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52.1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北野战军 的原始碼
←
东北野战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东北野战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有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肖劲光、黄克诚、黄永胜、邓华、谭政、李天佑、吕正操、陈伯钧、洪学智等一批 “猛将”、“怪才”。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ref>[https://bbs.tiexue.net/post2_12979336_1.html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铁血网,小青开哥,2018/4/5</ref> [[File:东北野战军1.jpg|有框|右|[http://cpc.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5/25/F200705250900016674970011.jpg 原图链接][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3461/83468/5777750.html 来自人民网 的图片]]] '''中文名''' 东北野战军 '''司令员''' 林彪(1955年授元帅军衔) '''参谋长''' 刘亚楼(1955年授上将军衔) '''全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外文名''' The Northeast Field Army '''政委''' 罗荣桓 (1955年授元帅军衔)<ref>[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1-02/18/content_21950552_2.htm 粟裕谋无遗策战功赫赫 却为何没能当上元帅?],中国网,2011-02-18</ref> '''改称时间''' 1948年1月1日 ==历史沿革==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 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削弱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市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到1946年3月,全区歼灭土匪7万余人。在这期间,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后因情况变化,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又逐步集中主力,进行了为时1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万余人,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气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谈判。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斗争方针和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七·七决议”)精神,决定利用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分散、暂难继续大举进攻的时机,进一步集中力量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同时,加紧部队的整顿和建设。8月至10月间,先后以山东第1、第2师及原滨海支队为基础扩编为第7纵队,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以华中第3师(欠第7旅)组成第2纵队;以山东第7师及华中第3师第7旅组成第6纵队。以上连同前已编成的第3、第4纵队,陕甘宁第359旅和南满独立第1、第2、第3师,全区共有野战军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 约12万余人。为加强以炮兵为重点的特种兵建设,至1947年3月,建立了9个炮兵团,27个营,120个连,1个战车大队,1个高射炮大队,并以东北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炮兵司令部和政治部,以剿匪、“土改”中发展起来的骑兵部队,组成10个骑兵团和1个骑兵支队;成立了护路军司令部,将原分散各地护路部队3400余人,统一整编为7个团,以维护和保证铁路交通的顺畅。此外,还分别成立了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医科大学和炮兵、工兵、测绘、通信、军需、汽车、航空、外国语等各种专业学校, 有计划地训练各种人才,以供部队发展和作战的需要。 为打破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进攻计划,1946 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东北民主联军举行新开岭战役,在辽宁宽甸西北地区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接着,又集中南北满主力进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大批有生力量, 迫使其由进攻转为防御,东北解放区也得到了巩固和扩大。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在长春至沈阳段和沈阳至吉林段铁路两侧地区发动了夏季攻势,歼国民党军8万余人。8-9月间,以12个独立师(旅)编成第7、第8、第9、第10纵队,并成立了南满、冀察热辽两个军区前方指挥所(后改称第1、第2前方指挥所)。9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又集中9个纵队的兵力发动秋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6.9万余人, 攻克城市15座,进一步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2月,以9个独立师(旅)编成第1第11、第12纵队。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 日,东北野战军冒着零下30℃的严寒,发动了为期90天的冬季攻势作战,歼灭国民党军15.6万余人,收复城市18座,将国民党军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处互相不能联系的孤立地内,东北解放区的面积扩大到全东北的97%,解放区人口占东北的86%,为全歼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奠定了基础。 为适应大规模进攻作战的需要,东北人民解放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了二线兵团建设,从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先后组训了164个团,为主力部队输送新战士37万人。同时,教育改造了大批俘虏士兵补入部队。继续加强炮兵建设,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了炮兵纵队,统一指挥与管理所属炮兵部队。各步兵纵队、师、团也分别扩建了炮兵团、营和连。全区拥有战防炮、迫击炮1600余门,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600余门,高射炮116门。