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建投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建投資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基建投資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簡稱,是以貨幣表現的基本建設完成的工作量,是指利用國家預算內撥款、自籌資金、國內外基本建設貸款以及其他專項資金進行的,以擴大生產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新建、擴建工程及有關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基本建設規模和建設進度的綜合性指標。

基建投資的意義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基本建設投資在國民收入積累部分和國家財政支出部分都占很大比重,它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國家在各個計劃時期,規劃基本建設投資的來源,決策建設投資的規模、發展速度、結構和重大建設項目。進行巨額的基本建設投資,目的在於增添社會主義的固定資產,擴大生產能力和效益,或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技術改造,以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加國民收入,鞏固國防,改善人民生活。

基建投資的項目

基本建設投資主要包括:列入中央和各級地方本年基本建設計劃的建設項目,以及雖未列入本年基本建設計劃,但使用以前年度基本建設計劃內結轉投資在本年繼續施工的項目;本年基本建設計劃內投資與更新改造計劃內投資結合安排的新建項目和新增生產能力達到大中型項目標準的擴建項目等。

基建投資的構成

基建投資可細分為3大類:公共設施管理業(39%)、交通運輸業(2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13%)。

公共設施管理業: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那類基建,主要是市政設施管理業(占比2/3),包括城市排水系統、路燈、道路、橋樑、隧道、廣場等。

交通運輸業: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公路旅客運輸、道路貨物運輸、道路運輸輔助活動等,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占76%。公路旅客、道路貨物運輸主要是購置各種車輛。在道路運輸輔助活動中,修公路占比最大。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電力生產占比65%,就是各種電站的建設,電力供應業占比24%,主要是各類電網工程。

除以上3大類之外,還有水利管理業(5.8%)、鐵路運輸業(4.6%),但占比不高。

新基建

「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根據各類媒體報道,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基建投資歷來是穩定經濟增長和保障就業的重要方式。今年各省份公布的重點建設項目中,基礎設施建設仍是重點。而基建項目中,5G網絡建設等「新基建」項目的占比又有明顯提升,因而新基建一時間成為了2020年的熱門關鍵詞,在資本市場受到資金熱捧。不過新基建並非是新提出的概念,早在2018年國家就曾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

新基建和舊基建的區別:

舊基建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修橋鋪路蓋房子,具體包括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舊基建主要在於托底經濟保障就業。

新基建則是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它既是基建,同時又是新興產業。與舊基建重資產的特點相比,新基建更多是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其涉及的領域大多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短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