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 的原始碼
←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29/9dfcdc26afae46a9a41d522d1e8601a4_th.jpeg width="31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37219956_50344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1938年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组,是今日雕塑系的源头和永久骄傲的精神动力,是关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成立与发展过程的简介。 ==院系介绍== 1951年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雕塑系成立,历经东北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和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为我系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期间以当年留学日本的刘荣夫;留学[[日本]]并到德国考察的郑惠南;留法的王熙民;到[[德国]]考察的李克勤;以及黄心维、高秀兰、杨美应、田金铎、曲乃述诸先生为主,建立并健全了一整套现实主义雕塑教学系统,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东北特点的现实主义雕塑流派。这期间创作的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广场《人民公社万岁》群像、《哈尔滨抗洪纪念碑》和沈阳中山广场大型群像《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等大型纪念雕塑<ref>[https://www.sohu.com/a/167589345_672537 【雕塑类型】雕塑的形式和分类,雕塑分类详情(2) ],搜狐,2017-08-27</ref>,成为新中国建国后纪念性雕塑的代表作品。1978年辽宁美术创作室雕塑创作组并入雕塑系,13名雕塑家为雕塑系注入了新的力量,成为我系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为恢复正常的教学系统,并在[[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学体制进行调整。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及国外新观念、新技术的引入和溶合。产生了《走向世界》、《九·一八残历碑》、《白山魂》、《赵一曼》、《晨雾》等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作品。 ==学院发展== 1999年后雕塑系发展进入第三阶段,重点工作为在保持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以具象写实为立系之本。并进一步开拓新的领域,逐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和国际当代[[雕塑]]的新观点、新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基于扎实基本功上的创造性。这一时期雕塑系所创作的大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整体雕塑》、[[北京西站]]南广场雕塑《国风》、《雷锋和少年儿童》和第十届全国美展中的《姜煜》、《无题》为代表的一批重要作品,充分体现了雕塑系新时期的学术实力。 迄今为止,雕塑系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双重基础》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在具象写实基础系统中融汇了雕塑系传统的教学经验,它奠定了基础课教学的根基。抽象造型基础以具象写实为根基,是对具象写实基础的补充。《双重基础》以唯物主义为哲学理念,强调主观思维方式来源于客观对象,它已逐步成为具有雕塑系特点的基础课[[教学]]方式。在常规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当代雕塑语言的引入和应用,注重艺术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启迪。雕塑系具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包括材料工作室、[[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图书馆及电脑教室。 当下雕塑系的教学系统将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中稳步发展,并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