:学者]]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韩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