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平原縣是山東省德州市下轄縣,地處京、津、濟都市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黃金地帶,南依泰山,北望京津,距德州市30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047平方公里,下轄8個鎮、2個鄉、2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
平原縣地處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屬暖溫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大陸氣候特徵。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西周初,為齊國西境之下邑,城址在現王廟鄉張官店東,因地處平原而名為平原邑。
歷史沿革
秦以平原邑置平原縣。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平原郡,郡治設於平原縣。
北齊天保二年(551年)縣城由張官店東遷今地(原屬繹幕縣)。
隋初屬德州,後屬平原郡。
唐中期屬德州。
清初至清末,屬濟南府。
中華民國初期,先後屬山東濟南府、濟西道、東臨道、德臨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政府。1936年屬山東省第四專署。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前期屬冀魯邊區,後期屬山東渤海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初,平北縣併入平原縣,屬德州專區;1956年原恩縣東部劃入平原縣,改屬聊城專區。
1961年復屬德州專區。現屬德州地區。國務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銷德州地區和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和德城區。此縣劃歸德州市。[2]2017年適合 啟動 平原縣 撤縣設區工作。
行政區劃=
平原縣轄8個鎮、2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王鳳樓鎮、前曹鎮、恩城鎮、王廟鎮、王杲鋪鎮、張華鎮、腰站鎮、坊子鄉,王打卦鄉、三唐鄉、龍門街道辦事處、桃園街道辦事處、龍門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平原縣地處京、津、濟都市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黃金地帶,南依泰山,北望京津,距德州市30公里。
地貌
平原縣地處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48公里,總面積1047平方公里。平原縣在大地一、二級構造單元上,屬華北遼冀台向斜的一部分。在次級構造單元上,大致由三唐鄉劉屯村附近向南至禹城市房寺鎮房寺村劃線,其西側為臨清市拗斷區,東側屬濟陽縣拗斷區;由劉屯村向東北方向延伸擴張的三角形地帶屬埕寧隆起區。各區之間,均以斷裂為界。這些斷裂中,有的已上切到新第三系下部地層,有的切錯第三系與第四系分界線,有的沿斷裂帶有新生代玄武岩。如經過王廟鎮、前曹鎮、王鳳樓鎮的北東向斷裂,以及恩城鎮、王打卦鄉南部,都有第三系玄武岩存在。
氣候
境內屬暖溫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大陸氣候特徵。境內四季分明,乾濕季明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乾冷少雨雪。作物生長季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有利於農、林、牧業發展。但旱、澇、冰雹、乾熱風、連陰雨、霜凍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年平均降水535mm (1980-2010),春季(3~5月) 乾旱多風且少雨;夏季(6~8月) 夏季總體特徵是濕熱多雨;秋季(9~11月) 秋季是大氣環流型自夏到冬的轉換季節;冬季(12~2月) 冬季乾冷少雨雪。
資源自然
水資源
包括地表徑流、引黃乾渠和地下水資源三部分。地表水 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和引黃河水。平原縣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約4558.6萬立方米,淺層地下水總補給量1.36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林木類有旱柳、白榆、毛白楊、國槐、刺槐、臭椿、松、柏、梧桐、泡桐、楝樹、楓楊等;經濟林類,有蘋果樹、梨樹、桃樹、杏樹、山楂樹、桑椹、冬棗樹、石榴、無花果樹、花椒、香椿、李子、沙果樹等;灌木樹種有紅荊條、紫穗槐、杞柳、桑條、柞樹、白臘樹、鬼棘針(荊條類)、酸棗樹等。
礦產資源
黏土 除用於耕種,還用於燒制磚、瓦、盆、罐等。地熱 開發較晚,是一種新型礦產資源,主要用於取暖、洗刷和洗澡。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常住人口45.9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93萬人,鄉村人口21.97萬人。
2018全年出生人口5153人,出生率10.78‰;死亡人口3302人,死亡率6.91‰;人口自然增長率3.87‰,比上年下降1.3個千分點。[1]
經濟
綜合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3.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07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15.69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97.92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比例為15.8:45.6:38.6。人均GDP達到55299元,增長8.1%。
