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马尔科斯 的原始碼
←
马尔科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 圖像 = [[File:666462.jpg|缩略图|居中|350px|[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812d244accd91caa.jpg 原图链接] [http://p2.so.qhmsg.com/dmt/80_80_/t0156e5a8e69d146da7.jpg 图片来自]]]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27年3月6日 | 國籍 = 哥伦比亚 | 别名 = 马尔克斯、贾西亚•马奎斯 | 職業 = 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 | 知名原因 =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1第六届外国作家富豪榜首富 | 知名作品 = [[《百年孤独》]] </br> [[《霍乱时期的爱情》]] </br> [[《苦妓追忆录》]]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999年'''马尔克斯'''罹患淋巴癌,2012年患老年痴呆症。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目录'''==== '''1人物简介''' '''2作品年表''' '''3主要荣誉''' '''4代表作品''' '''5获得奖项''' '''6改编电影''' '''7中文版权''' '''8宣布患病''' '''9因病去世''' '''10探访故乡''' =='''人物简介'''== [[File:666461.jpg|缩略图|居中|500px|[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ef9d784811019952.jpg 原图链接] [http://p2.so.qhimgs1.com/bdr/300_115_/t01ef9d784811019952.jpg 图片来自]]] '''加夫列尔·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 1947年考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 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 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 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 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之后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 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1982年,哥伦比亚发生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马尔克斯在患淋巴癌后接受了化疗,导致大量脑部神经元缺失,这加速了他罹患老年痴呆症。 2014年4月1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作品年表'''== [[File:666457.jpg|缩略图|左|350px|[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94095ed0664e68ba.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9068/204512513/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 1947年-[[《第三次辞世》]] 1955年 - [[《枯枝败叶(La hojarasca)》]] 1958年-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 scriba)》]] 1962年 - [[《格兰德大娘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 1962年 - [[《蓝宝石般的眼睛(Ojos de perro azul)》]] 1962年 - [[《恶时辰(La mala hora)》]] 1964年 -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备注:小说单行本于第二年出版) 1970年 - [[《落难海员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 1972年 - [[《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 1975年 - [[《家长的没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 1981年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1990年被李少红、萧矛改编成电影《血色清晨》) 1982年-[[《番石榴飘香》(El guayava común agita la fragancia)》]] 1985年 -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1989年 - [[《迷宫中的将军(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1992年 - [[《奇怪的朝圣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 1994年 - [[《关于爱和其它恶魔(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1996年 - [[《绑架(Noticia de un secuestro)》]] 2004年- [[《苦妓追忆录(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2010年-[[《我不是来演讲的(yo no vengo a decir un discurso)》]] =='''主要荣誉'''== [[File:666460.