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黑水靺鞨 的原始碼
←
黑水靺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黑水靺鞨.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BB%91%E6%B0%B4%E9%9D%BA%E9%9E%A8&step_word=&hs=0&pn=15&spn=0&di=464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987912190%2C1963860526&os=2716198154%2C1522295636&simid=2987912190%2C1963860526&adpicid=0&lpn=0&ln=466&fr=&fmq=163996872722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p7.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10121%2Fb76563c49e8f4797b12af18309fdfb8f.jpeg%26refer%3Dhttp%3A%2F%2Fp7.itc.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42560716%26t%3D21cc87359cabd3a640d360b13e7d7f5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99c0lacab_0mam0c&gsm=f&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2LDQsNSwxLDMsNyw4LDIsOQ%3D%3D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45790508_760675 来自搜狐]]] '''黑水靺鞨''':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 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有历史渊源关系,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史载:黑水靺鞨,住在靺鞨诸部的最北,“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 黑水靺鞨最初在中国东北部最北的“黑水”(黑龙江)沿岸,而得名“黑水靺鞨”。金史中记载唐朝时期‘黑水靺鞨居古肃慎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金国之所起焉。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亡高句丽后,黑水靺鞨开始沿松花江、牡丹江南下、西进,并在691年末与唐朝(武周)发生军事冲突,被武周靺鞨籍将领李多祚击败。 渤海国时期,黑水靺鞨与建立渤海国的粟末靺鞨同属于靺鞨但时有冲突。黑水中的思慕是鄂温克人。 黑水靺鞨分为思慕部 、郡利部 - 黒龙江河口: 窟说部 - 桦太北部: 莫曳皆部 - 桦太东南部 :拂涅部 - 牡丹江下流以东(现在密山市周边):虞娄部(挹娄)、越喜部、 鉄利部。渤海国建立后,其他靺鞨民族在黑水部的领导下,由唐朝设立黑水都督府管理,统称黑水靺鞨。黑水靺鞨并不是单指黑水部一部。 当辽灭亡渤海国后,一些黑水靺鞨被契丹统治成为[[熟女真]]。 == 历史 == 五代辽朝 五代时期,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这一名称代替了靺鞨。辽朝又因避讳改写作女直。 辽天显元年(926)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部分女真人随渤海人南迁,编入辽籍,称为“熟女真”,后又分出回跋女真;留居故地的女真人,未入辽籍,称为“生女真”(广义上包括五国部和东海女真)。生女真分为数十部,其中的完颜部逐渐强大,他们营建庐室,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私有财产,阶级分化十分明显,法律规定杀人者偿马牛三十,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金朝时期 至乌古乃(1021~1074) 为部长时,始建官属,并着手统一生女真各部,被各部推为都勃极烈,同时受辽生女真部节度使官号而不系辽籍,成为辽朝属国,世袭不绝。至盈歌为都勃极烈时,禁其他女真部落自称部长(勃极烈),擅置信牌者治以法,女真各部遂号令统一。 辽末,阿骨打(1068~1123)即起兵反辽,在1115年建立金朝。金朝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成为与南宋南北对峙的中国北部封建王朝,并且把外兴安岭以南及黑龙江下游都放在金朝上京直接管辖里。1234年被蒙古灭亡。 元朝时期 到元代,迁入中原各地和散居辽东的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与华北汉人同被视为汉人。其留居东北边疆的女真人,则仍以渔猎或狩猎为生,社会发展较为缓慢,有的仍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元朝在黑龙江依兰一带设桃温、胡里改、 脱斡怜、斡朵怜、孛苦江五个军民万户府,在黑龙江下游及黑龙江以北所设各万户府、女真水达达路及征东元 帅府所辖的女真各部落,即是女真中尚处渔猎或狩猎生活的一部分。