1948年7月,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扩编为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7万余人。至8月止,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3万人。为便于作战指挥,8月14日,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原第1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部,肖劲光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原第2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部,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举行辽沈战役,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 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每军4个师5至6万余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编为第50军。部队的装备由于辽沈战役的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与华北军区第2、第3、第4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举行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解放了除绥远一隅和太原、新乡等少数孤立据点以外的华北全境。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开始自华北地区南下,4月20日,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中旬,在湖北团风至蕲春之线强渡长江,解放武汉。野战军主力于4月中旬南移。5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治委员,邓子恢任第二政治委员,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6月上旬,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分三路对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和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部进行迂回包抄, 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在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江、阳春地区歼灭白崇禧部主力4个师和余汉谋部4万余人。接着又向广西挺进,至12月中旬,将白崇禧集团17余万人歼灭于粤桂边之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另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 第四野战军在向中南进军过程中,先后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在豫、鄂、赣、湘、粤、桂等省进行发动群众,建党建政, 清剿残匪,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广西战役后,野战军又以80%的兵力在湘、桂、粤境内清剿土匪,先后歼灭土匪115万余人。同时,在组织上继续作了若干调整:7月,以国民党军第19兵团起义的4个师改编为第51军。8月,第12兵团部兼湖南省军区。第14兵团部奉命改为中央军委空军的领导机关。装甲兵师调东北成立装甲兵学校。10月,以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辖第52、第53军)。11月,第15兵团部兼广东省军区。12月,第13兵团部兼广西省军区。12月26日,中央军委批复华中局并四野:“同意华中军区即正式改名中南军区”。12月30日,中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知,自1950年1月1日起,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组织机构仍旧。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1个炮兵司令部(辖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1个工兵司令部(辖5个团),1个铁道司令部(辖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军区共150万人。 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四野战军以第15兵团指挥两个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运工具实施渡海作战,5月1日解放海南岛。至此,除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外,华南全境获得解放。 为明确野战军与军区双方兼管关系,1950年3月13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规定,今后各部颁发一切文件,统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7月6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再次就此事发出通报,今后行文时,如纯对地方军区的,只书中南军区不书四野;如纯对野战部队的,只书四野不书中南军区;如两者均有关联,即书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或将中南军区与四野并书。 ==军队资源编辑== 据四野司令部编成的《日寇投降后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部队实力统计表》计算,1945年底,东北野战军总数为107959人,拥有步枪39641支、轻机枪1139挺、重机枪105挺、掷弹筒59个、追击炮64门。能够用于战斗的重武器如榴弹炮、坦克、飞机,更是一无所有。这个基础比关内的山东野战军要差得多。说明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未得到任何外来援助的重武器,连枪支都补充得极少。因此,东北野战军在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过程中,将各部队分散开来,搜集日伪散落的武器,并进行剿匪,以此作为扩充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 1948年是东北局势全面扭转的一年。东北野战军在多次战役中大量歼灭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军工生产也形成规模,基本保证了部队作战的弹药需求。 1948年8月,即辽沈战役之前,东北野战军的实力统计为:兵员总数1039737人,长枪385134支,短枪50352支,冲锋枪12960支,轻机枪15582挺,重机枪3136挺,六零炮2890门,迫击炮986门,山炮324门,野炮194门,榴弹炮92门。除重炮外,从数量上看已形成了优势,具备了与国民党军决战的实力。 ==作战原则== 东北野战军六大作战原则 ——林彪 1、“一点两面”的战斗部署: “一点”即是将攻击的主要兵力集中到突击点上,突击点选在敌之部署弱点上,应综合考 虑敌我双方的条件去判断敌人薄弱部位。