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1.so.qhihttp://www.kongfz.cn/17764859/pic/mgs1.com/bdr/_240_/t018fc0f51a06a7188d.jpg 原图链接] [http://p2.so.qhimgs1.com/bdr/300_115_/t01ef9d784811019952.jpg 图片来自孔夫子拍卖网]]] 1962年 - [[《恶时辰》获埃索奖]]。 1969年 - [[《百年孤独》获意大利基安恰诺奖]]。 1969年 - [[《百年孤独》获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 1971年 -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1972年 - [[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文学奖]]。 1981年 - [[获法国政府颁荣誉军团勋章]]。 1982年 - [[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2年 - [[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2006年 - [[获第26届《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代表作品'''== ===百年孤独===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蜚声文坛的世界级作家。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 ,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 [[《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中不容错过的精品。 《百年孤独》的英译本在数十种外文版中被公认为最佳。以此为基础的中译本([[高长荣]]译,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也为几种中译本中的佼佼者。《百年孤独》另有从西班牙文直接翻译的版本:[[黄锦炎]]等合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版与[[吴健恒]]独力翻译的云南人民出版社版。 台湾推出过2种透过英译本转译的版本,分别是[[宋碧云]]翻译的[[《一百年的孤寂》]](远景出版公司,台北)和[[杨耐冬]]翻译的[[《百年孤寂》]](志文出版社,台北),有些评论认为宋碧云的译本比较动人,杨耐冬还从英文转译了题为[[《马奎斯小说杰作集》]]的'''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某些迹象显示,台湾青年小说作者[[张大春]]、[[吴继文]]、[[骆以军]]等人受到这些译作的影响。 ===《百年孤独》的相关资料===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 [[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苦妓追忆录=== “在我90岁时,我决定给自己一个礼物,与一个年轻的处女过夜。” [[《苦妓追忆录》]]的故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讲一个老记者为了庆祝自己的90大寿,特地找了个14岁的处女圆房,以示自己雄风犹存。没想到上床之后,他才发现,少女已被鸨母用了药,整夜昏睡不醒。老头子看着身边少女的青春胴体,不仅打消了取其贞操的念头,而且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 这实在令他大感惊奇,对他而言,爱情的生发堪称平生的头遭。他轻轻吻着她,温柔地看着她,还对她唱起了往日的情歌,而她却一直长睡不醒。 他转而回忆起自己一生的买春经历。他这辈子曾与之寻欢的妓女多达500余人,但他从未意识到,自己还能从妓女们身上寻得真爱。 老头子不由得悲从心生。“如果你得不到爱,那么性留给你的只有安慰,”他总结道。 现在,这姗姗来迟的爱情,带给他不再是愉悦,而是逐渐升腾的痛苦,甚至嫉妒。老头子终于明白了,将要夺去他老命的不该是年龄,而是爱。 同时,迈入90岁的大门也许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把自己在烤架上翻个个儿,开始好好地烤烤另一面,过好另外的90年。” ===诞生=== [[File:666459.jpg|缩略图|中|500px|[http://p5.so.qhimgs1.com/bdr/_240_/t01c69919dab9af0d7b.jpg 原图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ref>[http://www.shwenyi.com.cn/renda/2012shwl/n/wypl/u1a6016851.html ]“无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2014年04月19日</ref>]] 哥伦比亚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新作[[《苦妓追忆录》]]在盗版风起的压力下,于10月19日提前在整个西班牙语世界上市。此前一周,小贩已开始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达街头兜售此书的多种盗版,出版此书的兰登书屋旗下的[[Mondadori]]出版社,被迫将原定10月27日的发行日期提前,并以130万册(其中精装本30万册)的天文印数,挤压盗版的市场空间。且由于市场需求强烈,出版商已决定加印此书50万册。 最出人意料的举动则来自作家本人。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刻,'''加西亚·马尔克斯'''改写了小说的最后一章,以瞒天过海之术,打了盗版商一个措手不及。但作家本人表示,改稿实乃出于文学上的原因。 这也许不是托辞。