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鹰鸮 的原始碼
←
鹰鸮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鹰鸮'''(学名:Ninox scutulata):共有11个亚种。夜行猛禽。体长22-32厘米,体重212-230克。无明显的脸盘和领翎,眼先具黑须。迁徙。眼大,深色,似鹰,故名。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 [[File:鹰鸮1.jpg|缩略图|鹰鸮[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865264224&di=dd9b5cca5a923c3b81c8a6afede5fc7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photoblog%2F1305%2F03%2Fc0%2F20489210_20489210_1367530734921_mthumb.jpg 原图链接]]] 栖息于山地阔叶林中,喜欢在夜间和晨昏活动,飞行迅捷无声,捕食昆虫、小鼠和小鸟等。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雏鸟晚成性。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中文学名''' | 鹰鸮 | '''目''' | 鸮形目 |- | '''拉丁学名''' | Ninox scutulata | '''科''' | 鸱鸮科 |- | '''界''' | 动物界 | '''属''' | 鹰鸮属 |-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种''' | 鹰鸮 |- | '''亚 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亚 种''' | 11亚种 |- | '''纲''' | 鸟纲 | '''命名人及年代''' | Raffles, 1822 |- | '''亚 纲''' | 今鸟亚纲 | '''英文名称''' | Brown Hawk-owl |} ==目录== [[File:鹰鸮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865342446&di=a12e1803b34732ae0f61a28dead3aa2b&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imgtn.bdimg.com%2Fit%2Fu%3D3437146171%2C260269489%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鹰鸮属中型猛禽。由于它的外形似[[鹰]],故得名,这种体形也有利于它在白天活动。与这种习性相适应,它也没有主要用于收集音波的显著的面盘、翎领和耳羽簇。上体为暗棕褐色。前额为白色,肩部有白色斑,喉部和前颈为皮黄色而具有褐色的条纹。其余下体为白色,有水滴状的红褐色斑点,尾羽上具有黑色横斑和端斑。 虹膜黄色,嘴灰黑色,嘴端黑褐色,跗蹠被羽,趾裸出,为肉红色,具稀疏的浅黄色刚毛,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12-220克,♀230克;体长♂290-313毫米,♀280-313毫米;嘴峰♂14-20毫米,♀12-17毫米;翅♂226-234毫米,♀230-240毫米;尾♂125-140毫米,♀121-140毫米;跗蹠♂28.5-33毫米,♀27-31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尤其喜欢森林中的河谷地带,也出现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树林、林缘灌丛、果园以及农田地区的高大树上。 ==生活习性== 鹰鸮白天大多在树冠层栖息,黄昏和晚上活动,有时白天也活动。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大多单独活动,另外雏鸟离巢后至迁徙期间则大多呈家族群活动。飞行迅速而敏捷,而且没有声响。在向入侵者攻击时飞行速度更快有而力。常从栖息处突然飞出。 繁殖期常在黄昏和晚上鸣叫,并常常反复鸣叫不止。叫声圆润,升调假嗓哨声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调高,每一两秒钟重复一次,鸣声多变,有时发出“蹦蹦,蹦蹦,蹦蹦”的短促而低沉的叫声,有时持续很长时间,通常于晨昏时分。 主要以鼠类、小鸟和昆虫等为食。追捕猎物有时竟会闯入居民住室中。 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在南方为留鸟。活跃,黄昏前活动于林缘地带,飞行追捕空中昆虫。有时以家庭为群围绕林中空地一起觅食。 ==分布范围== [[File:鹰鸮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865412277&di=ffebb498132763228774b6abad7ef2f3&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irdnet.cn%2Fforum%2F201911%2F11%2F221144uzh6d7oosen3e7oq.jpg 原图链接]]] ===世界===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53792/1cbbMfUuieBXOpoLgVZB6HXt6fYDb61wvanBotNQwKK8r-ATo4IkeqZqZnadjaifBOtVdhhc0Ys5-aTzxWU PBase.com,引用日期2019-05-01] </ref> ===中国=== 主要省份:[[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台湾、香港。 保护区:[[牛姆林]]、[[武夷山]](福建)、董寨鸟类、[[鸡公山]]、[[凉水]]、[[兴凯湖]]、后河、长白山、[[鄱阳湖]]、武夷山(江西)、双台河口、[[荣城天鹅湖]]、[[缙云山]]、[[金佛山]]、哀牢山、大围山、金平分水岭、高黎贡山、[[清凉峰]]、天目山(浙江)、[[瓦屋山]]、[安溪云山]]。 山脉湖泊:[[长白山]]、[[大别山]]、[[桐柏山]]、[[天目山]]、[[秦岭]]。 在中国留鸟及夏季繁殖候鸟均有,但都不常见。于中低海拔高度,上至海拔1500米。亚种西伯利亚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华东,南迁越冬;华南亚种为中国南方及海南岛的留鸟;日本亚种为[[台湾]]包括兰屿及[[澎湖列岛]]的留鸟;印度亚种为[[西藏]]东南部的留鸟。 ==繁殖方式== [[File:鹰鸮4.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865474674&di=7c2c48e451965b9680bc1da24aa1ca26&imgtype=0&src=http%3A%2F%2Fwww.wildchina.cn%2Fbbs%2Fattachments%2Fdvbbs%2F20088215571021056.jpg 原图链接]]] 繁殖期为5-7月。通常营巢于大青杨、春榆等树木上的天然洞穴中,也利用鸳鸯和啄木鸟等利用过的树洞。营巢的树洞均较宽阔,其阔度和深浅变化均比较大。巢洞口的直径为9-30厘米,洞深为18-64厘米,洞内的直径为10-43厘米。巢内没有铺垫,或仅有树洞中腐朽的木屑。如果是鸳鸯的旧巢,其中则有少量遗留的绒羽。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枚。卵近球形,为乳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孵卵完全由雌鸟承担,雄鸟则在巢的附近警戒。护巢时极为凶猛,特别是在孵卵的后期和育雏期间,遇到危险时,雄鸟和雌鸟会轮番向入侵者发动猛烈的攻击,直到将入侵者赶出领域。孵卵期25-26天。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两眼紧闭,全身被有白色的绒毛,皮肤为肉红色,嘴为灰黑色,蜡膜和爪为铅灰色,至30日龄时陆续离巢。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53792/7245c8E8UzGjA1HfS80kNh9xNPfzinpxdw-l3DcjXHynaikoAcpKyF8dQxUtpWJ8q-hRwmTWrEs91pnex7li58nLhoaN2ES78ZDGbv-tZTs4c-n124hIthWv IBC Bird Collection,引用日期2014-02-21] </ref>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53792/3db7WDCotUmbi4Hpv19GlmW5zYG3s4SaLYISJdeTncclL2aDT5rN8NLj96hhGjoC5zzep4UdA9BmQgeOSqIAS8xKzGZOwAaIC3Ej8vzusBP_ .The IUCN Red List .2018-02,引用日期2019-05-01] </ref> ==视频== {{#iDisplay:s05384h9vaj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动物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鹰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