敌之弱点有三种:虽然好打但与主要部署无关;与强点相联系的弱点;既是弱点又是要害的地方。选择突破口,最好是打第三种弱点,其次是 第二种,实在没有这两种才打第一种。实施突破时,口子不能张大,以免分散兵力。“两面” 即是至少在两个方向(兵力多时可三面、四面)对敌实施包围或钳制。总的来说,“一点”是打垮敌人,“两面”是把被打垮的敌人消灭。 2、“四快一慢”的攻击原则: 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追击动作要快。相对于“四快”而言,“一慢”是指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总攻的时机要慢,攻击准备要充分,搞清敌情、做好准备后再打响,不能打急了。对于运动中的敌人,发起攻击要快些,但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对于退却的敌人,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追击,慢了敌人就会跑掉。 3、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不能打莽撞仗,必须经过准备才能攻击;对退却之敌要打“莽撞仗”,猛打猛追,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对于要退未退之敌,完全莽撞或完全不莽撞都不行,首先应迅速抓住敌人,准备好了再打。 4、攻坚战斗中,突击分队要采取“四组一队”的战斗编组: 将加强了的突击分队(通常为连级单位)统一编成四个既有分工又密切协同的战斗组。火力组可配属团或师的炮兵和坦克,负责火力准备和火力支援。爆破组负责清除障碍、开辟通路、炸掉敌坚固火力点。突击组负责打开并巩固突破口。其余为支援组,担任扩张战果的任务。在实际战斗中,可不受四个组的限制,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目标编组和临时确定任务。 5、“三三制”的战斗队形: 为便于班长指挥和避免队形过于密集、造成过大伤亡,每个班编为三至四个战斗组,由正副班长和作战勇敢并有战斗经验的战士担任组长,每个战斗组三至四个战斗员。冲击时各战斗组之间和各战斗员之间均采取三角等战斗队形,交替掩护前进。 6、“三猛”的战斗作风: 在进攻战斗中要“猛打”、“猛冲”、“猛追”,不让敌人有喘息时间,一举把敌人打垮。“猛打”即是各种火器集中到主攻方向,以猛烈的火力打击主要目标。“猛冲”即集中火力射击后,突击部队乘势猛烈冲击,以火力消灭敌人。“猛追”即对被冲击溃乱退却的敌人实行猛烈的追击,要一直压下去,直到全部消灭敌人。 4领导班子 在陈诚扩军的同时,林彪也在进行扩军备战。 到1947年9月,民主联军的野战部队已发展到了9个纵队27个师、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1个炮兵司令部共计29万人,加上地方武装近23万人,总兵力已近52万。其中,民主联军总部直属4所学校,1个炮兵司令部,1支护路军和独立2、4、5师以及骑兵师。 总司令兼政委林彪。 参谋长刘亚楼、伍修权。 副总司令吕正操、肖劲光、黄克诚、周保中。 副政委罗荣桓、高岗、彭真、陈云、李富春。 政治部主任谭政。 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辖1、2、3师; 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辖4、5、6师; 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辖7、8、9师; 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辖10、11、12师; 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政委赖传珠,辖16、17、18师; 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辖19、20、21师; 第八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辖22、23、24师; 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辖25、26、27师; 第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辖28、29、30师。<ref>[http://club.xilu.com/zgjsyj/msgview-819697-1275.html 名军排座次(四):东北野战军],西陆网,亡日灭美,2003/09/06</ref> 此外,民主联军还设立了两个前方指挥所: 辽东军区前指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肖华; 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指挥机关与军区分开,原有领导机构不变。 林彪率众全歼新5军之后,及时总结作战经验,并进一步对野战部队进行了扩编,大批训练好的二线兵团被编入主力纵队。 1948年2月,原有的9个独立师重新编组,新成立了第五、第十一和第十二纵队。 其中,南满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委,下辖13、14、15师; 冀察热辽军区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十一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委,下辖31、32、33师; 北满的三个独立师则改编为第十二纵队,钟伟任司令员,袁升平任政委,下辖34、35、36师。 原有九个纵队的领导班子也做了相应调整: 一纵司令员为李天佑,政委梁必业; 二纵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 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 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 六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赖传珠; 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 八纵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 九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 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 与此同时,又从地方部队中新成立了11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总兵力不断壮大,已形成了对国民党军的绝对优势。 在战略上,北线已形成包围长春、威逼沈阳之势;南线则占据了台安、北镇、建昌一带,威视锦州、北宁路。 1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主要战役== ===山海关、九门口战役=== 1945年10月-11月,把守东北大门的八路军山东军区第7师等部在杜聿明指挥的13军和52军攻击下失利。 ===锦州战役=== 1946年1-2月,毛泽东指令林彪亲自组织一个战役阻止国军疯狂推进的势头,但因各种条件限制,东北八路军全线撤退,一路丢弃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这个战役未能组织起来,被迫放弃。 ===沙岭战斗=== 1946年2月,辽宁南部盘山沙岭的八路军1个纵队(4纵9个团)围攻新6军1个团,未能歼灭,自身伤亡3倍于敌(国军宣称共军伤亡上万人),失利。 ===秀水河子战斗=== 1946年2月,辽宁法库县秀水河子,林彪亲自指挥新四军3师7旅、山东军区第1师和保安第1旅之第1团等部,以3个团打援、4个团攻击,实施围歼孤军深入的国军第13军第89师之266团及265团1营、师属山炮连、输送连,取得东北战场第一个歼灭战胜利。 ===四平街战斗=== (即一战四平),1946年4-5月,此战被毛泽东提高到马德里保卫战的高度,强令林彪打阵地战,为政治谈判服务,但最终以伤亡8千人的代价失利,放弃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主力一路惨败到松花江以北。 拉法、新站战斗 拉法位于吉林省蛟河市以北9公里,新站在拉法以北6公里,它们是长图(长春至图们)和拉滨(拉法至哈尔滨)线上的一个铁路枢纽。1946年6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一师和二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歼灭国军71军88师263团另1个营,终止了国军继续向北满东满地区挺进的势头,从而在松花江两岸达成战略均势,东北民主联军转入休整和剿匪,建设后方。 辽东、辽南扫荡战,1946年秋冬,国军在中长路正面得手巩固对北面共军的平衡态势后,将机动兵力转用于后方的辽东、辽南地区,对肖华所部沉重打击,国军52军2师占领了辽宁最后一个要地丹东(当时叫安东卫),辽东、辽南地区的八路军被迫向临江地区转移,被压迫到长白山附近的中朝边境深山地区,处境极为困难。 ===新开岭战役=== 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国民党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4纵伤亡2128人。此役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25师是杜聿明的起家部队,所以这次失利对他打击很大。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 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 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赛马战斗,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 ,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德惠战斗,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二下江南战役的组成部分。 1947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德惠守敌发起进攻。由于轻敌麻痹,准备不足,步、炮、坦协同不好,仓促投入战斗,激战3天,未能取得战斗胜利,被迫停止攻城回师江北。德惠守敌为国民党军新1军第50师,下辖148、149、150团和炮兵、通讯兵、骑兵等直属队,加上两个地方保安团共约7000余人。50师全部是美式装备。此战民主联军军集中了4个师、80门火炮,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部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但是攻坚却失利了。六纵干部战后深刻检讨了经验教训。主要是:思想上麻痹轻敌,敌情不明,准备不足。战前认为德惠守敌只有第150团残部,且是孤立之敌,可能一打就跑,没有想到他会坚守。新1军是王牌主力,尤其擅长组织防御作战。而六纵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战,过去也没有打过城市攻坚战,在轻敌思想的支配下,采取了莽撞的打法。 平分兵力火力,四面围攻,没有主攻方向。 德惠战斗是东北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步炮协同作战。纵队各级指挥员及参谋人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较大口径火炮及坦克的技术性能和战术性能,连什么叫“射击诸元”都不明白,就更不懂得步兵与炮兵、步兵与坦克如何进行协同作战了。因此,纵队在部署兵力兵器时,即将炮兵分散配属给各师、团,笼统地规定了炮兵何时进行试射,何时进行效力射(即火力准备),在奏效后开始总攻击。事先既没有进行步炮、步坦协同作战的图上作业,又没有共同勘察地形,也没有明确炮火射击与步兵冲击的目标,没有提出炮火射击时间与步兵接敌运动、冲击时机如何协调一致的要求;只要求炮兵进入阵地后,1个小时就开始试射,炮兵根本没有必要的准备时间。 两次隆化战斗,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和国军第13军的两次较量,此战虽然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对民主联军11纵的战斗力锻炼和提升有极大意义,尤其是11纵出了一个全军英模董存瑞,正是在隆化战斗中光荣的。隆化当时属于热河省,是热河首府承德北部的重要屏障。 1947年5月上旬,散布在冀察热辽各地正在开展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的各部队开始向热河西部集中。前线指挥部决定首先围歼在围场被孤立起来的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三营和当地保安队。到五月十五日,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激战一天后成功歼灭了围场国军守军。在胜利鼓舞下,前方指挥部决定扩大战果去夺取隆化,这个任务交给了冀察热辽第十七旅。十七旅(旅长周仁杰,政委谢镗忠)的前身是八路军的老部队。第四十九团的前身是陕甘宁教导二旅的第一团第一营,此前这个团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如果再向前追溯,其光荣历史可以一直追寻到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五十团的历史虽然比第四十九团短,但同样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冀中第十八团。本来十七旅还有一个第五十一团,这个团是刚从地方民兵改编成的部队,此时只存在在十七旅的编制上,并未参加第一次隆化战斗。 在第一次隆化战斗前夕,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团部带领下属两个营驻守隆化(另一个营在十团副团长带领下驻守围场,此时已经被冀察热辽十三旅围歼)。五月十九日黄昏时分,冀察热辽十七旅占领了隆化东南、东北的进攻出发阵地。二十日零点,部队开始进攻,四十九团迅速占领了东山和城东南守军前沿阵地,战至黎明,部队打垮了国军保安队,突入隆化城内,在随后半天的白昼战斗中又夺取了一半城区。21日夜,17旅几乎占领了全部隆化城区。22日上午,16旅的一个团——47团奉命前来增援17旅。当天夜晚,17旅再次发动总攻,三个团同时出击,不过收效不大,部队在突击中遭到守军炮火杀伤,减员很多,致使17旅在23日一天都无法再组织起像样的进攻,还不得不再次向前指求助,要求把整个预备队16旅都调来参战。23日,冀察热辽军区前指的参谋长黄志勇赶来察看战况,最后决定把16旅的其余两个团全部调来从苔山西侧进攻,与17旅南北夹击,最后解决苔山守敌。24日凌晨,17旅第三次总攻,这次进攻17旅进攻部队遭到隆化中学和苔山守军两面火力夹击,伤亡很大,而苔山西面的16旅又未准时发起进攻,因而战斗再次失利。24日双方对峙,前指副指挥黄永胜也赶来观察,不过黄永胜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就离开了。当晚,程子华召集各旅指挥员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再调第5旅的13团参战,由黄永胜亲自指挥攻击。25日到28日,解放军连续发动了第四、第五次进攻,16旅对苔山南半部攻击;17旅从城区进攻,5旅13团从城北进攻隆化中学,战斗十分激烈。苔山守军以各种火炮连续炮击,给进攻的解放军造成惨重伤亡。