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輪驅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輪驅動是指汽車設計中,發動機的動力只驅動後輪的動力分配方式,後輪驅動車的前輪在行駛時不產生動力,只起到承重和轉向的作用。 [1]

[]

簡介

後輪驅動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一般採用縱向安置,即發動機的氣缸排列方向與行車方向平行。發動機多數安裝在汽車前部,通過傳動軸驅動安裝在兩個後輪之間的差動器以分配動力到後輪。但是也有發動機中置和發動機後置的設計,多見於跑車。後輪驅動的布局從汽車發明起就出現了。1950年代以前的汽車絕大部分都採用後輪驅動方式。此後隨着前輪驅動和四輪驅動車的普及,後輪驅動車所占的比重逐漸下降。注重加速性的轎車或跑車仍都採用後輪驅動方式,而大部分的中低檔轎車都採用前輪驅動方式。越野車和強調越野性能的皮卡則多採用四輪驅動方式。

優缺點

後驅優點 加速性:在啟動加速時,車重向後傳遞,因此增加後輪的壓力,從而使得後輪獲得更多的抓地力,提高了加速性。 易於維護:後輪驅動車不像前輪驅動車那樣,所有的動力系統構件都集中在汽車前部,在機械上相對於前輪驅動車更簡單。因此,較易於拆卸和維護。 扭矩轉向:沒有前輪扭矩分配不均可能導致的偏向問題。 重量分布:後輪驅動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可以安裝的比前輪驅動車靠後。這樣車重在前後輪之間的分布更為平均。這樣有利於提高汽車的操控性。 轉彎半徑:由於前輪的傳動結構相對簡化,前輪往往可以轉動更大的角度。這樣後輪驅動車通常有更小的轉彎半徑。 拖動力:在拖車的情況下,後輪驅動距離拖車的掛接點更近,可以獲得更好的轉向性能和拖力。 後驅缺點 操控性: 與前輪驅動相比,後輪驅動車容易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一般駕駛技術的人較難控制。 內部空間: 對轎車而言,由於後輪驅動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位置靠後,使得前座乘客的空間受到壓縮。而由於有通向後輪的傳動軸,后座中間下方地板必須抬高。還有可能會使後備廂的容積減少。 車重: 儘管後輪驅動的機械設計較簡單,但是部件分布更分散的關係,動力系統的總重量增加。 價格:由於在組裝時,動力系統不能像前輪驅動車的那樣自成一體,在工作效率上較差,因此增加了組裝成本。另外,動力系統的材料費用也較多。因此,一般後輪驅動車比同級別的前輪驅動車略貴。

對比

轎車究竟是前輪驅動好還是後輪驅動好?這種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在過去,在路上行駛的汽車都是後輪驅動(RWD)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後期,前輪驅動(FWD)的汽車就慢慢開始占據了主導的地位。儘管現在大多數的轎車都是前輪驅動的,但是後輪驅動的轎車也又開始被許多汽車廠家所採用。例如,日產(Nissan)將它的英菲尼迪G35型轎車又改回了後輪驅動,凱迪拉克在它的最新的CTS型轎車中也採用了後輪驅動。所以,到底這兩種驅動系統各自具有什麼樣的優點和缺點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