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70.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纶 的原始碼
←
王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王纶故居</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50914d88e242c3be width="300"></center> <small>[图片网址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王纶'''(公元1453—1510年),明代医学家,字汝言,号节斋,[[浙江]]慈溪人。 ==人物生平==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2&filename=SJZX201207002&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IxMjVyRzRIOVBNcUk5Rlpv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nVadEZ5cmxWTC9PTmlmUmQ= |title=王纶《胎产医案》医学贡献初探[J]. |author=彭榕华. |work=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date=2012,7(07):553-555+562. }}</ref> <br> 王纶先世居陕西铜川,五代时迁居浙江慈溪。其幼习举子业,据慈溪《王纶墓志》载:“公童时早慧,属对不凡”“长就学,益自励,攻苦食淡,鲜尝甘寝,名称籍甚,为邑鸿儒,成化庚子,以诗领浙江乡荐。” <br> 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公时年32岁)举进士,历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工部都水司、仪制郎中、广东参政、湖广右布政史、广西左布政史等职,官至巡抚湖广都御史,后因父病而精于医术。其兄经,进士,亦知医。《(雍正)慈溪县志•卷七》载:“纶为人友爱,性刚方鯁介,不媚流俗,且为文平实雅淡,理明意远,尤精于医,所治无不瘳者。”《(嘉靖)宁波府志•卷二十一》载:“外任时,常朝听民讼,暮疗民疾,历著奇验。” <br> 他朝官暮医,在繁忙的政务之余,矢志于医学的研究与实践。他论病定方,不泥于古,把金元诸家学术思想有机的结合,参合自己的心得与临证经验,治病救人,颇有良效。薛己称赞他说:“及登第,任历中外,皆得人心,至于人之疢疾,治无不验。古人所谓良相良医,盖兼体之矣。”今配神农祠中。<br> ==医学著述==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899&filename=WXZZ199903006&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DQyOThNMUZyQ1VSTE9mWnVadEZ5cmxWTHZMTWpYUmRMS3hGOWpNckk5Rllv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c= |title=王纶医著及学术思想简介[J]. |author=陶晓萍. |work=中医文献杂志, |date=1999(03):12-13. }}</ref> <br> 据《兹溪县志》载,王纶有著作五种: <br> 《本草集要)8卷。据该书自序云:此书初作于明•弘治壬子(公元1492年)。称“凡三易稿,历四寒暑而书成”。现流传本,乃系嘉靖己酉(公元1549年)邢某在陕西重刻本,该书多发丹溪翁之微,故明代称此书为本草中之善本。 <br> 《明医杂著》。《千顷堂书目》作8卷。目前流传的系薛己注释本,改为6卷。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工氏自云:“予修《本草集要》既板行矣”,更“欲著《随证治例》,使穷乡下邑,无名医者,可按方治病,闭户一月,纂成五篇,后觉难下手而止……又尝欲读丹溪《语录》、《余论》等书,著得医论二十条,及补阴、积术等丸方论”,由于“奔走仕途,皆未成书”。后于弘治十五年,在广东任布政司左参政时,才将上面一些文章集合一处,取名《明医杂著》。此书以阐述工氏对杂病的证治方法、堪称王氏的代表之作。 <br> 其他著作:共三种。《中国医籍考》、《千顷堂书目》中皆列有《医论问答》一书;《浙江通志》引《黄氏书目》及《千项堂书目》里都列有《节斋小儿医书》一卷;《慈溪县志》记有《胎产医案》一卷。<br> ==医学成就==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495&filename=TZYY404.012&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U2NTgwM2ViT2RSYnVmWmVkc0Z5N25WZz09TVRmU2Q3ZTRHcy9Ncm8wcUY1NE9mZ2c1emhBVTRqaDRPWDZUckg= |title=王纶学术思想及其医学成就[J]. |author=陆晓东,胡松春,蒋新新. |work=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date=1994(04):16-18. }}</ref> <br> '''熟习内经,参合诸子倡四法''' <br> 王氏作为丹溪的弟子,崇尚《内经》旁及诸家,才能融汇贯通,由其是对仲景、东垣、河间、丹溪诸大家的理论及学术观点更为兴欣、他说:“仲景、东垣、河间、丹溪诸书孰优?学之宜何主?曰:宜专主《内经》,而博观乎四子,斯无弊矣。四子之出初无优劣,但各发明一义”。他强调:“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次贯之,斯医道三大全矣。王氏在倡导四大法则的前提下,对论治杂病更有心得。他在继承丹溪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了杂病以气、血、痰、郁论治的观点。他说:“丹溪先生治病,不出气、血、痰、故用药之要有三: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久病属郁,立治郁三方,日越鞠丸,”他进一步发挥地说“盖气、血、痰之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误药杂乱而成郁。故采用此方治病时,以郁法参之,气病兼郁则用四君子汤加开郁药、血病、痰病皆然。故四法者,治病用药之大要也。