2018年全縣各類市場主體戶數、註冊資金為2.64萬戶、314.6億元,分別增長8.3%和22.7%;各類企業戶數、註冊資金為0.5萬戶、277.6億元,分別增長25.0%、23.4%;民營經濟戶數、註冊資金為2.6萬戶和285.0億元,分別增長13.0%和22.8%。
第一產業
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服實現增加值44.15億元,可比增長3.3%。其中,農業增加值25.59億元,增長2.7%;林業增加值1.75億元,增長14.4%;牧業增加值10.95億元,增長2.5%;服務業增加值4.08億元,增長13.2%。
2018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02.73萬畝,其中,糧食麵積173.84萬畝,棉花面積0.49萬畝,蔬菜面積28.24萬畝,油料面積0.16萬畝,比去年下降77.14%。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0.18萬噸,下降17.41%,棉花產量0.04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32.64萬噸,增長7.3%。
2018年全縣共有森林面積16.18萬畝,全年實現造林1.81萬畝,四旁植樹120萬株,苗木產量3092萬株。
2018年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12.17萬噸,增長0.8%;禽蛋產量6.97萬噸,增長9.8%,奶類產量1.51萬噸,增長76.7%。
第二產業
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3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5%;利潤同比增長4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2.01%。全年工業用電量18.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7%。
2018年,資質內建築企業10家,完成總產值10.83億元,增長0.08%,竣工產值5.63億元,同比增長3.82%;主營業務收入8.89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總額0.21億元,同比增長31.3%;全年簽訂合同額17.32億元,增長22.9%,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12.79億元,增長13.9%;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4.1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7%。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年末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00萬元以上項目78個,比上年增長39.3%,其中億元及以上投資項目48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投資4.03億元,增長61.8%;第二產業投資59.25億元,增長44.9%,其中工業投資59.19億元,增長51.4%。工業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30.38億元,增長38.4%。
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2.41億元,增長25.3%,其中住宅投資11.45億元,增長21.4%。商品房銷售面積33.26萬平方米,增長16.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2.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6%,占商品房銷售面積的96.7%。商品房銷售額17.35億元,同比增長60.3%,其中,住宅銷售額16.96億元,同比增長67.1%,占商品房銷售面積的97.8%。土地購置費3.33億元,同比增長67.2%,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26.8%。土地購置面積18.4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2%,土地成交價款7.67億元,同比增長82.9%。
國內貿易
2018年,平原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億元,同比增長8.8%;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限上單位零售額50.02億元,同比增長13.0%,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限上單位零售額1.31億元,同比增長128.9%:城鎮市場和鄉村市場占限上單位零售額比重分別為97.45%和2.55%。限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商品零售為46.12億元,同比增長14.7%,占限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86%;限上住宿餐飲單位餐飲收入為5.21億元,同比增長12.7%,占限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14%。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6.84億元,同比增長11.7%;飲料類實現零售額1.03億元,同比增長30.0%;煙酒類實現零售額2.45億元,同比增長6.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4.38億元,同比增長20.3%;化妝品類實現零售額0.93億元,同比增長39.4%;日用品類實現零售額5.04億元,同比增長22.2%。
對外經濟