5旅13团第一连在26日夜晚曾借夜色一度攻进隆化中学内,因为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跟进,突破口被守军封锁,突入校内的部队除一部分撤出来外,其余人员在27日白天弹尽粮绝,全部阵亡。连续数天的战斗,解放军部队伤亡极大,仅17旅战斗减员就达1200多人,周仁杰回忆说:“以轮战方式逐次增加兵力,部队伤亡人数与日俱增……部队伤了元气,损失很大。” 29日夜,解放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这次进攻再次没有结果。此时赤峰国军21师准备南撤,冀察热辽军区前指令各旅撤出隆化之围,赶往赤峰截击赤峰南下国军,隆化第一次战斗遂告结束。这次战斗,据周仁杰回忆,“毙伤敌人5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但由于战前“侦察了解不够,没有攻坚的具体准备,又缺少统一的组织指挥,缺乏火炮弹药等,抑制造成攻城未克,打援未成,未能实现攻城打援的预定作战企图,而且伤亡人数达2500余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次隆化战斗后,守军13军4师10团因伤亡惨重调离隆化,接替其防务的是13军89师265团的团部和两个营。265团并非13军的基干部队,在半年前,13军89师增援辽西,曾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这时的89师是经受上次打击后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战斗力远不如13军主力部队第四师。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在朝阳编成了第11纵队,东野11纵纵队直属队是原冀察热辽军区直属机关和热辽军区部分部队抽调组成的。11纵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副司令员周仁杰。11纵的主力部队是第31师,31师的前身为冀察热辽独立一师,也就是1947年5月第一次隆化战斗中的第17旅,32师为原冀察热辽独立2师,前身是活动于平北地区的地方基干部队,33师是冀察热辽独立三师,前身是热辽军区独立第5旅及地方基干部队合编而成。 1948年5月16日,11纵进逼承德,取得象鼻子山战斗胜利后,在冀察热辽炮兵旅配合下于18日包围隆化。冀察热辽炮兵旅有山炮21门,榴弹炮7门。为了配合11纵围攻隆化,冀察热辽独立第六师奉命阻击承德来援的国军。隆化守敌是89师265团(缺第三营)及师工兵一个连,有部分炮兵,配备战防炮3门,约2000多人。分布在苔山和隆化城内。城西的苔山为防御重点,265团团长汤池带领团部、第三营、战防炮连(战防炮4门)和迫击炮连驻守苔山主阵地;第二营驻守隆化中学,是隆化城内核心据点;工兵连和保安团在隆化城区东南碉堡群,为一线防守兵力。隆化城北构筑有40多个半永久碉堡。 25日1点部队进入阵地,4点20分,炮火准备30分钟,5点部队开始进攻。在苔山的31师吸取了第一次隆化战斗的教训,前锋尖刀两个连在进攻前乘夜色悄悄攀上苔山北坡的峭壁潜伏下来,炮火准备完毕后突然发起进攻,迅速肃清敌碉堡,总攻发起后35分钟控制了苔山制高点,守敌在团长汤池带领下被压缩在苔山南端的几个碉堡内。但攻击城区的部队出现了纰漏。在炮火准备时期,炮火摧毁了守军的前沿部分工事,但炮火轰击还在进行中,33师98团第一营竟然擅自发起冲击,结果遭到自己炮火的误伤。紧急情况下,33师指挥所被迫改变原定计划,急忙命令炮兵延伸射击。这时98团一营第一连已经连续进行了两次爆破,破坏了铁丝网。在继续爆破外壕的时候,守军开始火力封锁,爆破手牺牲,连队遭到重大伤亡,历尽千辛万苦才炸开一个缺口,尖刀连此时只剩下不到40人,依然迅猛发起进攻,迅速突入城区,在该营第二梯队配合下开始了巷战。 最麻烦的是32师方向。32师从隆化东北开始进攻,这里是守军防御工事最稠密的地区,而恰恰是这个地区,竟然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突击部队只能靠人工爆破摧毁守军工事。在其他地区炮火准备期间,32师96团经过20分钟爆破,炸毁碉堡三座。总攻开始后,残存的守军碉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部队进攻道路。尽管该师94团从33师突破口迂回到敌人侧翼支援,也没能完全清除所有的守军工事。这些残余碉堡又处于炮火射程之外。到中午,11纵纵指被迫下令暂停攻击。下午3点,11纵经过3个小时的准备,再次对隆化守军发动猛烈攻势。实际上这时候守军只剩下两个据点,一个是团指挥所,在苔山南端;另一个在隆化中学。 苔山南端的守军再次顶住了11纵31师2个团的进攻。这次战斗解放军伤亡很严重,不但出现了一个董存瑞,还牺牲了一个31师副师长李荣顺。此外苔山守军之顽强也颇令人吃惊,在32师进攻隆化中学的时候,其他部队忙着收缴国军的空投物资,正在这时,突然苔山南侧的守军突然开炮,94团4连连长高兴贵以下30多名战士当场牺牲,苔山守军之顽固可见一斑。11纵二次打隆化,兵力不可谓不强,三个师外加一个炮兵旅。还有一个独6师负责打援。火力不可谓不猛,除了有一个炮兵旅,还有各师的独立炮兵营参战。士气不可谓不高,全纵队都要报一年前第一次隆化战斗失利的仇。但是这样悬殊的差别竟然打了一整天,三个师又一个旅对一个团,而且这个团还缺一个营,最后还让人家团长带了20多人跑了。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即后来的7纵)和第六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前敌指挥员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后改为6纵司令员洪学智。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取得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之后,发起夏季攻势,先后收复怀德、公主岭、昌图、开原、山城镇、东丰、梅河口、西安(今辽源市)、西丰、清源、双山、郑家屯、伊通、双阳、桦甸、辉南等地,使南北满连成一片。 东北民主联军大部分主力会师于四平以南地区。6月2日,林彪、罗荣桓发电报给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命令辽吉纵队在东西北三方面包围四平。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围歼四平之敌,命令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和第六纵队之十七师参加攻城作战。全部进攻四平守敌之部队归第一纵统一指挥。6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四纵队十一、十二两师向抚顺、沈阳挺进,相机夺取抚顺,以牵制敌军增援四平。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四平部队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6月12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一部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歼灭守敌七十一军运输营与保安团一个营600余人。14日晚2时,民主联军围城部队发起总攻,四平攻坚战打响。一纵一师、二师从四平西南方向进攻,辽吉纵队从西方向进攻。40分钟后,二师突破敌防线,一举突入市内。 15日凌晨,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从四平西南方向海丰屯突破四平国民党军防线,突入市内。随之,一、二师并肩战斗,向市区纵深展开。16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一师从四平城西区外突破二麦路防线,开辟了“第二战场”,迫敌减少或停止了逆袭。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预备队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投入市区作战,他们从一纵一师左侧进入阵地,五十团一部则向辽吉纵队二师深入方向作策应进攻。