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马蜂 的原始碼
←
马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File:马蜂.jpg|缩略图|居 右| 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9%A9%AC%E8%9C%82&src=tab_www&correct=%E9%A9%AC%E8%9C%82&ancestor=list&cmsid=8f17790e71006690f84269a05dc319d1&cmras=1&cn=0&gn=0&kn=50&crn=0&bxn=20&fsn=130&adstar=0&clw=250#id=8448978169ed4290d0de427368d9fc93&currsn=0&ps=81&pc=81 原圖鏈接] [http://www.371zy.com/zfxm/yzxm/2789.html 来自 种养致富网]]]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 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 。 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称 || 黄蜂 || 分布区域 || 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 || 亚目 || 细腰亚目|||| |- |门 || 节肢动物门 || 界|| 动物界 ||目 || 膜翅目 ||亚纲 || 有翅亚纲 |- |科|| 胡蜂科 || 拉丁学名 || Vespidae || 别称 || 胡蜂、蚂蜂;红纸包腰、鬼头晕 || 纲 || 昆虫纲 |- |} ==形态特征== 马蜂的口器为嚼吸式,触角具12或13节。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腰」相连。 雌体具可怕的螫刺。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 已知有20000多种,绝大部分为独栖,社会性的马蜂仅限于[[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约1000种,还包括大胡蜂及黄衣小胡蜂类。 这些种类与蛛蜂科(Pompilidae,同属胡蜂超科)种类和其他马蜂类的不同之处是休息时其翅纵向折叠。 马蜂成虫时期的身体外观亦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和一对触角; 同时,它的单眼、复眼与翅膀,也是多数昆虫共有的特征; 此外,腹部尾端内隐藏了一支退化的输卵管,即有毒蜂针。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具大小不同的刻点或光滑。茸毛一般较短。足较长。翅发达,飞翔迅速。静止时前翅纵折,覆盖身体背面。 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 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蛹为离蛹,黄白色,颜色随龄期而加深。 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 很多蜾蠃以蛹越冬。 幼虫梭形,白色,无足。体分13节。 毒素和螫针: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 。 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生长发育== 马蜂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每个阶段的身体外观都不同。 卵常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在每个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丝质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即使窝巢是倒吊的也不至于摔落 。 并且由工蜂负责喂食,待发育成熟时身躯由晶莹剔透逐渐转为明黄色 。 接着在穴口封上一层薄茧并化成蛹,等到羽化为成虫后就破茧而出,从卵到羽化只需要二到三星期的时间。 幼虫阶段是以其他小虫为食,尤其是毛毛虫。蜾蠃类幼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 其他类胡蜂的幼虫在巢中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 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 排泄物贮在此囊中,于体内呈游离状。化蛹以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皮一起脱去。 ==生物种类== 独栖性的马蜂分布於肿腿蜂超科(Bethyloidea)、土蜂超科(Scolioidea)和泥蜂超科(Sphecoidea)以及蛛峰科。 大多数独栖性的种类建造单独的巢,巢内放入被持久麻痹的昆虫及蜘蛛。 雌马蜂在每个巢室内产一枚卵,幼虫孵出后即以巢内贮备的麻痹昆虫或蜘蛛为食,直至成熟为止。绝大多数独栖性马蜂在地面营巢,在土壤中挖一隧道并产卵於其中。 但泥蜂超科泥蜂科(Sphecidae)的种类(称为细腰蜂)具有与其他种类不同的习性,有的种营巢於多髓的树木茎中或以泥筑巢。 蛛蜂通常在朽木或岩缝中营巢,并将蜘蛛螫昏置入巢内。 [[胡蜂科蜾蠃亚科]](Eumeninae)的种类俗称[[陶工马蜂]](potterwasp)或[[瓦工马蜂]](masonwasp),以泥筑成花瓶状或水缸状的巢,可附在小树枝或其他物体之上。 胡蜂科的社会性马蜂是最著名的马蜂种类之一。大部分属於胡蜂亚科(Vespinae)及长脚马蜂亚科(Polistinae)。 其群体中有3个级型的个体︰至数1只蜂王、少数几只雄蜂及不育的雌蜂——工蜂。<ref>[https://www.zhihu.com/tardis/landing/360/ans/174349856?query=%E9%A9%AC%E8%9C%82&mid=2af4921cd322307421020485a0885d20&guid=C970BD2A1A95E5E10CA159DB2BA7A375.1587966114590 如何区分黄蜂、蜜蜂、马蜂、胡蜂…各种蜂? ], 知乎网, </ref> 蜂王是能育的雌体,在春季筑一小巢,产卵於其中,卵孵化成幼虫发育为工蜂,从而开始建立一个群体。 ==生活习性== 马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 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它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 一室一卵,分别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 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 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 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 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3次发生高峰。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 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 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 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特性危害== ==毒性== 雌蜂尾端有长而粗的螫针与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射入皮肤内,但螫针并不留在皮内。 马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 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中毒表现== 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 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 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 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袭人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 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 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胡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 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视频---国外男子用无人机捣毁蜂窝,马蜂:哪个不想活的敢毁我家?灭了它! ''' {{#iDisplay:k0760tktjza |480|360|qq}}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 380 动物学总论]] [[Category:387 節肢動物門;緩步動物門;舌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马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