2018年全縣進出口完成9.6億元,增長3.9%,比上年下降7.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6億元,增長6.1%,進口2億元,下降3.7%。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化學成品、原料製成品和機械設備產品分別出口3.14億元、3.16億元和1.13億元,同比增長5.77%、4.23%和6.23%,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3億元,增長9.7%,其中:機電產品出口2.68億元,增長18.86%,占全縣出口總額的35.2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192萬元,下降33.64%,占全縣出口總額的4.2%。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2.69億元,同比增長11.9%。市場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美國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3.28%、4.32%、5.51%和27.97%。對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24.02%、36.76%、13.83%和74.58%。全縣實際到賬外資718萬美元,增長288%。
財政
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00億元,增長12.2%。其中稅收收入7.71億元,增長21%,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7.06%,非稅收入2.30億元,下降9.9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68億元,增長11.6%。節能環保、教育、農林水事務、文化體育與傳媒、住房保障分別增長64.02%、11.25%、2.07%、10.22%和252.63%。
金融
2018年,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17.89億元,較年初增加23.5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167.07億元,較年初增加14.3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為21.84億元,較年初增加6.41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為81.93億元,較年初增加8.20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49.96億元,比年初增加7.68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40.65億元,比年初增加5.33億元。
保險業
2018年全縣擁有保險機構2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1287.88萬元,同比增長12.52%;理賠支出10834.85萬元,同比增長36.6%;理賠率21.1%。其中,財險機構保費收入20271.29萬元,同比增長19.81%;理賠支出7972.57萬元,同比增長46.2%;理賠率39.33%。壽險公司保費收入31016.59萬元,同比增長8.23%;理賠支出2863.29萬元,同比增長15.50%;理賠率9.2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全縣擁有普通高中2所(含民辦高中1所),招生0.24萬人,在校生0.73萬人,畢業生0.27萬人。初中7所(含包含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招生0.40萬人,在校生1.34萬人,畢業生0.47萬人。小學83所(含農村教學點),招生0.44萬人,在校生2.81萬人,畢業生0.40萬人。幼兒園32所,在園、班兒童1.07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8人,在校生42人。
文化事業
2018年,圍繞星級化建設投入近400萬元。其中投資130餘萬元購置電腦、組裝式舞台等文化設備,投資225萬元購置體育器材、固定銀幕架等體育器材,年底全部到位。圍繞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投入300萬元。將220處農家書屋的藏書量全部提高到1500本以上,實現了優勢文化資源向基層流動。圍繞廣電行業扶貧投入39萬元。為全縣建檔立卡的1402戶貧困戶免費提供三年的有線電視接收服務,全部完成。圍繞文化惠民消費季投入資金15萬元。縣級層面開展大型文化活動70餘場。開展送演出下基層演出472場,實現全縣自然村全覆蓋。開展公益電影放映6500場次,落實配套資金130萬元。成功舉辦平原縣文化藝術中心公益培訓,已連續兩年,文化志願者免費教授曲藝、舞蹈、古箏、書法等15個藝術門類的課程,年受益群眾2000餘名。
2018年,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調頻轉播發射台1座,調頻轉播發射功率1千瓦;電視轉播發射台1座,電視轉播發射功率1千瓦。廣播播出節目1套,全年播音時間8700小時;電視節目2套,全年播出時間5900小時。全縣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6.3萬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體育事業
2018年,舉辦了山東省百萬人太極拳展演平原站活動並獲得全市一等獎,推動了全縣太極拳運動的普及和推廣;承辦了第八屆全省全民健身活動水上項目的啟動儀式暨山東省公開水域游泳比賽,來自全國各地800餘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舉辦了全縣籃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系列體育聯賽,2000多名運動員參與,比賽場次達800多場。
醫療衛生