18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二师从西北角二麦路东口扫清外围开始突破。辽吉纵队独一师一团突入敌人纵深,将国民党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部大楼包围。至此,攻城部队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大部。19日,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奉命撤出攻城战斗,准备打援。六纵十七师全部投入攻城作战。他们以五十团在右,五十一团在左,四十九团居中,采取穿插包围,削清了敌七十一军军部的外围据点中央银行、市政府、电信局等处,将敌七十一军军部紧紧包围,并准备以起总攻。 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四平攻城部队各纵队各师首长,要求“乘胜坚决扩大战果,不惜重大伤亡与疲劳”,准备以一万人伤亡坚决歼灭四平之敌。20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七师对敌七十一军军部发起总攻,经3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敌特务团团长陈明信被俘,只有敌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预先逃入路东,东北民主联军部发电报嘉奖:“十七师作战甚好,甚慰。” 21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全部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并有一部分突入铁路以东市区。下午,路东战斗开始。一纵三师从路东调到路西,同六纵十七师并肩从火车站南突入路东,辽吉纵队从天桥以北一度突入路东,因伤亡太大,复又退回。22日,敌援军从沈阳出发,进占肖阳堡、开原一线,企图增援四平,以解四平敌军被围之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八师奉命投入路东十七师方向作战。23日,在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后改为第七纵队第十九师)师长马仁兴,在四平前线指挥所附近,中流弹光荣殉职,终年43岁。 同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六师奉命前来四平投入市区作战,一部接替辽吉纵队天桥以北阵地。辽吉纵队主力奉命撤出战斗,准备打援。24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全部、一纵三师、辽吉纵队独三师,继续担任攻城作战任务,战斗统归六纵首长指挥。一纵一师、二师奉命南下打援。同日,毛泽东来电指示,认为“夺取此战略中枢极为正确,这不仅对于树立我军攻坚信念关系极大,同时对于正在斗争着的全国人民也是一大鼓励。” 25日,由沈阳北上增援四平之敌五十三军一一六师、一三0师等五个师配合骑兵、炮兵一部已进至昌图以北地区。 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六纵首长洪(学智)、杨(国夫)、刘(其人)、邓(华)、吴(富善)、高(体乾),要求对四平战斗现状做一客观估计。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首长命令,四平改为佯攻,六纵十六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南下叶赫、昌图打援。 28日,国军已先后调集九个师的兵力北援,企图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外围。 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攻城部队停止进攻,做撤离准备。并发电报给四平前线部队,指出:四平能否攻下无关重要,目前主要是利用敌人增援之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9日,东北民主联军打援部队同敌援军在莲花街、头营子、貂皮屯一带接火交战,民主联军西侧主力乘机围攻昌图老城,迫敌从四平外围回返,重新猬集于昌图与开原之间。当晚,敌新六军两个师已进到虻牛哨一带。 30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参加四平攻坚战的部队全部撤离四平。进行19昼夜的四平攻坚战结束。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缴获各种战利品甚多。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左右。 三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役,迫于打援与攻坚的游移不定,最终既没有实现歼敌援军有生力量 ,也没有占领四平,对林彪和李天佑而言,都是极大的遗憾。此役也说明在1947年夏季攻势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并不具备和国军实行决战的实力。<ref>[http://junshi.xilu.com/2012/1031/news_92_281637.html 东北野战军的主要战役],西陆网,沙鹰B13 时间:2012-10-31</ref> ==优势条件== 东野有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有松花江北以及东满西满那强大的工农业做基础的稳固的根据地,粮、弹、兵源充足; 二、背靠苏蒙朝,使得国军始终只能攻其一面; 三、山东的115师和新四军三师可以说是抗战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几个部队都到了东北,成为东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四、正面的国军始终兵力不足,正规军从未超过30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也始终没超过60万人,从1947年夏开始国军的兵力再未占过哪怕相对优势,再去掉守备部队,机动兵力寥寥无几,这一点从新1军这个王牌都被拆开搞守备就可看出,几乎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五、和其他几个战区不同,国民政府对东北的最高期望就是打到长春,若不是马歇尔多事,老蒋只想打到锦州呢。战略思想如此消极,焉能不败?若是1946年下半年不给东野半年的休整时间使其从容完成土改剿匪从而站住脚跟的话,在四平之战后集中主力北进,林彪一样要被赶到苏联去。 六、东北地域广大,各城市和敌人兵力都相当分散,利于大兵团打运动战,利于我军分割消灭敌人,更利于围城打援。 七、中央在东北全胜之前一直采取的是在牺牲其他战区,尤其是华东、中原来支援东北的战略,而老蒋又偏偏看重眼前利益,怎么看南京附近的共军都比远在东北的共军危险,中了的圈套,将大部分嫡系主力都投入了华东中原战场。如果当时老蒋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在1946年暂时放弃在西北和华东的全面进攻(当时华野不可能有实力渡江南威胁沪宁杭),在东北多投入20万人,林彪铁定要到山里打游击或撤到苏联。 ==名将== ===王兆相=== 陕西省神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委员、队长、连党部书记、团长、师政委、副部长、师长等职,参加了神府佳榆根据地历次反“围剿”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支队副司令员、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开辟晋绥抗日根据地、保卫黄河河防、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承德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战、辽沈、衡宝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后方勤务学院组织指挥系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王兆相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亚楼=== ====踏上革命征途==== 原名刘振东(1910-1965),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亚楼,1910年3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大洋泉村一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进长汀七中,因家庭困难,不久便辍学回乡, 被母校崇德小学聘为教师。在该校校长、共产党员刘克模的启发下,阅读了《新青年》、 《向导》等革命书刊,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为刘亚楼, 积极参加了当地农民赤卫队和乡区苏维埃政府的组建工作。 1929年5月底,为迎接红四军二次入闽,刘亚楼参加了武平农民武装暴动。暴动队伍后被编入红四军第四纵队第八支队,任班长、排长。12月,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担任连长。 1930年4月,刘亚楼任红十二军第五团第一营营长兼政治委员。1930年6 月,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9月,红一军团纵队改编为师,支队改编为团,任红十二师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1930年12月, 率该团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的龙冈围歼战,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 该团作战英勇并活捉了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后又率部参加了第二、 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并为作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2年3月,刘亚楼调任红十一师政治委员,积极开展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和宣传群众的工作,努力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撤销军级建制,方面军直辖第一、第二、第三师,刘亚楼任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四、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在长征途中,刘亚楼率领部队担任红一军团的前锋,取得了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勇夺娄山关和四渡赤水河等一系列重要胜利,为中央红军跳出强敌的包围、胜利北上创造了条件。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 刘亚楼先后任红一军(原红一方面军)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1936年6月,作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批学员入校学习。12月毕业后,留校任红大训练部部长。 ====协助总部做好部署==== 1938年1月,刘亚楼任抗日军政大学(红大改称)教育长。1939年初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苏德战争爆发后,加入苏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45年8月,随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回国。1946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为组建适应战争需要的高效率的司令部作出了重要贡献。8月,兼任东北航空学校校长,为后来的人民空军培养了第一批骨干。 东北内战爆发后,刘亚楼先后协助总部首长部署和指挥了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1947年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作战,歼国民党军22万余人, 迫使东北国民党军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之中。1948年1月,刘亚楼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为使司令部工作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转变需要,对从思想、组织、作风多方面加强司令部机关建设, 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做出了贡献。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同时被委任为军委会东北分会委员。1948年9月,毛泽东发出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0月初,当林彪私自以林、罗、刘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加急电报,提出放弃攻打锦州而北返打长春时, 与政治委员罗荣桓一同进行了耐心的劝说,并发了一封重申攻打锦州的电报,保证了锦州战役及整个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辽沈战役期间,积极协助总部首长,指挥部队连续作战52天, 全歼东北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后,刘亚楼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东野尽速入关,突然包围津、 唐、塘等处之敌”的命令,立即筹划东北野战军分路迅速入关的各项工作, 为保证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围歼在华北做出了贡献。 1949年1月,刘亚楼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指挥了天津攻坚战役,创造了全歼守军13万、29小时结束战斗的攻坚战奇迹。3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 ====“事必躬亲,一丝不苟”==== 1949年7月,刘亚楼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负责着手筹建人民空军。 8月,赴苏进行购买飞机、派遣专家及援建航校的谈判。10月25日, 被中央军委正式任命为空军司令员。11月15日, 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作出了关于空军领导机关组建原则的报告,提出了在目前没有空军部队的情况下, 应集中主要力量把航校办好的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和批准。为筹办好第一批航校,精心规划, 具体指导,事必躬亲,一丝不苟,终使六所航校于1949年12月1日如期开学。 