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马国翰 的原始碼
←
马国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馬國翰'''({{bd|1794年||1857年||M}}),字詞溪,號竹吾。歷城縣南權府莊(今濟南市全福莊)人。原籍山東省章丘市,曾祖父時遷居歷城。清代著名學者、藏書家。 ==生平簡介== [[File:馬國翰_(2).jpg|thumb|right| [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96/d1/8ca5007e185fde3c0db641cb3eb0.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A9%AC%E5%9B%BD%E7%BF%B0%E7%8E%89%E5%87%BD%E5%B1%B1%E6%88%BF%E8%BC%AF%E4%BD%9A%E6%9B%B8&sa=N&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biw=1060&bih=505&tbm=isch&source=iu&ictx=1&fir=qBNxJ8HfQUtYoM%253A%252Cz85FSq3JdolQxM%252C_&vet=1&usg=AI4_-kQFX7D0kk4XkI9A7j5CXt6lAYlE9w&ved=2ahUKEwi31-T7jq3kAhXdy4sBHUGyAMc4ChD1ATAIegQICRAP#imgrc=_XmZJhoC2TumZM:&vet=1] ]] ===“政績卓越”得到皇帝召見=== 父[[馬錦]],歷任[[山西]]汾州府經歷、甯鄉、武鄉、天鎮等知縣。自幼跟隨在山西做知縣的父親讀書,學習勤奮,後從師[[金寶川]]、[[呂心源]]。博覽經史,文思敏捷。 十六歲时,父病死太原,19歲,考中秀才,以教書為業。好學,每見異書便用手抄錄,至1831年(道光十一年),考中舉人,第二年又考中進士,歷任陝西敷城、石泉、雲陽知縣。道光二十四年,升任陝西隴州(今隴縣)知州。1838年因“政績卓越”得到皇帝召見。後以“去家既久,墳墓廬舍均須修治”為由,辭官回故里。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 出任陝西隴州(今隴縣) 知州。 一生從事古書輯佚,有《玉函山房輯佚書》,與[[黃奭]]齊名,人稱“輯佚兩大家”。1853年(咸豐三年)因病辭官回鄉。1857年去世,葬於歷城縣九里山南麓。著有《目耕帖》三十一卷。 [[馬國翰]]的傳世作品還有《竹如意》、《紅藕花軒泉品》、《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詩集》等。<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1158522/ 馬國翰>豆瓣]</ref> ===立下了宏願——輯佚=== 馬國翰早年即對許多珍貴古籍的散失深為痛惜,他在搜書、藏書、讀書的過程中,發現《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中著錄的書目,遺佚散失的佔十之八九,學者想讀到這些書籍已很困難,於是馬國翰立下了宏願——輯佚,決心做一番大規模的古書輯佚工作。 《續修歷城縣誌》記載:「國翰家貧好學,自為秀才時,每見異書,手自抄錄。及官縣令,廉俸所入,悉以購書。所積至五萬七千餘卷。」藏書是輯佚書的基礎,輯佚書是藏書的發展。所謂「輯佚」即編輯記錄已經散失不傳的文字資料。 ===「殫心搜討,不遺餘力」,為編著《玉函山房輯佚書》付出了心血=== 馬國翰從二十二歲起就已開始動手輯書了。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無論是教學之餘,還是從政之暇,他總是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把自周秦以來迄於唐代諸儒的撰述,廣徵博引,無不搜輯。有的古書原本已佚失,但個別片斷,或摘用於某些著作,或引入一些註釋,或分別列於類書的不同門類、條目。把這些殘存的只言片語輯錄起來,整理有序,雖不能恢復原貌,但可看出大致輪廓。他孜孜不倦地進行這項浩繁的工作,“殫心搜討,不遺餘力”,為編著《玉函山房輯佚書》付出了心血。“玉函山房”,取自濟南南郊的玉函山。玉函山,相傳漢武帝東巡路過此山,得一玉函(玉石匣子)而得名。馬國翰年輕時曾在這一帶教書輯書,故以玉函山房命名。“玉函”二字可釋為玉做的書套(函)。馬國翰藏書、輯書、珍書如金玉,故“玉函山房”更有其高雅的內涵。<ref>[http://www.sd.taiwan.cn/wenhua/renwu/201412/t20141204_8247435.htm 馬國翰和《玉函山房輯佚書》>時間:2014-12-04 14:11 來源:齊魯晚報]</ref> ==鴻篇巨製《玉函山房輯佚書》== 《玉函山房輯佚書》清馬國翰輯。分經、史、子三編,輯佚書594種,全書共708卷,《續補》14卷,附書後1卷,《手稿存目》1卷。“玉函山房”是馬國翰的書齋名。 馬氏生前曾將經、子兩部輯佚書刻成,死後,所刻之書及其遺稿為其婿[[章丘李氏]]保管,藏於李宅复壁之中。同治九年(1870),山東巡撫[[丁寶楨]]從濼源書院主講[[匡源]]處得知李氏藏書及馬國翰所刻書版,欲為廣布,命取《輯佚》、《目耕帖》二書版刷行世。當書版從李氏宅复壁中取出時已有斷爛。丁寶楨等人為補刊其殘缺若干篇。同治十三年(1875),馬國翰的外孫[[李元進]]及其伯父[[李稚玉]]、舅父[[馬超凡]]請匡源幫助整理此書。匡源即參校漢隋唐志補為總目,將《目耕帖》31卷附書後,在丁寶楨的幫助下整理印刷出版。後來湖南書局改袖珍本。清光緒九年(1883)長沙瑯環館又依原版刊刻印行。此外還有清光緒十年(1884)章丘李氏據馬氏刊版重印本,清光緒十年(1884)楚南書局刊本。<ref>[https://www.pinshiwen.com/cidian/zpjx/20190731166609.html 《玉函山房輯佚書》的主要內容,《玉函山房輯佚書》導讀]</ref> ==《玉函山房輯佚書》是搜羅豐富卷帙浩繁的輝煌巨== [[File:馬國翰.jpg|thumb|right| [http://pic.allviki.com/2017/11/1511407320284.jpg原圖鏈結] [http://www.99tw.net/article/a17walx0.html] ]] 同治九年,濟南濼源書院山長匡源,請當時山東巡撫丁寶楨協助,從馬國翰親屬處借出《玉函山房輯佚書》的書板,經過進一步整理,於四年後連同《目耕帖》一同印刷,分訂100冊行世。 《《玉函山房佚書》分經、史、子三編,七百多卷,輯佚書五百九十四種。附刊馬國翰著《目耕帖》三十一卷。該書將唐代以前已經散亡、毀失的古書,從各類文獻及著作中蒐羅出來,加以考證與辨偽,力求保存古書原貌;由於當時治學的需要,故以經部書籍收藏最豐。就古籍輯佚整理而言,《玉函山房輯佚書》仍不失為一部資料翔實的巨著。 《玉函山房輯佚書》凡五百八十餘種,為卷六百有奇,吾鄉馬竹吾先生之所輯也。先生憫今世學者不見古籍,乃徧校唐以前諸儒撰述,其名氏篇第列於史誌及他書可考者,廣引博徵,自群經註疏、音義,旁及史傳、類書,片辭隻字,罔弗搜輯,分經、史、諸子為三編,又各因所得多少為卷,作序錄以冠於篇。