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09.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嵊州竹编 的原始碼
←
嵊州竹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嵊州竹编.jpeg|有框|右|<big>嵊州竹编</big>[http://im.wenwuchina.com/upload/2017/02/20/20170220111907206.jpg 原图链接][http://www.wenwuchina.com/article/20178/285348.html 来自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的图片]]] '''嵊州竹编'''为流行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嵊州市]]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原名嵊县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作为浙江竹编的杰出代表现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嵊州竹编的编织手法包括龟背、传丝、打束、缠股盒结边等200余种,粗细并茂,以竹编模拟[[动物]]、竹丝篾片漂白、篾片烫印花筋和蓝胎漆器为四大工艺特征,尤以竹编模拟动物为特色,常以狮、象、鸡、鱼等动物造型与盒、罐等巧妙结合,可实用兼欣赏。早期的竹编以编制箩、篮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至[[20世纪]]80年代已发展为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现场等十二个大类7000多个花色品种<ref>[https://www.sohu.com/a/259233059_726586 嵊州竹编:指尖上的艺术 ],搜狐,2018-10-12</ref>。 ==历史发展== 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勤劳聪慧的先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编织出“方格纹”、“米字纹”、“人字纹”等纹样。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嵊州竹编工场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编成为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清光绪年间,嵊州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建国后,嵊州竹编已从传统的[[工艺品]]发展成为堪称世界一绝的艺术奇葩。竹编艺人合作办场,创立了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后改名工艺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 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形成了一批专业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到1988年,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6000多个花色品种,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ref>[http://sznews.zjol.com.cn/sznews/system/2009/01/05/010842264.shtml 嵊州——中国竹编之乡 ],嵊州新闻网 ,2009-1-5</ref>。 ==主要特色== 嵊州竹编通常取料于当地盛产的各种坚韧挺拔的翠竹,如水竹、早竹、[[毛竹]]等。劈成的篾丝细如发,篾片薄如纸,可以编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嵊州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著称。嵊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 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剖青、锯竹、卷竹、剖竹、开间、烤色、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众多步骤,编织技法更有龟背、插筋、弹花、穿丝等一百多种。 嵊州竹编有竹编模拟动物、漂白、花筋、蓝胎漆四个特色品种,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飞》、《苏武牧羊》、《昭陵六骏》等。竹编《九狮舞绣球》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深受好评;竹编《沧海还珠》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澳门]]特区新政府的礼品,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嵊州竹编的编织方法粗细并存。细者能在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能充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工致质朴。 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嵊州竹编艺人们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首创并形成了四大工艺特征:竹编模拟动物、竹丝篾片的漂白、篾片烫印花筋和蓝胎漆器。所谓"花筋"工艺,是把印有各种图案的篾片,插在器物的中间和两端,印花一般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套色之分,颇具[[装饰]]效果。 ==传承价值== 嵊州工艺竹编以造型精巧、编织细腻、气韵生动而著称,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誉满中外。到20世纪八十年代,嵊州竹编已畅销到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东方珍宝”、“世上精品”的赞誉,其中竹编“白尾海雕”受到美国总统卡特和[[邓小平]]同志的赞扬;竹编“奔马”得到了[[江泽民]]同志的赞扬。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为研究竹编生产历史和江南农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线索。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嵊州工艺竹编厂已于2002年11月停产,嵊州竹编后继乏人,亟待抢救、扶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嵊州市的俞樟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返回「
嵊州竹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