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30.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和平镇 的原始碼
←
和平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和平镇位于福建省邵武市西南部,镇区辖10个行政村与1个居委会。2005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 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234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74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1.4948亿元,财政收入达384.8万,农民人均收入达4398元。 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3406公顷,常住人口8694人。 ==历史人文== 和平镇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州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平镇早在四千年前便有人类繁衍居住,建置始于唐,历史文化悠久,是邵武历史上第一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和平旧称“禾坪”,取地势平坦和盛产稻谷之意。新石器时期,古越先民就在这儿繁衍生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其建置沿革为:唐称昼锦里,宋属昼锦乡,元属昼锦下乡,明为昼锦下乡三十三都,清朝乾隆年间设置和平分县,建县丞署,又有旧市街,旧圩街之称,民国时设禾坪区、禾凤乡,1950年设立和平镇,1958年成立红南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和平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为和平镇,现为邵南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集镇。和平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两名宰相、六名尚书、137名进士,故和平又有“中国进士之乡”的美誉,如今博士、硕士、研究生也多达20多名,他们分布全国各地。 ==建筑景观== 和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镇区建筑格局为全国罕见的古城堡式大村镇。现尚存东门、北门两座城门谯楼及部份城墙,城内南北向一条用青石板铺筑的主街长600余米,被专家称为“福建第一街”。古镇区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0.43平方千米的城堡内有黄峭创办的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书院”,有李氏、黄氏、廖氏等五座“大夫第”,清朝乾隆年间设置的分县旧址“县衙门”,还有歧山公祠、丁氏公祠、旧市义仓、谢氏庄仓、司马第、旧市三宫(天后宫、万寿宫、三仙宫)、恩魁等近200幢典型明清古建筑,形成古民居建筑群;和平还是黄峭的故里,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因娶三妻共生21子,其后代子孙20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故位于坎头村的“黄峭墓”和“黄氏峭公祠”每年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黄峭后裔前来寻根祭祖;此外,还有罗前村的光源寺,坎下村的中乾庙,坎头村的下神桥,以及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军事家袁崇焕题名的“聚奎塔”等等,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
和平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