六百卷內,惟《經編》為稍全,《史編》則所得僅八卷,《子編》自儒家、農家外俱無目,顛倒舛錯,漫無條理。蓋當時隨編隨刊,書未成而先生卒,故其體例未能畫一也。餘得其書,乃參校漢、隋、唐《志》,補為目錄如次,因為之序曰: 昔孔子沒而大道微,漢興六藝,僅得於焚滅之餘,學者各以聞見相授受,專立門戶,各抱一經,歷東漢、魏、晉,諸儒迭出其所為書,若傳、注、箋、解、訓、故之類,愈辨而愈不勝其繁焉。六經支流,衍為諸子,紛然餚亂,各自為書,雖究其所蔽,好惡乖方,然博識多聞,苟或一言可採,則君子猶存之而弗廢也。 自漢時[[劉歆]]、[[班固]]錄書,序六藝為九種,歷代因之,史官列有《經籍》、《藝文》,大率敘其篇次存亡以備稽考。當隋、唐之世,古籍猶未盡湮,然唐人為諸經定義疏,僅存漢注,所兼採者南北數十家外,諸儒略存梗概而已。《隋志》修於唐初,所著錄漢儒舊籍,視班書篇目十已亡其六七,其幸而存者魏晉諸子,卷數雖繁,然有其名而無其書者尤多也。蓋自書遭秦火至隋,而已更五厄,及其後凋零磨滅,不可勝數,非夫篤信好學、深耆先聖之道者,豈能獨為是旁搜遠紹哉! 我朝文教昌明,遠邁前代。乾隆時啟秘書之館,詔在事諸臣,即《永樂大典》中編輯世所未見書多至二百七十部,好古之士欣然向風,於是海內佚書稍稍复聚。百餘年來,學者務為搜敡,如《皇清經解》中諸家所輯古義,彬彬乎稱極盛焉! [[竹吾]]先生家貧好學,自為秀才時,每見異書,手自抄錄;及成進士,為縣令,廉俸所入,悉以購書,所積至五萬七千餘卷。簿書之暇,殫心搜討,不遺餘力;晚歸林下,猶复矻矻孜孜,纂輯無虛日,其津逮後學之心,可謂勤矣!先生沒後,板歸章丘李氏,已有散失,稚玉駕部印行數十部,其書始顯於世。既而求者日多,丁中丞[[稚璜]]、文中丞[[質夫]]先後為補刊,其殘缺若干篇,而有目無書者尚少四十餘種;其散見各序中所謂已有著錄者,如[[陸希聲]]《周易傳》、[[劉向]]《洪範五行傳記》、[[劉歆]]《洪範五行傳》、[[衛宏]]《尚文訓旨》、[[李軌]]《尚書音》、[[孫毓]]《春秋左氏傳賈服異同略》、[[蔣濟]]《郊邱議》、[[干寶]]《司徒儀注》、[[楊泉]]《物理論》凡九種,亦皆不存,為仍其目,以待後之博學君子搜補焉。 先生自著書有《目耕帖》三十一卷,皆編輯經訓時所札記,起《周易》至《周禮》,以附是書之後。<ref>[http://www.qijieshuzhai001.com/?p=1817 玉函山房輯佚書(附目耕貼)>七街書齋]</ref> ==七言律詩== 赠别管重光(淸·马国翰) 七言律詩 押删韻 顯示自動注釋 夏侯經法許遙攀,家學淵源續韞山。文有里層深醞釀,理無直致妙回環。 欽君友誼忘年日,益我師資函丈間。一曲驪歌從此別,好憑遠夢達燕關。 ==古風== 驴驹嘴谣(淸·马国翰) 顯示自動注釋 二月晴雪楊花飛,岩野青青春草肥。有物茁芽出土淺,奮張齒吻含生機。 我聞廬山有九錫,三軍陸邁紀宏績。宮亭幾日化鵑魂,散作靈荄長冪。 高音遠暢憶前因,助我朝餐匕箸新。書生慣嚼菜根味,不學商山采芝人。 <ref>[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dynasty=Qing&author=%E9%A9%AC%E5%9B%BD%E7%BF%B0 馬國翰>詩詞庫淸马国翰七律 1古風 1]</ref> ==參考資料== *《續歷城縣志》列傳第三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M]]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马国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