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會勞動生產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社會勞動生產率是特有的名詞術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

勞動生產率概述

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或效率。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全員勞動生產率 指根據產品的價值量指標計算的平均每一個從業人員在單位時間內的產品生產量。是考核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目前我國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是將工業企業的工業增加值除以同一時期全部從業人員的平均人數來計算的。計算公式為: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

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主要因素

勞動生產率的狀況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具體說,決定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越高,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不僅指勞動實際操作技術,而且也包括勞動者接受新的生產技術手段,適應新的工藝流程的能力。

②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科學 技術越是發展,而且越是被廣泛地運用於生產過程,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

③生產過程的組織和管理。主要包括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分工、協作和勞動組合,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工藝規程和經濟管理方式。

④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主要指勞動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對原材料和動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

⑤自然條件。主要包括與社 會生產有關的地質狀態、資源分布、礦產品位、氣候條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勞動生產率分類

勞動生產率按其計算的範圍可分為:

①個別勞動生產率。包括個人勞動生產率和企業勞動生產率。前者按個別勞動者的勞動耗費來計算;後者按個別企業的勞動耗費來計算。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是以全社會為單位來計算單位產品所耗費的社會平均必要勞動量。

勞動生產率按其決定的條件可分為:

①勞動的社會生產率,是指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所決定的生產率。

②勞動的自然生產率,是指由勞動的自然條件所決定的生產率。

馬克思說:「在農業中(採礦業中也一樣),問題不只是勞動的社會生產率,而且還有由勞動的自然條件決定的勞動的自然生產率」。

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

關於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問題?研究的角度很多,專著也很多,這裡就只陳述一兩方面。

人力資源着手

有人對企業從人力資源方面來提高勞動生產率着手,作出的以下總結:

1、人力資源的經濟投入

2、人員的合理組織和配置

3、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

4、人員激勵

5、企業文化建設

整體上敘述

美國管理大師杜拉克先生對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問題的觀點如下三方面:

(1)清晰的定義任務:這個觀點很好理解。每一個活動、項目都有一個目標,可解決「幹什麼」這一問題。

(2)專注於所定義的任務:字面理解是「專心一致的完成任務」。

延伸理解為:資源投入——產出的過程中,工作可分為有效工作和無效工作。「專注」是指增加有效工作的比重。那麼每個人都應關注自己的任務,擰螺釘的只專注於擰螺釘,上車輪的專注於上車輪。這樣流水線生產作業方式的產生就有了理論的依據。日本很關注作業時間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增加有效工作的比重。不論是對作業動作,機器排列方式的研究其目的是一樣的。可見專注任務是很有其研究廣度和深度的。

(3)正確合理的評價任務:這個觀點很重要。

評價任務的尺度選擇不當,就不能表明正確的價值觀念,其後果是完成任務的人積極性的消退,誤導群體的認知觀念。就如現在很多企業都存在(產量——質量)的通病一樣。企業有產量指標,當然也有質量指標。在生產中產量壓力相當大時,假如有二班生產,其中一班產量指標完成而質量指標未完成;另一班產量指標未完成而質量指標完成。這是的評價任務的標準就很關鍵。我見到的企業中絕大多數認為完成產量指標的班次工作效果相比另一班的好。那麼這種評價標準所產生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正確和合理的評價標準,才能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激發群體的內在動力,從而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

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況和意義。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各個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競相採用新的技術,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商品的個別價值,以取得超額剩餘價值;各個資本家競相追逐超額剩餘價值的結果,推動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是有限制的,因為資本家只有在增加剩餘價值的限度內才會採用新技術,否則他寧願維持現狀,甚至阻礙新技術的應用。同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資本家來說,是進行資本積累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勞動者來說,則會造成失業,這就加深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而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使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消滅了剝削和壓迫,勞動者成了生產資料的主人,可以充分發揮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對社會主義來說,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列寧說:「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保證新社會制度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資本主義造成了在農奴制度下所沒有過的勞動生產率。資本主義可以被徹底戰勝,而且一定會被徹底戰勝,因為社會主義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只有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才能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並為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創造必要的條件。

勞動生產率的狀況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具體說,決定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越高,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不僅指勞動實際操作技術,而且也包括勞動者接受新的生產技術手段,適應新的工藝流程的能力。②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科學技術越是發展,而且越是被廣泛地運用於生產過程,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③生產過程的組織和管理。主要包括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分工、協作和勞動組合,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工藝規程和經濟管理方式。④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主要指勞動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對原材料和動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⑤自然條件。主要包括與社會生產有關的地質狀態、資源分布、礦產品位、氣候條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勞動生產率分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在個別勞動生產率中,按個別勞動者的勞動效率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是個人勞動生產率;按個別企業的勞動效率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是企業勞動生產率。以全社會的平均勞動效率計算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是衡量全社會範圍內生產先進和落後的根本尺度。個別勞動生產率高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量就低於社會必要勞動量;反之,則高於社會必要勞動量。勞動生產率同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量成正比,即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量越多;而同單位產品所包含的勞動量成反比,即勞動生產率越低,單位產品包含的勞動量越大。

勞動量的耗費可以按不同人員的範圍計算,如按全部職工計算,就是全員勞動生產率,按生產工人計算,就是生產工人勞動生產率;生產的產品量可以用產品實物產量、標準實物產量、生產工作量和產品價值量(總產值、淨產值等)等指標計算。

參考文獻