<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470824800309804&wfr=spider&for=pc 回看传奇将军李多祚如何让武则天还政于李氏唐朝]桃花源古迹</ref> 明朝时期 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 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今松花江 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自明初 至明中叶,在女真住地设置卫、所,逐渐增加,多达384 个卫、所,总属奴儿干都司名下。卫、所的长官如都督、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长、百户长等,都以女真酋长担任。明廷给予印信,允许定期赴京朝贡。并先后于广宁、开源、抚顺、清河、□阳、宽甸等处开设马市,进行贸易。此类卫所称为羁縻卫所,故仍受辽东都指挥使司节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为明廷内官,在明永乐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余年中,屡受 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永乐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兴建和重建永宁寺在奴儿干都司所在地(黑龙江口附近亨滚河来汇处特林地方古城),两次 皆立碑于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后者额题《重建永宁寺记》,详细记载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 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汉、女真、蒙古、藏4种文字,题名都由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女真、蒙古等多种民族成分,为明朝东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 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为元胡里改、斡脱怜二万户的部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于明初来归,先后建立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设指挥使,统辖其众。海西各卫所后来发展为叶赫、辉发、哈达、乌拉四部。因受东海女真的袭扰,建州、海西二部 相继辗转南移,嘉靖年间(1522~1566),建州女真定属于今抚顺以东苏子河一带;海西四部分散在今开原以 北辉发河流域。建州、海西二部生产力发展较快,农耕 技术相对提高,已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迅速由采集狩 猎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各部部长称贝勒、贝子,拥有大批奴仆(阿哈),成为奴隶主([[额真]]),平民则称为伊尔根。永宁寺碑明成祖经营奴儿干设立卫所的记事碑,背面 有女真文,为女真文字资料中的珍品。 == 满洲崛起 == 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人首领、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起兵,在辽东总兵李成梁的支持下,统一了建州各部,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后加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 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在统一过 程中,努尔哈赤将女真人原有的狩猎生产组织形式“牛录” 加以增定完善,创建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称大英明汗,沿用“金”为国号,史称后金。关于后金建国前及后金时期的社会性质,史学界各家说法颇有差异,讨论正在深入发展。 天命十一年(1626)清太祖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大位,于天聪九年(1635)改“诸申”(女真另一译写形式) 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而其余女真各部亦各以赫哲(赫真)、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女真一名在清代逐渐消失。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改国名为清,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588897356351250&wfr=spider&for=pc 唐朝就有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管辖,辽的有效管辖又如何呢?]未央文史</ref> == 文字 == 女真人在建立金朝以前,使用契丹字,建国后借用契丹字母(见契丹文)创制女真字,有大小女真字之别,与汉文同样成为金朝通用文字。 == 政治 == 为加强对汉区的统治,金朝不断迁徙猛安谋克于中原各地,使其与汉人杂居,加速了女真人的封建化,也促使女真人接受中原高度发达 的封建经济与文化,至金末,已渐与汉人同化。 == 习俗 == 契丹、高丽、室韦皆不属辫发民族;奚族的发式因不见于文献记载,暂时不详;只有靺鞨“俗皆辫发”,但仅黑水靺鞨的发式可以考知。 《新唐书·北狄传》记载:“黑水靺鞨……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编发,即辫发,但黑水靺鞨的辫发是何种样式已不得知。不过,女真来源于黑水靺鞨,满族又出自女真,文献中有关于女真发式的记载则是比较清楚的。《[[大金国志]]》卷三九记载:“金辫发垂肩,留颅后发系以色丝。” 《北风扬沙录》称“(女真)人皆辫发,与契丹异,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富人用珠玉为饰。”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则云“(女真)男子辫发垂后,耳饰金环,后颅留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玉为饰。”这些记载既称“辫发”又强调“留颅后发”,对照满族男子的发式,可以明确这是一种既髡又辫的发式,即剃去额前发,留颅后发,编辫垂后,系以色丝。宋金时期,对这种发式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名称,所以文献中有时称作“编发”,有时又称作“髡发”或“削发”、“剥发”,直到满族才开始称这种发式为“剃发”。由此可以推测,黑水靺鞨很可能也是这种前髡后辫的发式,与朝阳出土的石俑的发式应有不同。 粟末靺鞨辫发的样式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靺鞨各部虽然同一族名且“俗皆辫发”,但辫发的样式未必相同。因为当时靺鞨只是一个种族共同体,文化和习俗并不完全相同。《新唐书·北狄传》载讲黑水靺鞨时,也明确指出“自别于诸部”,也就是说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辫发的样式可能是不相同的。程溯洛先生将中国历史上的辫发区别为两类:“一类属于单纯辫发,即将前额蓄发直至脑后,编垂而下;另一类则剃去前脑头发,而后脑编发。” 黑水靺鞨、女真、满族即属于后一类的辫发。苏默默和既然属于辫发又与有别,就很可能属于前一类。 == 外交 == 722年(开元十年),黑水“酋倪属利稽,玄宗即拜勃利州刺史。”这是黑水靺鞨在7世纪最后几年中与唐王朝发生军事冲突 、中止来往30年后,重新表明对唐的臣属。在这一举动的背景中,一方面因素来自突厥:在默啜可汗716年被杀,即位的毗伽可汗励精图治并再次使突厥走向强盛之前,突厥曾一度衰微, 这使黑水被迫再次调整对唐政策,重新与唐接近。另一种因素就是大武艺在此时开始推行北进政策,黑水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被迫主动与唐接近以求政治庇护。 同光二年,黑水兀儿遣使者来,其后常来朝贡,自登州泛海出[[青州]]。明年,黑水胡独鹿亦遣使来。兀儿、胡独鹿若其两部酋长,各以使来。而其部族、世次、立卒,史皆失其纪。至长兴三年,胡独鹿卒,子桃李花立,尝请命中国,后遂不复见云。 == 遗迹 == 渤海自大武艺时代起与黑水靺鞨形成对峙。八世纪中期以后,渤海国家渐强大,黑水靺鞨可能一度役属渤海。九世纪初期以后,曾经见诸于史籍的一些靺鞨部被渤海吞并;黑水靺鞨与渤海关系不详,不排除仍然对渤海存在臣属性质,但绝对不曾被渤海吞并,成为其编户。九世纪末期以降,渤海盛极而衰,黑水靺鞨利用此机会重新获得独立。 1993年3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博物馆在朝阳市黄河路发掘了一座大型唐墓。墓内甬道壁龛内发现2件辫发石俑。唐墓中随葬辫发石俑为第一次发现,从辫发样式看,这两件石俑的形象显然不是汉族,而是东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笔者认为,这两件是古代粟末靺鞨族人的石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考证如下。这座唐墓为砖筑圆形单室墓。两件石俑原应放置在甬道中部的壁龛内,男东女西。因墓葬曾被盗掘,出土时男俑已不在龛内。两件石俑皆以绿色砂岩雕制,下部雕出方形台座。男俑连座高112厘米,浓眉大眼,高颧骨;头发向后梳拢,至后颈部扎结,然后两股头发梳长辫下垂,辫稍不扎结;身着圆领窄袖长袍,束带穿靴;左手微抬,架一鹰,将系鹰之绳缠于手指之上,右手下垂并执一铁挝。女俑连座高102厘米,浓眉大眼,嘴角微翘,面露微笑;头发向两边梳起,在头顶两边梳成两髻,然后又在颅后结成辫发下垂,辫梢部扎结;身着交领(一侧翻开)窄袖长袍,腰束鞢(革燮)带,袍襟撩起系于带内,露出长内衣,脚穿靴;双手置于胸前,作左手握右手拇指作“叉手”状;在鞢(革燮)带右侧佩香囊和鞶囊,左侧佩一条状物,身后别一把带鞘的刀子。两俑的脸、手部均涂成粉红色,头发涂成黑色,出土时虽已剥蚀,有的地方仍可见到施彩的痕迹。 == 位置 == 黑水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北面,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两岸一带,发展较慢,分十六部。唐玄宗时,在这大部落设置黑水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任命各部落首领为州刺史。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地区同内地的联系。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390?人類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黑水靺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