西语文学翻译家[[林一安]]说,经他比对不同版本,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的回忆录[[《沧桑阅尽话人生》]][[(Vivir Para Contarla)]],便曾在发表后的短时间内做过多处改动。 ===因缘=== [[《苦妓追忆录》]]不仅是对爱情的礼赞,亦可被视作献给生命的颂歌。'''加西亚·马尔克斯'''近几年来一直在与病魔缠斗。他现居墨西哥,定期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癌。从打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之后,他几乎取消了一切公开活动,全力写作计划中的三卷本回忆录,并出版了回忆录的首部[[《沧桑阅尽话人生》]],大为成功。 《苦妓追忆录》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自1994年的[[《爱情及其他邪魔》]]之后,10年来出版的首部小说。他的经纪人日前透露,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快还将出版一个短篇小说[[《我们将在八月看见对方》]]。[[《苦妓追忆录》]]的篇幅也不长,只有109页。 西语媒体皆对此作竭尽溢美之辞。西班牙[[《国家报》]]刊文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部作品光彩夺目,一如以往,且在如此之短的篇幅中,放射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哥伦比亚评论家[[康拉多·祖鲁阿加]]写道:“令人吃惊的是充满着整部小说深刻的怀旧之情,当这个90岁的男子看着熟睡的少女,不禁深陷忧郁之中,宛如在描写一头温柔的斗牛。” 哥伦比亚作家[[豪尔赫·弗朗哥]]则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打乱了令我们衰老的生物钟,通过其笔下的老寿星指出,人的年龄并非为其实有,而是来自于他的感受。” 哥伦比亚前[[文化部长]][[阿尔贝托·卡萨斯]]认为,此书“唯一的蛇足之处,便是书名,因为书中的女孩子们并不悲伤”。 =='''改编电影'''== 2007年,[[迈克·内维尔导演]],[[贾维尔·巴登、乔凡娜·梅索兹殴诺主演]]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算是最为著名的马尔克斯电影作品,但为了它的版权,好莱坞知名制片人[[斯坦多夫]]软磨硬泡了三年,最后用了苦肉计,表示自己会像主角[[阿里萨]]那样,一直磨够50年,这才最终打动马尔克斯,耗资300万美元拿下此战。 '''马尔克斯'''自己原本也算得上是一名剧作家,他的几部重要作品都亲自参与编剧,如《霍乱时期的爱情》、《苦妓追忆录》、《没人写信给上校》、《事先张扬的杀人事件》等。但他影响最大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却一直未能搬上银幕。<ref>[http://culture.ifeng.com/renwu/special/meks/content-4/detail_2014_04/18/35883017_0.shtml]马尔克斯拒绝改编《百年孤独》 只因黑泽明去世 凤凰网 [2014-4-18] </ref> 法国杂志[[《巴黎评论》]]曾问'''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何时拍电影,[[马尔克斯]]与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曾在1990年的新[[拉美电影节]]会晤,后曾公开表示《百年孤独》仅黑泽明能拍电影。然而黑泽明不久却去世了,马尔克生前曾力阻他人的一切将《百年孤独》改编电影的努力,另外电影界也公认《百年孤独》内容过于庞杂改编电影难度太高,所以至今尚无电影人去做这一努力。<ref>[http://culture.ifeng.com/renwu/special/meks/content-4/detail_2014_04/18/35883017_0.shtml马尔克斯生前坚称《百年孤独》仅黑泽明有能力拍成电影 ,书汇网 .[2014-4-18]] </ref> =='''中文版权'''== [[File:666458.jpg|缩略图|左|350px|[http://p0.so.qhmsg.com/bdr/_240_/t01131de2c897103f45.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zhe800.com/word/ernan 图片来自 折800]]]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马尔克斯于198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之后,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作家授权的情况下便被我国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蜚声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多部经典更是有多个版本盛行于市。 1990年,'''马尔克斯'''与代理人[[卡门·巴尔塞伊丝]]女士曾到北京和上海访问。这次中国之行给作家留下颇为糟糕的印象,书店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书。 马尔克斯在结束中国之行后发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其作品,特别是[[《百年孤独》]]”。 直到2010年中国农历春节前夕,经过新经典的努力,新经典版权部收到了卡门发来的授权通知,马尔克斯愿意将《百年孤独》交给该公司推出中文版。 =='''宣布患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家人说,马尔克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可能今后无法再从事写作。马尔克斯的弟弟[[海梅]]在2012年7月6日在哥伦比亚北部城市卡塔赫纳举行的[[国际青年联谊活动]]上说,马尔克斯家族有老年痴呆遗传史,马尔克斯在1999年患上淋巴癌,为了抗癌他接受了化疗,导致大量脑部神经元缺失,这都加速了他罹患老年痴呆症。