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默特爾·克萊爾·巴舍爾德 的原始碼
←
默特爾·克萊爾·巴舍爾德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默特爾·克萊爾·巴舍爾德.jpg|230px|有框|左|默特爾·克萊爾·巴舍爾德[https://www.google.com/search?biw=1366&bih=608&tbm=isch&sa=1&ei=4kF9XKvAKMazmAXar5agCQ&q=Myrtle+Claire+Bachelder+1908&oq=Myrtle+Claire+Bachelder+1908&gs_l=img.3...42995.43746..44609...0.0..0.52.96.2......0....1j2..gws-wiz-img.Mb9guwt0E3U google]]] '''默特爾·克萊爾·巴舍爾德'''(Myrtle Claire Bachelder,1908年3月13日-1997年5月22日)美國化學家,陸軍婦女隊軍官,曾秘密工作於曼哈頓計劃從事原子彈研發,在金屬化學技術上亦有貢獻。 ==早年經歷== 1908年3月13日,默特爾•巴舍爾德出生在麻薩諸塞州的奧蘭治。1930年畢業於米德爾伯里學院,獲得理學士學位,隨後在麻薩諸塞州南哈德利一所高中擔任科學老師和體育教練。教書的同時,她在波士頓大學繼續進修教育學,並在1939年獲得碩士學位。 巴舍爾德早年供職於美國陸軍婦女隊,後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從事核武器開發,直接服務於曼哈頓計劃。她所開創的實驗方法對項目製作原子彈頗具重要性。二戰結束後,巴舍爾德轉入芝加哥大學從事金屬化學方向的研究,在稀有元素提純等方面均有所貢獻。自研究所退休後,她曾出任出任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官員。 ==曼哈頓計劃== 曼哈頓計劃旨在開發核武器,項目在位於沙漠地帶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秘密進行。巴舍爾德負責對鈾的同位素進行光譜分析,其中只有鈾-235是可分裂物質。巴舍爾德的任務因而十分關鍵:她必須保證原子彈中核物質的純度,這樣核爆炸才能產生。 1942年11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巴舍爾德在其位於斯普林菲爾德總部加入了美國陸軍婦女隊。她先後在美國多地接受軍事訓練,隨後被分配至陸軍婦女隊在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分遣隊,直接參與曼哈頓計劃。她收到秘密指令,帶領15到20位陸軍婦女隊成員,從駐紮地愛荷華州狄蒙出發,經俄克拉荷馬州錫爾堡到達新墨西哥州首府聖塔菲。1943年10月21日,巴舍爾德一行最終駐紮在洛斯阿拉莫斯。 這些試驗方法在鈽-239的製備中也有用到,類似的方法也運用於鈾彈「小男孩」的製造中,而1945年7月「三一試驗」中的原子彈和投於長崎市的「胖子原子彈」,更是使用了鈽製作內部核心。曼哈頓計劃在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指導下進行,巴舍爾德曾這樣評價他: 「一個永遠拿著筆和紙的人」,他沉浸在物理理論之中,也對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設備讚嘆不已。巴舍爾德記得,奧本海默曾站在她的實驗室那台最重要、最昂貴的儀器前隨便亂拍按鈕……他問道:「這個是幹什麼的?」然後他又去拍另一個按鈕……要不是有人勸止他,恐怕他就會毀了那台設備。 ==在核能方面的貢獻== 作為一位女性,巴舍爾德罕見地取得了重大的科學成就,她的貢獻也在此時得到了認可。 二戰結束,原子彈的研發告於段落,與此同時,民用核能蓬勃發展。1945年10月,監管核技術研究的暫定委員會提交了梅-詹森法案(May-Johnson Bill),該法案允許軍人參與和部分控制核研究。這一提議遭到了巴舍爾德在內的多位核專家的反對;法案最終沒能在國會通過,取而代之的是1946年原子能法案。1947年1月,新成立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解密了此前270份秘密檔案,包括X射線和鈾礦提煉的技術文件,而這些發現正是巴舍爾德在戰時做出的。 ==稀有元素碲和銦的提純法== 退伍後,巴舍爾德加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化學研究。曼哈頓計劃初期,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弗蘭克曾擔任「冶金實驗室」化學部主任(Director of the Chemistry Division),這所位於芝加哥大學的實驗室曾是核研究的重鎮,早在1942年就首次實現了自持鏈式核反應。巴舍爾德加入的正是芝加哥大學金屬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etals,1967年更名為詹姆斯•弗蘭克研究所)。在這裡她繼續在金屬化學方面的研究。這一時期,巴舍爾德取得了諸多成就。 她進一步發展了稀有元素碲和銦的提純法。 她的研究興趣甚至延伸到了海洋考古學,比如她曾測定出愛琴海沉船中黃銅炮的化學組成。 她在天體化學上也有貢獻,美國航空航天局便曾邀請她分析阿波羅計劃自1969年至1972年間從月球表面上收集來的岩石 1973年,巴舍爾德從詹姆斯•弗蘭克研究所退休,隨後出任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官員。 1997年5月22日,巴舍爾德在芝加哥逝世。 ==核武開發思想== 巴舍爾德認為參與核武開發,以及美國隨後向日本投放核彈,都是符合道義的,因為後者終止了二戰,特別是使美軍免於登陸日本本土,陷入與日軍更慘烈的戰鬥中,防止了傷亡擴大。戰略武器限制談判期間,巴舍爾德雖支持控制核武,但也曾發表如下言論: 核武反對者應該把40年代的核武建設放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中看:「你不能把核武研發抽離出那個時代,放在如今80年代的背景下審視,然後判斷它是否正當。」 ==參考文獻==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t-xpm-1997-05-26-9705260114-story.html MYRTLE C. BACHELDER] [http://news.bbc.co.uk/2/hi/americas/4641861.stm The day the world lit up] [http://news.163.com/special/atom_bomb/ 如何造原子弹] [[Category:化学家]][[Category:美国人]]
返回「
默特爾·克萊爾·巴舍爾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