2018年,全縣擁有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28處,其中:綜合醫院1處,中醫院1處,鄉鎮衛生院10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婦幼保健院(所、站)1處,其他機構5處。全縣醫療機構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281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189人,註冊護士1092人。全縣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數2040張。
城市建設
2018年,新建、續建市政道路6條,新建、續建西關西街片區棚改項目、賀家行社區南城社區、新城社區西區、化工園區二期、恩城東城社區、王杲鋪鎮政府南側片區、前曹社區共97.2萬平方米的安置小區。安置往年搬遷居民519戶,安置總面積2.25萬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116戶,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70萬元;改廁13281戶,總投資約1593萬元。「氣代煤」改造3468戶,「電代煤」改造1532戶。村鎮建設總投資約7億元,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新型農村社區新建續建項目9個,分別為賀家行社區、新城社區西區、開發區片區改造項目、南城社區、化工園區二期、恩城東城社區、王杲鋪鎮政府南側片區、前曹鎮前曹社區、王廟鎮王廟社區。恩城鎮、前曹鎮污水處理廠已全部正常運營,污水達標排放。王打卦鎮、王杲鋪鎮、張華鎮、腰站鎮、王廟鎮、王鳳樓鎮等6個建制鎮駐地和坊子鄉坊子社區、龍門軍倉社區2個新型農村社區污水處理站採取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模式,實現了統一管理運行,保證污水達標排放。續建了西環路南延及綜合管廊、督府營西街及綜合管廊等5條市政道路工程,全長3950米。完成了光明西大街污水直排口(許莊溝)改造及雨污分流、光明東大街污水直排口(鄧五溝)改造及雨污分流、平原縣鬲津河東岸泵站改造工程、平原縣平安東大街污水直排口(鄧五溝)改造工程、平原縣供電公司北側排污管道改造、二中東側水體截污工程、東苑小區南側溝渠蓋板涵清淤、檢測、堵漏工程、文博園東側平安大街以南景觀河(鄧五溝)雨水排放口清淤、檢測、堵漏工程。
環境保護
2018年,全縣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為58微克/立方米、118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改善14.7%,4.06%、3.7%,二氧化氮同比持平。2018年全縣優良天數184天。
安全生產
2018年全縣納入考核統計範圍的行業領域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4起,死亡5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3起,下降50%,死亡4人,下降43%。工礦商貿行業領域事故1起,死亡1人,與去年持平。億元GDP事故死亡率為0.0197,工礦商貿十萬就業人員死亡率為0.33,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8.33。
居民生活
2018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1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8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9元,增長8.9%。
社會保障
2018年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 4233 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 716 人, 就業 困難人員就業 293 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1105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1.68 %,均控制在計劃目標範圍內。全縣組織就業技能培訓1752人,組織創業培訓252人。
2018年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8萬人、42.19萬人(職工4.56萬人、居民37.63萬人)、2.43萬人、3.8萬人和2.37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3.93億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征繳收入1.4億元,支付醫療保險費1.3億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490元提高到520元。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26萬人,為85533名老年居民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1.09億元。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數17個,床位1972張。
郵政通信
2018年,郵政業務總量6231.03萬元,增長8.63%;快遞業務總量678萬件,增長1.92%。移動電話年末用戶37.06萬戶,增長5.83%;固定電話年末用戶2.76萬戶,增長9%。
交通
綜述
2018年全縣公路通車裡程2569.593公里,公路密度為2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部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農村公路開工180.4公里,完成投資1.3億元。全縣公路客運量28.83萬人,下降13%,客運周轉量2277.79萬人/公里,下降13%;貨運量802.4萬噸,貨運周轉量4977.426萬噸/公里,分別增長11%和9%。年末公交線路23條,線路總長度679.76公里;公交營運車輛138輛。
港口
距天津港220公里,黃驊港110公里。
航空
距離濟南遙牆機場80公里。
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105國道、101、315、318省道穿越縣境,京滬高速公路在平原設有南北2個出口。2012年7月3日,德州市首條城際公交線路德平105路運營。經濟開發區實現了「七通一平」。