1950年4月1日,筹建空军战斗部队的条件已经成熟, 刘亚楼向中央军委提出从陆军各野战军选调建制师、团领导机构组成空军部队领导机构的建议,并得到批准。6月,第一支人民空军部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正式成立。随后, 坚决贯彻中共中央规定的“边打边建”的方针,派新中国空军投入了抗美援朝作战。 在对志愿军空军进行空战指导时,根据毛泽东一贯主张的“集中兵力”的思想, 结合空战实际,提出了“一域多层四四制”的战术原则, 使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在开战之初就取得了一连串的优异战果,同时也为人民空军的空战战术奠定了基础。 刘亚楼一贯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 每当飞行员在国土防空中击落敌机或训练中出现事故,无论手中的工作多忙,都要亲赴现场总结经验或探讨教训。通过观察和总结,把培养飞行员的全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并提出按飞行员技术水平分类编组,做到“平战一致”。当1958 年飞行训练中一度出现急躁冒进的思想时,曾严肃指出:“飞行训练是一门科学,切不可蛮干! ”同时给部队规定了“稳步提高,循序渐进”的训练方针,要求“地面苦练, 空中精飞”,有效地保证了空军的战术技术训练沿着提高强度、稳健进度、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方向的发展。对空军的作风建设、 空军机务工作和空军专业技术院校的建设,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在创造空军的过程中,刘亚楼十分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曾强调说:“空军是个技术军种,搞不好会产生单纯技术观点, 因而时刻要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他主张, 政治思想的根本环节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空军人员的头脑,并以自己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模范行动,带动空军党委一班人。 在部队政治思想工作领域则提出“及时发现,确实弄清,正确解决”三个环节, 狠抓落实,把思想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 1954年,刘亚楼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1959 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64年被选为中国人民航空协会名誉主席。 刘亚楼于1965年5月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军歌介绍== 原名《我们是林彪的战士》(不完全) 四野吧里的一段记录: 我们是林彪的战士:向前!向前!向前!——我们是林彪的战士,我们是杀敌的好汉!端起冲锋枪,带上手榴弹,哪里有敌人,就在哪里干。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名字天下传。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是林彪的战士,我们是杀敌的好汉!作战打冲锋,灵活又勇敢,活捉蒋杜军,缴他的重机枪。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名字天下传。 林总的命令往下传:军号响,红旗展,林总命令往下传,号召东北野战军,创造千百个尖刀连,要顽强,要勇敢,朝着敌人心脏钻,刺刀见红敌人全部完了蛋 。 ==相关电影== ===基本信息=== '''大决战''':辽沈战役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英文名''':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别名''':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Da Jue Zhan I: Liao Shen Zhan Yi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语言''':汉语普通话 '''时长''':中国:222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信息''':1991年8月1日 中国 '''导演''': 李俊(Jun Li) 韦廉(Lian Wei) 翟俊杰(Junjie Zhai) 蔡继渭(Jiwei Cai) 杨光远(Guangyuan Yang) 赵继烈 (Jilie Zhao) 景慕逵 (Mukui Jing) '''编剧''': 李平分(Pingfen Li) 史超(Chao Shi) 王军(Jun Wang) '''主演''': 古月....毛泽东 苏林 (Lin Su)....周恩来 赵恒多(Hengduo Zhao)....蒋介石 '''演员''' 孙海英 吴志远(Zhiyuan Wu)....宋美龄 '''类型''':战争 '''制作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 August 1st Film Studio ===剧情介绍=== 1948年3月,已经在东北站住了脚的解放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已经发展为近50万大军。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离开西北来到河北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并讨论了当时形势,毛、朱等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命令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强攻锦州,切断东北蒋军退华北的路。以彻底残灭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林彪为了有把握,提出先打长春,以围点歼灭沈阳援敌。经过毛主席多次做工作,1948年7月,林彪决定按毛泽东意见办,南下攻击锦州。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守,也犹豫不绝,出于政治利害考虑,终于没有下从东北全部撤至华北的决心。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终于在毛泽东的坚持下打响了。10月14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31个小时便克锦州。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幕后制作=== 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较高水平。<ref>[https://www.1905.com/mdb/film/2245024/feature/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0)],1905电影网</ref> ==视频== ==东北野战军相关视频== <center>林彪的军队为什么叫第四野战军? 而不是继承东北野战军? </center> <center>{{#ev:youku|XNDAwNjQ2OTA4NA|center}}</center> <center>《大决战》辽沈战役稳操胜券,东北野战军势如破竹...帅到爆</center> <center>{{#ev:youku|XNDI5OTc4ODE2MA|center}}</center> ==参考文献==
返回「
东北野战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