经过一段治疗后,医生确定他无法再从事写作,他与写作告别了一段生涯! =='''因病去世'''== 墨西哥城2014年4月17日电,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17日下午(编注:北京时间18日凌晨)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哥伦比亚总统]][[曼努埃尔·桑托斯]]当天在其个人微博上说,马尔克斯是史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他当天发表电视讲话说,马尔克斯的辞世让哥伦比亚举国悲痛,带来“千年的孤独和悲伤”。他宣布,哥伦比亚将举国哀悼3天,政府机构降半旗。 [[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当天表示,他以国家名义向当今最伟大作家的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认为[[马尔克斯]]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走向了全世界。 2014年3月31日,马尔克斯因肺炎及相关疾病入院治疗,4月8日出院回家接受保守治疗。14日,他的病情再次恶化 。 <ref>[https://new.qq.com/cmsn/20140418/20140418007236]《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 [2014-4-18]</ref> =='''探访故乡'''==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圣卡洛斯宫]],内部装饰是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暗红色的壁纸、晶莹剔透的水晶灯、胡桃色的楼梯与地板。但在当地时间2015年5月22日上午,这里却散发出中国绿茶和哥伦比亚咖啡融合的香气。 <ref>[http://news.ifeng.com/a/20150523/43823047_0.shtml#_zbs_baidu_bk 李克强带莫言蒋方舟访马尔克斯故乡(图)] [2015-5-25] </ref> 中国作家在这里畅言自己对拉美文学的理解,而哥伦比亚作家则不断追溯自己对于中国文学的喜爱和对中国社会的认知。当天由中哥两国文化部门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人文研讨会]]”,如同一场中国与拉丁美洲文明的相互“致敬”,而[[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的出席,则让这场“致敬”进一步升级。 6位中、哥作家,与李克强总理、桑托斯总统在当天的交流中先后发言。[[中国作家莫言]]说,来到'''马尔克斯'''的故乡[[哥伦比亚]],对他而言是“幻想变成现实”。他说,自己当年幻想见到马尔克斯时的第一句话是:“先生,我在梦中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咖啡,但哥伦比亚的咖啡里面,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 李克强总理则在随后的讲话中说,希望中国的作家们在这里多喝点哥伦比亚咖啡,创造出更多沟通两国人民的作品。“期待中拉人文交流更加广阔、深入心灵!” 泛黄的黑白照片,凝神沉思的侧影,为缅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加博的一生”为主题的摄影展于21日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魏然]]在摄影展开幕式上说,“'''加博'''”是亲友和读者对马尔克斯的爱称。继承了父亲游历的品格,马尔克斯年少时便离家到卡塔赫纳和波哥大等地读书打工,由于多次乘船往返于[[马格达莱纳河]],他以这条河为背景写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和[[《迷宫中的将军》]]。 也正是在这条河上的一个渡口,马尔克斯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有着埃及血统的邻家女孩[[梅赛德斯·巴尔查]]。同马尔克斯笔下的许多爱情故事一样,他与梅赛德斯一见钟情。 从[[纽约]]到[[巴塞罗那]],从[[巴黎]]到[[哈瓦那]],从[[卡塔赫纳]]到[[墨西哥城]],相识73年,携手56载,提起这段颇有魔幻色彩的现实中的爱情,最令魏然动容的,是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时他们一同度过的穷苦落魄时光。 当时的马尔克斯已辞去工作全心投入小说创作,妻子梅赛德斯一人撑起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的重担。在花光存款后,她不得不卖掉车子、电话等家里所有值钱东西。但家里唯一没有短缺过的,就是马尔克斯写作用的稿纸。 “如果没有[[梅赛德斯]],我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本书。”马尔克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曾这样说道。 据[[哥伦比亚]][[驻华公使]][[路易斯·霍尔海·桑阿]]向记者介绍,本次摄影展精选18张由马尔克斯的家人和朋友拍摄的照片,带领读者以最亲近的方式了解这位文学巨匠平凡的生活一面。 有人说,翻译是译者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为马尔克斯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译者,魏然认为,作品里和镜头前的马尔克斯都给他一种融洽的感觉,“既是读者与作家的融洽关系,也是摄影师和画中人的融洽关系。” 魏然指出,在照片中马尔克斯自由随性,动作舒展,与之相反的是,他的作品中不乏精心设计和锤炼的隐喻,由精巧的叙事链条衔接,共同组成另一种完整图形。 ==视频== {{#ev:youku|XMTc0NTQyODk3Mg|640|inline|《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作家]] [[Category:记者]] [[Category:社会活动家]] [[Category:哥伦比亚人]] [[Category: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马尔科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