这是在“杂病用丹溪”大法指导下的四法,认为杂病的病机不外气、血、痰、郁,而郁病更为常见多见,在治气、血、痰病均“以郁法参之”。这种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知事达变,纲举目张的论治方法,值得借鉴。 <br> '''专注寒凉,慎用辛操与温补''' <br> 王纶学宗丹溪,认为“人之一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对内妇、五官等20余种疾病的治疗大法皆采用滋阴降火法。例如在对“伤寒时气病后调养”即使在“先服参、芪甘温药一二服,以补六气,随后便服滋阴生津润燥之药”这种时时顾及阴津,对后世温病学派“保得一分津液,便存得一分生机”颇有起迪与影响,并且创造补阴丸。他对一些医家“不知气血之分,往往服参、茂次为补”滥用温补辛温之品提出了批评,提倡要慎用参茂及温补辛燥之法。 <br> 纵观王氏医著及论述,他多次实火立论,用药偏主寒凉与清热滋阴之法。但亦并不是偏废辛燥温补,只是继承了朱氏衣钵而有所发挥罢了。 <br> '''调理疾病,静心息虑胜百药''' <br> 王纶在论治疾病应用四大法与四小法的基础上,还重视疾病的调养,提倡要注重自我心理调养,病人要“静心息虑”则胜于服药。因为心之官则思而脾主思,患者为思,则心火妄动,五火随三,脾气益伤,诸脏受害。因此他批评“世人遇病而犹态情任情,以自栽贼者,是因不知畏死者矣。又有一等明知畏死,而怕人知觉,讳而不言,或病已重,而犹强作轻浅态度以欺人者,斯又知畏死反议取死,尤可笑哉”认为只有静心息虑,君相三火不动,虽有疾病,勿药而自愈“达此理者,必能清心克已,凡百谨慎,而病可获痊。否则虽有良药,无救也”。由此可见,王纶在医学心理学及疾病护理学上也有他的论见与成就,是符合现代医学与心身医学的科学道理。 <br> '''辩论痰证,偏重火郁而精观''' <br> 王氏辨论痰证,精确而详备,认为痰属湿热,乃津液所化,其产生机理是由于“气血浊逆,津液不清,熏蒸凝聚”所致,他又说:“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同时详细地叙述了痰证的临床表现,如“为喘为咳,为恶心呕吐,为痞膈壅塞关格,为泄,为眩晕,为嘈杂,征仲,惊悸,为癫狂,为寒热,为痈肿,为胸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点常如水冷,为四肢麻木”等等。 <br> 在治则上,他认为“二陈汤为治痰通用者……,抬其标也,然以之而泊湿痰、寒痰、痰饮、痰涎则固是矣,”温药和之只能应用于湿痰,寒痰等。而大多痰证却是“因痰火上”或“火邪炎上、薰于上焦,肺气被郁,故其津液随气而升者,为火熏蒸凝浊郁而成……而其原则火邪也”。这些疾证称为老痰、郁痰。此等痰证,“亦非半夏、茯苓、苍术、枳壳、南星等药所能治也”正确的治疗“惟在开其郁,降其火,清润肺金,”开创了治痰的一大法门。并且制订了一系列的治痰要方,在主方之下,又详细地叙述了加减法。 <br> '''内伤发热,补气养血辨明阳''' <br> 王氏在“发热论”中日“世间发热证,类伤寒者数种,治各不同,外感,内伤乃大关键”。他对发热认为应有内外伤之分,而对内伤发热更加强调了应辨别阴阳。一曰阳: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二论阴: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而经日:脉大无力为阳虚,脉数无力为阴虚。而阳虚发热是饮食劳倦所伤,阴虚内热是劳心好色所伤。由此以阴阳为纲对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阐述无遗,可谓提纲挈领。 <br> 在治疗上,王氏熔东垣、丹溪经验于一炉,认为:阳虚发热是真阳下陷,内伤元气所致。故“东垣发补中益气之论”用“人参、黄芪等甘温之药,大补其气而提其下陷,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也”,阴虚发热是内伤真阴,阳气偏胜变火所致,“故丹溪发阳有余阴不足论”用“四物加黄柏、知母补其阴而火自降,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总之“益气补阴皆内伤证也,一则因阳气之下陷,而补气以升提之,一则因阳火之上升,而滋其阴以降下之,一升一降迥然不同”,王氏博采众长,详述了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大法,丰富了内伤发热的理论。 <br> '''立方遣药,通常达变善化裁''' <br> 王氏在处方用药上,擅长滋阴降火,化痰解郁,补气血等,集丹溪、东垣、河间诸家之长,而且还通常达变,善于化裁。告诫人们用药虽有因地之宜之常法,亦有变法,医者终识常而通变,况能把握用药之真谛。他创立了一系列临床至今乃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如补阳丸、化痰丸,治疳丸等。补阳丸是在丹溪大补阴丸的基础上裁化而成,使之更符合病机和证候,用补阴法使阳齐,治疗世人“火旺致病者”而从化痰丸”生出加味化痰丸方、治中风“痰满胸隔,咽喉不利”多被历世医家所用。师古人不拘泥,通常法而知变法,是王氏主要的学术思想与观点。 <br> '''中风偏枯,补发前人之未发''' <br> 中风偏枯,多见于老年,死亡率较高,王氏论述此证颇有心得,发前人之未发,补前人之遗缺,论述症候表现十分细致,特别是辨别中风、偏枯的病因病机宜分标与本之论,尤具卓识。他说“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症,以血虚,死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源。至于得病,则必有所感触,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湿、或因酒、或因七情、或劳力劳心,房劳汗出,因感风寒湿气遂成此病。此血病疾病为本,而外邪为标。”王氏剖析中风偏枯的发病原因,比前贤更全面更深刻,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br> 在治疗上,善于应用化痰法,如卷四《风症》所举病案及拟治诸方,较多应用化痰药物。异在此基础上吸收了一些民间的处治方法 <br> '''论述男科,强调肝火重脾胃''' <br> 男科疾患,多数系阳萎与梦遗、滑精之类世人皆以肾虚或命门火衰为依据,误人非浅。王氏论治男性专科,强调肝肾郁火,注重脾胃为患,有别于传统的以肾虚、命门火衰的观点。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明朝其他人物]] [[Category:明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