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蓮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蓮覺居士

圖片來自蘋果

張蓮覺居士 (1875-12-19 至1938年1月5日), 原名張靜蓉,即香港何東爵士的夫人, 何東原配為麥秀英,張蓮覺是平妻, 為麥秀英表妹, 何世禮將軍的母親, 祖藉廣東省寶安縣。

何東全家皆信基督教,唯有張蓮覺篤信佛教,她是一位宿世善根深厚、福德兼備的菩薩行行者。 她推動香港女子教育的先軀,除成立香港首間女子佛教院,其後更創辦東蓮覺苑,以弘揚佛法及提升女子教育為己任, 享壽63歲。[1]

年代背景

19世紀中英鴉片戰爭中,清廷戰敗,於1841年1月26日正式將香港割讓給英國,成為英國殖民地。此時大量歐洲人逐漸來港,有軍艦士官,有經商的生意人和買辦,或找尋夢想的人。這些歐洲人中有的甚至與本地華人女子通婚。十多年後,社會開始出現歐亞混血兒,在19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歐亞混血兒愈來愈多,他們多數跟隨華人母親生活,但受中西文化影嚮,思想較為開放。

當時大部份華人不懂英文,而混血兒皆精通中英文,或憑藉其血統關係而成為中英貿易的橋樑。他們初時多為英國洋行的買辦,其後營商致富。在香港開埠早期的歐亞混血兒而發展成富商大家族的,首推何東爵士。何東爵士及他的兩位太太,元配麥秀英,平妻張蓮覺皆為歐亞混血兒,而張蓮覺更為第二代歐亞混血兒,因其父母皆第一代歐亞混血兒。

婚姻生活

[1] 張蓮覺合影

何東與麥秀英結婚後, 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但是在這10年內,麥秀英沒有為何東生下一兒半女。 麥秀英同意何東納妾名叫周琦文,十分受何東的喜愛,但周琦文3年沒有動靜之後。 為了延續家族香火,麥秀英請求其舅母將表妹張靜蓉(張蓮覺居士)許配給何東作妾,在她懇切誓言表明願意「姐妹並肩,無分妻妾,若以側室視之,神靈不佑」的坦誠心意下,1895年張靜蓉嫁入何家,陸續為何東育有三子七女,成為影響何東家族最大的一個人。[2]

在何家長子出生後,何東為了表示尊敬,將張蓮覺真正改為平妻,因為麥秀英對張蓮覺的照顧,張蓮覺與麥秀英二人的感情也十分要好,情如姊妹。兩人一起打理何家,一個人主理中方事宜,一個人主理西方事宜,因此兩人一時之間成為美談,張蓮覺生下三子後,還將三子過繼給了麥秀英。

1909年何東勞累過度,體弱多病,歷時數年,體重衹剩六十餘磅,幾乏人狀並瀕於危,群醫束手無策,張蓮覺日夜服侍在側,晝夜諷誦金剛經地藏經,如是者數年如一日。並發願自減壽元以祈何東早日病癒,又試檢進以紅粉,初以少量畀食,效驗後乃將量數擴增,後何東果爾精神日臻強固,漸次痊癒。[3]

張蓮覺於民國初年,因慧業善根,頓悟人生如夢,「生也苦;死也苦。人生究竟是為了什麼?」她的疑感不能解決,因此遍遊中國各大名勝僧寺,崇敬三寶,探求真理,而終於皈依佛門。於是,在港澳之間設立講經壇場,延聘佛教講師,宣講佛法。

興辦佛學女校

1931年,張蓮覺已分別在香港及澳門創辦「寶覺第一義學」及「寶覺第二義學」,並擔任校長。讓貧戶女子也有機會識字和學習簡單算術,不但令女學員建立自信,更可直接幫助她們脫貧。 她不單從金錢和物質上提供幫助,還常常探望學生,讓學生到她的大宅聚會,教她們禮儀,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等。她曾說,學生就是她的子女,對她們就像自己的骨肉一樣──大愛無疆,令人景仰。

1932年秋,張居士迎請鎮江竹林寺退任住持靄亭法師來港弘法,並在青山「海雲蘭若」設立「寶覺佛學研究社」,培育女性佛教人才, 這為比丘尼而設的佛學院,雖然只有兩屆,卻是開香港先河。

東蓮覺苑

來自 灼見名家 的圖片
東蓮覺苑

1931年年底,張蓮覺將何東爵士慶祝結婚紀念而贈的十萬禮金悉數捐出,籌建東蓮覺苑, 後來因費用不足應付,又游說何爵士補添餘額,以作「永久根本機關,宏揚佛化,普事教育」。

1935年東蓮覺苑落成,位於香港島跑馬地山光道15號,為香港島首間佛教寺院,東蓮覺苑揉合了中華古典復興風格和西方建築風格,莊嚴典雅,獨樹一幟,外觀猶如一艘巨船,寓意載著眾生度過度無明業障之海,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它於2017年6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確認為法定古蹟。

東蓮覺苑開幕後,成為了多位高僧大德的說法之地, 包括「三虛」──太虛大師虛雲老和尚倓虛長老。 香港佛教聯合會創立時,最初的會址也是在東蓮覺苑,歷史因緣足以說明,東蓮覺苑對香港早年佛教的發展非常重要。[4]

