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客觀唯心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客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英語: objective idealism ),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兩種基本形式之一。它認為在物質世界和人類產生之前就獨立存在着一種客觀精神(理念、理、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等),這種客觀精神在其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物質世界。因此,客觀精神在先,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質世界在後,是客觀精神的表現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代表人物有中國宋代的朱熹,他認為精神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性的「氣」是「理」的派生物,主張「理在氣先」。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稱先於物質世界存在的客觀精神為「理念」,認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現實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黑格爾稱客觀精神為「絕對精神」或「絕對觀念」,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等一切事物都是絕對精神在其運動變化過程中的外化、體現。客觀唯心主義的特點,是把人的意識、一般概念與它們所反映的客觀內容,所依賴的物質實體完全割裂開,把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絕對化、神化,使之變成一個脫離、先於並主宰物質世界而獨立存在的東西。因此,客觀唯心主義總是同宗教密切聯繫,是哲學化了的宗教。恩格斯指出:「在黑格爾那裡,創世說往往採取了比在基督教那裡還要混亂而荒唐的形式。」(《費爾巴哈論》第15頁)列寧說:「唯心主義就是僧侶主義。」(《列寧全集》第38卷,第411頁)

簡介

客觀唯心主義(英文:Objective Idealism)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兩種基本形式中的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指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原理)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外部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例如力與加速度的關係F=ma,是一條原理,這條原理是獨立於人的,是自然界自身(客觀)具備的原理,而當有一物體受到一個力的作用,從而對外界表現出加速運動這一現象,即F=ma這個原理控制着現實世界的物體的運動和表現物體是受原理控制的。所以說原理是第一性,而物質是第二性的。中國宋代程朱理學的「理」,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德國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即都是這種作為世界本體的客觀精神或原則。客觀唯心主義的所謂客觀精神或原則,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它是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並且脫離或先於物質世界及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同時還進一步把它們神化、偶像化,分支則成為神秘主義的創世說和宗教信仰主義。因此,客觀唯心主義同宗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聯繫。客觀唯心主義的分支是宗教的一種比較精緻的形式,而宗教則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理想形式。

評價

客觀唯心主義承認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世界,強調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體」,它是內生於客觀世界自身的,而且這種「精神本體」又都不約而同地帶有「事物規律」的含義,這就使客觀唯心主義常常不自覺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觀。同時,由於「客觀」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故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絕非偶然,而應視其為客觀唯心主義之「客觀」所然。[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