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韬略 的原始碼
←
韬略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韬略</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8b54001dd8f4e3988fa7f8a1062b6f5.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52773973_100315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big>韬略</big>''' 意指"[[文韬武略]]"。又指《六韬》《三略》,为古代[[兵书]],引申为战斗用兵的计谋。在斗争中所采取的[[策略]]、[[计谋]]、政策、手段等等 ,或者说广义的韬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韬略 <ref>[https://baike.so.com/doc/5647619-5860261.html 韬略_词语_成语_百度汉语]</ref> 外文名称 military strategy 拼音 tāo lüè 引申 古兵书《六韬》、《三略》 意思 计策、谋略 泛指 兵书 成语 [[胸有甲兵]] 韬略 ==拼音== tāo lüè ==引证解释== 原指六韬、三略等古代的兵书。后引申为用兵的计谋。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此人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 清 洪升《长生殿》第十出:"学成韬略,腹满经纶。 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何师爷广有韬略,料事如神,想了一想,说道:"抚台一回回的札子,只怕为的自己,不是为的百姓罢!" =="韬略"解析== 通常都说兵家韬略,似乎韬略只限于诸子百家中兵家的学术,属于兵书,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单纯属于军事的战争,战争无非是政治以暴力形式的延续,军事服从于政治,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除了以武力拼搏外,还有经济战、外交战、心理战、宣传战等,不仅现代,古已有之。战争是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总体战,各种韬略往往在其中同时并用,或交互使用。 ==相关链接== 中国韬略 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发源于先秦的韬略之学,在秦汉时期得到广泛的运用,到三国时代,更是发展规律迅速,硕果累累。中国历史上韬略人物之层出不穷,韬略理论之独特精辟,韬略范例之丰富多彩,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探索与研究历史上的文韬武略,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才干,启迪思想、智慧,而且于竞争激烈的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均有着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从韬略的角度研究历史,可以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洞开一面,从而窥视到历史演化的某些轨迹,获得对于历史真实的一些认识。 三国韬略 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 ◆动于九天之上:奇正论 ◆变换速度魔方:缓疾论 ◆营造绝对优势:虚实论 ◆寻找捷径:曲直论 ◆烧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论 ◆地狱之门就在脚下:进退论 ◆生存死亡的分水岭:利害论 ◆踏雪无痕:深浅论 ◆挟雷霆而行:攻守论 ◆使敌手无力相搏:劳逸论 ◆流水无形而无不形:常变论 ◆与潮流俱起伏:顺逆论 ◆划向黑暗的闪电:明暗论 ◆制人而不制于人:先后论 ◆春风化雨:情理论 ◆山外之山,天外之天:强弱论 ◆藏于九地之下:真伪论 ◆突破精神防线:心力论 ◆拨云见日:谋决论 ◆向虎豹借取胆魄:勇怯论 ◆化解千钧之力:刚柔论 ◆无敌之敌:内外论 ◆成败祸福的原点:动静论 ◆智囊锁钥:阴阳论 ◆前程从此辉煌:有无论 ==古代兵书== '''[[六韬]]''' 传说《六韬》为西周吕望所撰,计六卷。吕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多谋善断,长于用兵,他曾助周灭商,封于齐,官至太师,俗称姜太公。后经研究,认定《六韬》一书乃战国时人托其名而辑成!"韬"即用兵之谋略,"六韬"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韬》共60篇2万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砺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粮、略地、火战、虚垒、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 凡是先秦军队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守、战具、兵器及其军事理论,几乎无所不包。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述,并有夹注,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军事专著,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三略''' 也叫《黄石公三略》,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共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共3800余字。《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的记载。但据《汉书·艺文志》说:"汉兴,张良、韩信序次(整理)兵法,几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据这些写成《汉书'艺文志·兵家》,其中并无《三略》一书著录。查《汉书》成书于东汉和帝(公元89-105)年间。可见在东汉中叶以前并没有《三略》这个书名。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一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魏明帝时,李康《运命论》始有"张良受黄石公 之符,诵《三略》"之说。东晋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为西凉公,征刘{日丙}为儒林祭酒从事郎中,刘{日丙},曾注《黄石公三略》流行于 世(见《北史》三十四卷,魏书五十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著录《黄石公三略》三卷,。题下邳神人撰。书中自称"《三略》为衰世作" (见《下略》)。因此《三略》的成书时间大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三略》一书杂采儒家的仁、义、礼;法家的权、术、势;墨家的尚贤;道家的重柔;甚至还有谶讳之说。全书讲政治策略手段较多,而直接讲军事的反而较少。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韬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