截止到2018年底,全縣實有公路通車裡程2274.169公里,擁有客貨運輸企業85家,城區公交車86輛,公路客運量28.83萬人,各類貨運車輛6506部,載貨量8.8萬噸,共有公交線路28條,其中城區線路4條,城鄉線路24條,設置候車亭176個,428個站點牌,線網覆蓋全縣855個行政村,全縣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125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217.21公里/百平方公里。
鐵路
京滬高鐵建成通車,使平原縣融入了北京1小時經濟圈。平原縣至德州的連接線幸福大道建成通車,至德州僅需20分鐘的時間。
民族
平原縣境內共有少數民族共24個,其中回民村莊14個,分別是恩城鎮大北關村,王杲鋪鎮甜中村、甜南村,腰站鎮沙莊、塘坊村,前曹鎮南麻村、沙莊、後李村,王鳳樓鎮五麻村、劉莊、張莊、馬莊、仉莊,開發區白營子村。其他23個少數民族是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黎族、僳僳族、佤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土族、鄂倫春族、布朗族和羌族。
著名人物
李長水(1851—1907),男,漢族,今山東省平原縣王廟鎮(原蘇集鄉)槓子李莊人。 清光緒年間,隨着帝國主義入侵的加劇,同時,也加強了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欺壓蠢昧百姓,外國傳教士不斷向農村滲透。李長水深受其害,經常被本村惡霸地主、洋教徒李金榜所欺,從而激發了他反帝愛國的熱情和對洋人的憤恨,與本村楊傳文結社組織義和拳。
任繼愈(1916.4.15—2009.7.11),山東平原人,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
鄧友梅1931年生,當代著名作家。筆名右枚、方文、錦直、俞冬,平原縣張士府鄉鄧村人。1945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八路軍魯中軍區通訊員,新四軍、華東野戰軍文工團團員,北京市文聯專業作家,中央文學研究所第二期學員,北京第三建築公司支部書記,北京市文聯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書記處書記、第五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
任繼周山東平原人,草地農業科學家。1924年生,1948年畢業於前中央大學(現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1948-1950年,師從王棟教授,專攻牧草學。全國第八、九屆政協委員,中國少年作家班顧問,「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
董元度乾隆十七年進士,由庶吉士改東昌府教授。王昶曾云:「董元度性情灑脫,不喜歡受人約束。入翰林作宮後,乞假南遊,來往蘇揚之間,寄居盧見曾官署中最久。他與我同住一處,每次推杯飲酒論詩,興趣昂然不倦。乾隆五十五年冬天,我因進京見皇上路過保定,他已精神疲倦,頹然老了。董元度仕途不順,窮困而死,所以他的詩清婉中多感慨之作。」
劉備蜀漢的建立者昭烈帝劉備,曾當過平原縣令及平原國相。
遲昭平在西漢農民起義的洪流中,具有威名的巾幗英雄、平原女子遲昭平,在漫長的歷史長卷中,熠熠閃光,展示着一代女性的尊嚴與驕傲。
董伯信(男 1938-- )山東平原縣人,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築裝飾美術系,研究館員,陳列藝術設計專家、書畫家。現任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常委,安徽省博物館學會副秘書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旅遊
綜述
2018年,實現旅遊消費總額7.89億元,增長12.5%。接待遊客總人數143.45萬人次,增長12.4%。其中,接待國內遊客143.42萬人次,國內遊客消費7.887億元;接待入境遊客0.029萬人次,入境遊客消費4.35萬美元;城鄉居民出遊前後旅遊消費0.87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出遊次數2.4次。
千佛塔
在平原城北2公里處,津浦鐵路西側,崔家廟村東,有一座青磚壘砌、疊檐斗卷、軒偉峭姿的七級寶塔,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千佛塔,俗稱崔家塔。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悠悠歲月,文昌閣作為明代古建築,飽經了風雨滄桑,見證了世事變遷。
龍門石刻
「龍門樓」位於「龍門」城東南「水門」之上。「龍門樓」底座正中處有拱形「水門洞」,此洞稱為「龍門」,在洞門口門楣處嵌有一青石「龍門」碑刻,碑呈豎長方形狀。
龍門樓
「龍門」原建築在城東南角的水門上,外靠城壕,內鄰「琵琶灣」,它初建於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清代曾予修葺。「龍門」建築分上下兩層,上層是「文昌閣」,下層便是「龍門樓」。樓下之洞,原是水門洞。
虬龍槐
「虬龍槐」位於平原縣腰站鎮原驛站官道大街南端,現105國道西側,腰站村十字街中心。當地百姓對此槐俗稱為「千層槐」、「鐵裹槐」,據說是因為歷代官宦在樹幹上貼告示,一層加一層,暴一層又貼一層的緣故。
森羅殿
威鎮洋教,義和團大戰官兵的遺址——森羅殿,位於平原城西十八華里、馬頰河東岸,大芝坊(原稱芝隍)村東頭,是一座枕高堤而立、殿宇巍峨的古建築。它氣勢軒偉,工藝精良,布局得當,錯落有序;座北面南,高台石階,前有一座青磚藍瓦的藥王廟。
森羅殿原建築,雖已湮沒,但遺址尚存,現為大芝坊小學,故應將這一古遺址載入史冊,以銘後世。
古城遺址
在如今平原城南二十五里的張官店地方,這一帶原是黃河沖積平原的一介高埠之地,後因地表變化而又形成了較為低洼的現狀。此處又是馬頰、篤馬、鬲津、鴻溝等九條自然和人工河流匯集的「沼澤之國」。早在上古時代,就有「陸終氏」和「有窮氏」的氏族部落在這裡混合居住。根據山東省考古專家,按照在張官店附近發現的「陶片」等古文物鑑定,平原古城屬於商代早期的遺址(公元前16世紀)無疑。
相關視頻
航拍平原鎮圖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