抗戰期間,東蓮覺苑組織「僧侶救護隊」,在前線救護傷兵及受傷民眾。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港成立一佛教會,其日籍會長入住東蓮覺苑,並在門外寫上不得日本軍人進入的字句,使東蓮覺苑在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期片瓦不損,亦因此收容了不少何東的親友、老百姓及愛國僧人。[5]

發起「天足運動」

張蓮覺是前衛女性,一向主張男女平等,女性應有自己的識見學養,並要走出家庭。她以「平妻」身份而非妾氏下嫁何東爵士,這是前無先例的; 她嫁後也不是依附夫君而唯唯諾諾,反而很有個人主張,例如何東花園便是她提出買地興建,而此古色古香的大宅也由她規劃和監造。

那個年代,社會上以小腳為美,很多婦女為求歸宿而要強忍纏足之苦。張居士不但反對纏足,更推己及人──除了本人不紮腳外,更運用她的社會影響力,提倡「天足運動」。她在社交圈子中爭取到上層社會的支持,聯合起來向香港政府提出呼籲,應立法禁止纏足這種為害女性的殘酷和不公的風俗。

居士力說何東給予女兒們高等教育,不應以女子無才便是德視之,故所有女兒都畢業於香港大學及出國深造。當時拔萃女書院只以英文授課而無中文科,力勸該校校長增設中文科,後該校果中英文並重,成績斐然,並設立「何東夫人中文獎」兩個頒發與每屆中文優異學生。

興邦報國

張蓮覺社交圈子廣闊,有機會與華洋紳商來往,甚至與家人於何東花園接待美國副總統加納等政要;又多次出門遠遊,以秀麗文筆著作《名山遊記》,可謂見多識廣。然而她並不只是享清福,而是藉著自己的好福報來積極參與社會,貢獻國家 。她與夫婿一起支持和奔走,讓兒子何世禮從軍報國,何世禮後投於張學良麾下,官拜國民政府上將。[6]

中日戰爭爆發,港九婦女領袖激於愛國熱誠,群起組織婦女救國賬災團體,張蓮覺居士被推選為香港中國婦女慰勞會副主席,廣東婦女新生活運動促進會香港分會副會長,香港婦女兵災籌賬會委員等職,帶同女兒錦姿崎姿,領導婦女團體籌款濟兵災,慰勞傷兵,復令東蓮覺苑佛學班暫時停課為軍隊製軍用棉衣;更出重資購置六大套外科儀器寄運前線給戰地醫院救傷之用。

往生實記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6月12日,張蓮覺召集全家兒子、媳婦等人,訓示說:「宗教信仰是個人的自由,你們不信佛,我決不勉強。但無論信哪一個宗教,均教人孝順父母。我數日後就要離開你們,希望務必成全我的心願。當我往生時,你們全家為我念佛,幫助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盡你們為人子的孝道。」

6月13日起,請蓮友念佛七日,十九日圓滿,大眾即將回去時,仍然堅持挽留蓮友們說:「今天我要往生西方,請各位暫時留下來,為我助念。」大眾皆感到意外,都說:「老夫人身體康健,福壽雙全,往生西方的時間還沒到吧!」

張蓮覺即沐浴更衣,命家人特將床具抬出來,趺坐合掌念佛,大眾及全家,只好同聲隨念,很快地就安詳坐化而往生。此時忽然看見黃光從她身體發出,如大流星繞屋一周,緩緩地向西方而去。當時異香撲鼻,天樂齊鳴,大眾歎為稀有。全家見此祥瑞的感應,毅然改信佛教,皈依三寶,從此皆是念珠不離手。[7]

歷史地位

李蓮覺居士為社會服務之志不特於其佛教之推廣普及,於其他宗教慈善團體所辦之社會福事業如孤兒院、安老院、盲人院等,除自己樂於捐輸外更鼓勵何東樂助,一生最重要事業莫如興建東蓮覺苑,集佛教學教、圖書館、佛經流通、寺廟,興教辦學,造福社會,影響深遠;她以身作則,為女性獨立思考豎立榜樣;而其人無貴賤、男女平等的思想,至今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觀。

視頻

【神奇念佛故事】民國香港第一任大富豪何東爵士的妻子張蓮覺居士念佛傳奇:作為豪門妻子,本可以坐擁無盡富貴榮華,何須如此修行?可是她

參考來源

  1. 張蓮覺苑長(1875-1938). 東蓮覺苑. [2024-07-16]. 
  2. 東蓮覺苑. flickr. [2024-07-18]. 
  3. 香港跑馬地東蓮覺苑與寶覺學校的由來. wei-wei blog. 2021-04-04 [2024-07-18]. 
  4. 發願建寺,教導青年女性學佛,培育弘法人才⋯⋯東蓮覺苑是香港佛教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 佛門網. 2020-06-09 [2024-07-14]. 
  5. 何東夫人建寺 免費女子教育. 明報. 2015-04-09 [2024-07-18]. 
  6. 香港傑出女性先鋒──張蓮覺居士. 佛門網. 2012-04-05 [2024-07-14]. 
  7. 淨 土 聖 賢:何 張 蓮 覺(香 港). 佛教青年恊會.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