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木罕,喬木,高6~25米,胸徑可達1.6米。

樹皮褐灰色,成片狀開裂。

小枝具有短柔毛:皮多孔,褐色。

互生,偶數羽狀互葉,長8~18厘米。

葉對生,10~19對,長約2厘米,寬約6厘米,先端鈍,微凸,基本不對稱,全櫞無毛。

總狀花序,頂生,兩性,淡黃色,有紫紅色紋線。

【別名】通血圖通血香木罕曼姆羅望子酸餃酸豆甜目坎。蘇木科酸豆屬性。

分布範圍

酸角原產熱帶非洲,後經蘇丹引入印度繁衍栽植,生長非常適宜,以致人們誤認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長的植物。

後來酸角由亞洲南部傳播到波斯、阿拉伯國家和歐洲等地。

公元前4世紀酸角曾一度風靡古埃及和希臘

在世界上所有的熱帶果樹中,酸角分布最為廣泛,除南極洲外,其它各大洲均有分布。

 别称  通血图、通血香、木罕、曼姆、罗望子、酸饺、酸豆、甜目坎。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15(-25)米,胸徑30-50(-90)厘米;樹皮暗灰色,不規則縱裂。

小葉小,長圓形,長1.3-2.8厘米,寬5-9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凹,基部圓而偏斜,無毛。

花黃色或雜以紫紅色條紋,少數 ,總花梗和花梗被黃綠色短柔毛。

小苞片2枚,長約1厘米,開花前緊包着花蕾。

萼管長約7毫米,檐部裂片披針狀長圓形,長約1.2厘米,花後反折。

花瓣倒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邊緣波狀,皺摺;雄蕊長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絲分離部分長約7毫米,花葯橢圓形,長2.5毫米。

子房圓柱形,長約8毫米,微彎,被毛。莢果圓柱狀長圓形,腫脹,棕褐色,長5-14厘米,直或彎拱,常不規則地縊縮;種子3-14顆,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

果期12-翌年5月。

民族醫藥

【傣藥】麻夯荒,馬髒,麻康礦:果實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傣醫藥》。麻夯荒:

果實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蛇、蟲、狗咬傷,養肝,保肝《版納傣藥》。麻夯荒,曼姆(西傣):

葉、果肉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蛇蟲狗咬傷;瑪簪,麻姜(德傣):葉治腹痛《滇藥錄》、《傣藥錄》。

【白藥】孫巴紫:果肉治消化不良《滇藥錄》。

【景頗藥】馬榮希:果實治慢性胃炎,食積,消化不良 ,養肝,保肝。腹痞痛,預防中暑,小兒疳積,蛔蟲症,便秘;樹皮治腹瀉《滇省志》。瑪用西:果肉治氣虛體虛,食欲不振《滇藥錄》。

【德昂藥】功用同景頗族《滇省志》。果實用於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蛇,蟲,狗咬傷《滇藥錄》。

【僳僳藥】四魯九:果實治中暑,食欲不振,小兒疳積,妊娠嘔吐,便秘《怒江藥》。

【維藥】塔馬力印地:果實用於體倦多汗,病後體虛,視物昏花,血熱妄行的出血症,食欲不振,陽痿,腸燥便秘,噁心嘔吐,高血壓《維藥志》。酸角:果莢治中暑,食欲不振。

【基諾藥】丘標阿增:樹皮治痢疾,腹瀉《基諾藥》。

食用價值

酸角果肉中含有豐富的還原糖、有機酸、果酸、礦物質(以鈣、鉀和磷為主,較少為鎂和鋅)、維生素和89種芳香物質及多種色素,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等。

種子占果實的30%,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灰分、單寧等物質。果肉除直接生食外,還可加工生產營養豐富、風味特殊、酸甜可口的高級飲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凍、果糖、果醬和濃縮汁、果粉。

濃縮汁用於配製生產果汁等,果粉供生產多糖食品,而且種子胚乳加工製成的多糖產品。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消食化積。

育苗與造林

2~3月育苗。播種前用溫水浸種1~2天,待種子膨脹後,條播或點播,播後5天左右開始發芽,20天以後芽基本出齊。

幼苗出土後最初幾天生長迅速,1個月後平均高可達15~20厘米,根深達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這期間幼苗宜稍加蔭蔽。

5~6個月後苗高達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較好,春季換葉時也可定植。[1]

營養成分

酸角及其產品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糖和礦物質元素。

其產品果露在生產過程中未加入有機溶劑和合成色素,該飲料味酸甜適口,夏季飲用,既可清熱解暑、開胃健脾,又能獲得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

參考來源

  1. 酸角樹盆栽怎麼保養,盆景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